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实用书 > 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第四章 妇幼保健

第三节 产期卫生保健

书名:《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作者:

 

分娩先兆

整个妊娠过程按40周或280天计算。推算预产期的方法是从末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算起,加上9个月另7天。预产期乃预测的分娩日期,恰恰在预产期那天分娩的极少,特别是那些月经周期素来时长时短的孕妇。

预产期不准是事实,分娩可以在预产期前,也可能在预产期后发动。不过,如果出现下列征象,那就是分娩在望的兆头,必须作好住院准备:

子宫底下降 初产妇在妊娠最后两、三星期时,由于胎头逐渐入盆,必然出现子宫底下降这个征兆。子宫底下降,不再抵住两肋缘,孕妇感觉上腹部轻松,呼吸舒畅,胃口也好转。不过,胎头入盆压迫周围器官及组织,可能出现小便次数增多、走路不便和腰酸腿痛等情况。

子宫不规则收缩 预产期越近,子宫越敏感,收缩也越多。这种子宫收缩持续时间短,不超过30秒;间歇不规则;并且常在卧床时出现,活动时反而消失。

阴道血性分泌物 这是子宫颈开始变化,致使子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的结果。一旦“见红”,分娩将在48小时内发动。

 

产时卫生

临产,意思是说分娩开始的重要标志是出现规律性和阵发性子宫收缩,间歇5~6分钟左右,持续30秒以上。为确保分娩过程的顺利进展,待产过程中必须注意下列事项:

清洁卫生 需换穿医院的衣裤,以防交叉感染;需剃去阴毛,以保会阴清洁;需灌肠,以刺激宫缩、加速产程进展,并避免分娩时由于下屏排出粪便污染外阴部而引起产后感染。

排尿 贮藏小便的膀胱位于子宫前面。膀胱膨胀可影响胎头的下降和子宫收缩,因此,临产后每隔2~3小时即应解小便一次。

饮食 好多待产妇在临产后就不肯进食,只愿喝点桂圆汤、参汤。这样节食要不得。需知整个分娩过程长达十余小时,将耗费大量体力与热能,正像进行剧烈运动那样。因此,必须尽量吃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以补充营养;多饮汤水以补充水分。否则,产力会减弱,产程要延长,顺产有可能因子宫收缩乏力而变成难产。

行动与休息 如果胎膜未破,宫缩不强,待产妇可以起床走动。下床活动可促进子宫收缩。倘若胎膜已破,则必须卧床休息,不能起床,不然,很有可能并发脐带脱垂而危及胎儿生命。为了保存精力,在宫缩间隙要抓紧时间休息,闭目养神最好。

情绪 精神状态影响产程进展。紧张、焦虑和恐惧常使子宫收缩不协调或子宫颈口迟迟不扩张,产程因而延长。所以,临产后必须稳定情绪,保持精神愉快,多想想即将出世的小宝贝就会高兴。宫缩时应安静泰然,切忌烦躁不宁、呻吟喊叫而额外消耗精力。

 

助产动作

分娩的发动以子宫收缩开始。随着子宫收缩的增强、变频和趋于规律化,子宫颈口逐渐扩张。等到子宫颈口开全,在子宫收缩强有力的推动下,胎儿逐渐下降,通过子宫颈口到阴道内,再抵达骨盆底而慢慢娩出。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收缩牵动周围组织,使子宫壁发生缺氧和其他化学变化。子宫颈口扩张以及胎头紧压骨盆底组织等情况都是较强的刺激,待产妇肯定感觉酸胀,不舒服,甚至疼痛。若试做以下几项动作,既可分散注意力,减轻子宫收缩所引起的难受、不适,又能加速分娩。

深呼吸 临产后,每逢子宫收缩就做深呼吸运动,直到一阵宫缩过去以后再恢复正常呼吸。深呼吸运动可以增加氧气的吸入,从而减除子宫肌肉的疲劳,并且可以转移注意力,保持镇静,使子宫收缩得以协调进行。

按摩下腹部和压迫腰部肌肉 当子宫收缩时,轻轻按摩下腹部,或者用拳头紧紧压迫腰部肌肉,与深呼吸运动相配合,可以减轻子宫收缩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从而减轻酸痛感觉。

吸气时,两手由腹部两侧向小腹中央轻轻按摩;呼气时,从小腹中央向腹部两侧轻轻按摩。

屏气 在子宫颈口开全后,遵照医嘱,于子宫收缩时,双手抓住产床边上的带子或拉手,将两腿屈起分开,臀部紧贴产床,吸一口大气屏住,象解大便那样往下屏气。屏气时间越长越好,等阵缩过后,立即争取时间休息以保存精力。配合子宫收缩做这种屏气动作,可增强腹壁肌肉的收缩力和增加腹内压力,从而加速胎儿的娩出。

 

tags: 保健 卫生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总目录
第三章 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
第四节 垃圾粪便的卫生管理
第四章 妇幼保健
第四章 妇幼保健
第一节 青春期保健
第二节 孕期卫生保健
第三节 产期卫生保健 (当前页面)
第四节 产后卫生保健
第五节 哺乳期卫生保健
第六节 婴幼儿保健
第五章 中老年保健
第五章 中老年保健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第三节 除害
  2. 第五节 哺乳期卫生保健
  3. 第五节 中老年人的体育锻炼
  4. 第三节 生活卫生
  5. 第一节 青春期保健
  6. 第三节 中老年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7. 第二节 中老年人的体质变化
  8. 第二节 传染病者活动场所及用物的消毒
  9. 第四节 中老年人的饮食和营养
  10. 第四节 娱乐卫生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