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内障是指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晶状体逐渐发生变性混浊,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眼病。因最终在瞳孔之中晶状体全呈灰白色或棕褐色圆形混浊,故中医称为“圆翳内障”。 本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变化有关,随着人类寿命的普遍延长,社会老年人口愈来愈多,故白内障的发病率愈来愈高,致盲率现已位居各类眼病之首。 [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不确切,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生理老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晶体代谢衰退,纤维硬化,水分逐渐减少,导致晶体变性混浊。 2.营养不良。全身和局部营养不良,动脉硬化,睫状体上皮变性等,均可引起血房水屏障的功能失调,给晶体的营养造成不良影响,引起晶体混浊。 3.晶状体蛋白分解。老年人晶状体囊通透性增高,蛋白分解酶进入晶粒体内引起蛋白分解而导致晶体混浊。 4.辐射损伤。紫外线可以影响晶状体氧化还原过程,促使晶体蛋白变性。有关调查表明:南方地区的白内障发病率高于北方地区,沿海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内地,高原地区发病率高于平原地区。 5.内分泌紊乱。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均可导致晶状体混浊。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年老体衰,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或脾虚失运,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 [临床表现] 本病初期,患眼不红不痛不痒,唯自觉视物微昏,如隔轻烟薄雾,或眼前有位置固定的点状、条状或盘状阴影,或视近尚清,视远昏朦。随着病情发展,视力逐渐减退,终至人影难辨,只见手动,甚至仅存光感。 临床上本病可以分为皮质性白内障和核性白内障两大类。皮质性白内障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初发期:晶体状混浊出现在周边部,呈放射状、车轮状混浊,向中央延伸,对视力影响较小。 (2)膨胀期:晶体皮质因吸收水分而膨胀,混浊加重,前房变浅,用射照法检查,可在该侧瞳孔内出现新月形的阴影,称虹膜阴影。此期容易引起继发性青光眼,视力明显减退。 (3)成熟期:晶体全部混浊,瞳孔区完全变白,虹膜投影消失,前房恢复正常,眼底窥视不入,视力仅见手动或光感。 (4)过熟期:成熟期的白内障经过若干年后,皮质分解或液化为乳化物,晶体核下沉,整个晶体皱缩变小,部分皮质被吸收。前房加深,虹膜失去支撑,故可见到虹膜震颤现象。 核性白内障以核呈棕黄色或棕褐色混浊为主,初起就有明显的视力减退。强光下由于瞳孔缩小而愈加模糊,弱光下瞳孔变大而视物稍清。病程进展相对较皮质性白内障缓慢。核性白内障多见于高度近视及常处于紫外线照射环境的病人。 [预防措施] 本病是一种因衰老引起的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的增长,难以避免患有不同程度的白内障,但如果预防得当可延缓或阻止白内障的进展。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勿过劳伤目。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视伤睛”,因此,中老年人用眼要适度,不要过度疲劳。阅读和书写的时间应适当控制,每隔1小时闭目休息几分钟或到户外活动,光线太暗或太强均不宜看书,晚上看电视也不宜过长。 2.合理安排饮食。宜多吃蔬菜、水果,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少吃甜食,也不宜吃过多的油腻、辛辣、灸 及生冷之品,切忌暴饮暴食,偏食偏嗜。 3.定期检查身体。若发现有糖尿病,应及早控制血糖;若发现血脂、胆固醇偏高,宜配合降脂疗法,积极治疗全身疾病。若眼科检查发现有屈光不正者,宜验光配镜,减轻视疲劳,提高视力。 4.明目中药保健。可用枸杞15克、菊花10克、女贞子15克、桑椹子15克,煎汤代茶常饮,有补益肝肾,养血明目的功效,或长期坚持服用杞菊地黄丸。 5.避免辐射损伤。外出在强光下活动,宜戴有色眼镜保护,以避免紫外线对眼睛的辐射。 6.戒烟。吸烟易患白内障,必须及早戒烟。 7.争取及时手术。白内障发展至成熟阶段,应争取及时手术治疗,这一时期手术效果最好。术后,生活起居均可自理,但瞳孔缩小到正常前,不宜低头,以免玻璃体脱入前房。单侧白内障手术后,造成无晶体眼,宜配戴凸透镜。若不能适应一般凸镜时,可配戴角膜接触镜。 [治疗方法] 对于本病的初发期,或未成熟期尚有一定视力者,宜药物治疗为主;对成熟期、过熟期、或膨胀期白内障视力严重障碍者,则宜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 (1)中药:治宜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方选杞菊地黄汤(枸杞、菊花、熟地、淮山药、丹皮、茯苓、泽泻、山萸肉);或选用名老中医陆南山的验方熟地首乌汤(熟地、制首乌、枸杞、黑元参、灵磁石、制黄精),每日1剂,水煎服。临床也可选用中成药磁 丸、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障眼明、复明片等,长期服用。 (2)西药:可内服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2等药,外用白内停、治障宁、益视安眼药水点眼,每日4~6次。 2.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及当地医疗条件,可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1)囊内摘除术(冷冻摘除术):是一种常见的白内障术式,将混浊的晶状体完整取出,术后不形成后发障,但切口较大,恢复期较长,有严重心血管病及糖尿病者慎用。 (2)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目前较为流行的白内障术式,将晶体核挽出,吸净混浊的皮质,保留晶体的后囊膜,然后植入人工晶体,术后不需配镜,但需要较好的眼科显微手术设备及较熟练的显微手术技能。 (3)针拨术: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眼科手术方法,将晶状体韧带拨断后,压入玻璃体,使其不再遮挡瞳孔,而恢复视力。优点是手术方法简便、时间短、病人痛苦少,适宜于年老多病的成熟期白内障患者。由于术后晶状体尚在眼内,故术后不宜剧烈活动,对年龄在70岁以下的身体健康患者,或未成熟的白内障不宜选用针拨术。 (4)针拨套出术:是北京广安门医院在传统针拨术的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手术方法,本手术不但将晶体韧带拨断,而且将混浊的晶体研碎后套出,避免了晶体留在眼内的副作用。由于手术切口在睫状体扁平部,术后不造成角膜散光,故矫正视力好,优于其他手术方法。但这种手术难度较大,医生宜具备熟练的手术技能,同时也需要精致的拨障针及套具。 以上手术,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外,均需在术后二月验光配镜,矫正视力。 3.针刺疗法: 常用穴可选用睛明、球后、攒竹、鱼腰、臂 、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2~3穴,8~10次为1疗程。 4.祛障穴冷冻疗法: 用祛障穴冷冻法治疗早中期白内障,是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李永才教授研究的一种新的治疗白内障的方法。 (1)选穴(定位):祛障穴在角巩膜缘的3、6、9、12点钟四个方位,其穴位直径2mm,2/3在巩膜缘上,1/3在角膜缘上。 (2)治疗方法:先用0.5%地卡因做角结膜表面麻醉,每隔2分钟1次,共点3次。用无菌棉签,尖端直径为2毫米,蘸液氮0.5毫升,迅速持带有液氮之棉签尖部接触祛障穴表面,组织表面温度―70℃~80℃,不施加压力。冷冻时间为5秒,当冷冻的穴位表面出现白色冻斑为宜。疗程为每周1次,5次为1个疗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