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一病,与中医疫病中的“忧瘿”、“气瘿”非常类似。隋代《诸病源候论》指出:“瘿者,忧圭气结所生,亦口饮沙水,沙随气人于脉搏颈下而成之。”阐明了瘿的发生与清志内伤和水土因素相关。唐代孙思论在《备急于金要方》中介绍了治瘿气的方药和灸法。至宋代,《圣济总录》指出:瘿症“妇人多有之,缘优圭有甚于男子也。”首先观察到本病的发病具有女多于男的特点。清代《杂病源流犀烛》认为展之发生乃气血凝滞而成。至今对中医证治仍有一定指导意义。近代1934年就出现针灸治疗本病的文章。50--60年代已有用中药治疗本病的!唐床观察报道,但多以个案为主,治法倾向于清胃胆之腑热。70年代加强了对本病的治疗研究,并主张疏肝化痰、益气养阴为主,重视运用昆布、海藻、黄药子等含碘丰富的药物。肋年代以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深化,辨证分型渐趋完善,专方治疗也日益增多。特别是通过实践发现,碘剂有缓解持续时间不持久、容易复发加重的缺点,故自80年代中期以来,逐渐突破传统治疗甲克所沿用的含碘丰富的中药。最近有人统计与分析了目前中药治疗甲亢的情况,结果发现含碘较少的药物有效率最高。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种常见内分泌病。临床以甲状腺肿大、食欲亢进、体重减轻、心动过速、情绪易于激动、怕热多汗、手抖、突眼等症状为主。以女性多见,其发病率甚高,近年似有增长趋势,其确切病因不明。现代西医学在治疗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可产生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甲克合并突眼症在治疗上是一个难题,目前多主张从肝论治,采用情肝明目,滋阴清热等法;也有人在理气治肝方药中,注重控技的运用,获比较好的疗效。值得一提的是,近10年来,针灸治疗本病也获得满意疗效,无论在临床与原理研究上,都获得了较大的进展,应用体针、水针及电针、光针等,各种穴位刺激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为甲亢的治疗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据所收集的有疗效分析的文章共30篇统计,治疗1707例,结果治愈714例,显效468例,有效423例,无效102例,总有效率为94%。 近几年来,在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通过对甲亢肾阴虚患者外周血止细胞活性,血浆。AMP含量变化与辨证分型关系,阴虚阳亢病机与头发微量元素变化关系,阴虚火旺患者尿羟脯氨酸排量等观察,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不同证的生化基础。对针刺后患者血液流变性、心血管功能、体内激素代谢、甲皱微循环以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等也作子系统观察,初步证实了针刺主要是通过调整内分泌系统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的。 [病因病机] 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本病病因主要是清志内伤、体质因素、饮食和水土失宜。而肝郁气滞,气血运行失常,痰湿凝聚,查结颈前是甲亢基本病机。本病初起多实,久病多虚。 痰饮食失调或因水土失宜,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脾失健运,聚湿生痰,复因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痰与气结,空子颈前而成瘿肿。 郁长期忿郁恼怒,清志不舒,致肝郁气滞,津液为之不运,凝聚成痰,痰气交阻而渐成本病。若气郁日久,或患者素体阴虚,易于化火而成肝火力盛之势;若痰结日久,气血运行失常,造成气滞血瘀,可使瘿肿坚硬。 虚肝火亢盛,燔灼肝经,耗伤阴血,加之妇女经、带、胎、产、乳等特点也易致阴血不足,成明虚火旺之体;又因“壮火食气”,火旺日久则伤气,导致气阴两虚之证。 上述病因病机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辩证分型] 就文献所及,可归纳为以下四型: 1.肝郁痰结性情急躁,心烦易怒,胸闷不舒,失眠多梦,手指震颤,甲状腺肿大,眼周酸胀,眼球突出不能完全闭合。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 2.肝火亢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头痛眩晕,食欲亢进,或皮肤癌痒,肢体震颤,眼球突出。甲状腺肿大。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3.阴虚火旺消谷善饥,面赤形瘦,恶热易怒,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眼于睛胀,少寐多梦,肢端震颤,心悸气短,可见甲状腺肿大,眼球突出。舌质红,苔微黄,脉弦细数。 4.气阴两虚心慌气短,乏力自汗,头晕失眠,腹泻便据,肢体身重,抑郁善忧,手颤,可有甲状腺肿大,突眼等症。舌红少苔,脉沉细而数或有结代。 除以上四型外,临床尚有肝郁血虚、脾虚肝旺、肝冒火旺、肝肾阴虚、心肺两虚等分型报道。 页首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中医疗法(1)针灸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①体针(之一) 取穴:主穴:a.气瘿、三阴交、复溜。b.上天柱、风池。配穴;a.阴虚火旺配间使、神门、太冲、太溪;气阴两虚配内关、足三里、关元、照海。b.攒竹、丝竹空、阳白、鱼腰。 气瘿穴位置:相当于天突穴,视甲状腺肿大程度而稍有出入。 上天柱穴位置:天柱穴直上5分。 操作:主穴和配穴之第1组用于甲亢之高循环动力、高代谢症状;第2组用于内分泌突眼症。每次选用3-4穴,气瘿穴进针后,针体作45度角,刺入腺体1/2以上,再在两侧各刺1针;四肢穴均用捻转和提插补泻;上天柱穴和风池穴,针尖向鼻尖作70度内斜,进针1.3-1.5寸,用徐出徐人手法,使针感到达眼区;攒竹、丝竹空、阳白,三针齐刺,速向鱼腰,均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51例,其中阴虚火旺33例,气阴两虚18例,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5%。另治疗甲亢突眼症76只眼,治愈16只眼,显效8只眼,有效26只眼,无效26只眼,总有效率为65.8%。 ②体针(之二) 取穴:主穴:人迎穴。配穴:突眼配丝竹空、攒竹、睛明、风池;心悸配内关;高代谢症配足三里、神门、三阴交。 操作:针刺人迎穴可根据腺体肿大的情况选择一个刺入最佳点,无论外从哪点刺人,针尖必须刺到肿大腺体或结节中心为准。手法采用提插补泻法,刺人后提插6次即出针,配穴一般采用平补平泻,不留针,不重刺。 疗效:用上法共治疗112例,治愈72例,显效30例,有效10例,总有100%。 ③艾灸 取穴:大杼、风门、肺俞、风府、大椎、身柱、风池。 操作:分别采用着肤灸(每穴7壮),火针(小号手头火针点灸穴位1-2次),文卷实按灸(每穴5-7壮)三法治疗。 疗效:用上法共治疗30例,治愈4例,显例11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100%。 ④穴位激光照射 取穴:主穴:扶突。配穴:耳门或暗明。 操作:用低功率氦氖激光治疗仪(波长6328A,功率、25mW)。激光聚焦照射穴位,主穴每次5-7分钟,配穴每次3-5分钟,每次-侧,10次为一疗程。 疗效:用上法共治疗14例,治愈6例,显效6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 (2)单方验方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甲亢片 组成:中草药酸养麦和家禽气管制剂。 用法:每次口服4-5片,每天3-4次,15天一疗程,可连续3-4疗程。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90例,治愈45例,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4%。 其他措施: 一般措施:治疗初期,予以适当作息和各种支持疗法。解释安慰,减轻精神紧张,避免情绪波动; 手术治疗:当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时,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但须注意本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 页首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中药分型治疗1,疗效标准中医治疗甲亢的疗效评定标准不完全一致。现综合如下: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甲状腺肿、突眼及有关体征基本恢复正常,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大,甲状腺肿、突眼及有关体征明显减轻,甲状腺功能检查接近正常。 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甲状腺肿、突眼及有关体征有所减轻,甲状腺功能检查有所好转。 无效:经2个月的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T3,T4无变化,甲状腺功能检查无改变。 2.分型治疗 (1)肝郁痰结 治法:舒肝解郁,消瘿破气。 处方:黄药子15克,海浮石25克,海蛤粉15克,广木香7.5克,醋三棱15克,醋获术15克,陈皮10克,大黄7.5克,生牡领25克,夏枯草25克,漏芦25克。 加减:血虚加当归、丹参;白细胞减少加生黄茂、鸡血藤、鹿角胶;喉部阻塞感加射干;气滞较甚加青皮、乌药;内热较甚加玄参、生地;阴虚火旺加玄参、黄柏;心净明显加枣仁、远志。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五海散瘦汤、蒿芩清胆汤。 (2)肝火充盛 治法:清肝泻火,散结消瘦。 处方:夏枯草25克,玄参15克,生地巧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连翘15克,生牡蛎24克。 加减:手抖明显者加白芍、珍珠母、钩藤;肝火亢盛者加黄连、山栀;胃火盛者加石膏、知母;甲状腺肿大明显者加炮甲珠、瓜萎、炒获术;口子明显,舌红少津者加麦冬、天花粉;多汗者加浮小麦、五味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龙胆泻肝汤等。 (3)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软坚散结。 处方:知母15克,黄柏15克,生地24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丹皮12克,桑棋子30克,白芍24克,夏枯草30克,牡顿30克,黄药子15克,蚤休15克,玄参15克。 加减:阴虚眩晕加枸杞子、何首乌;眼球突出加草决明、青葙子;心悸失眠多汗加酸枣仁、五味子、生龙牡;口渴心烦加乌梅、石斛;肝阳上力加珍珠母、钩藤;甲状腺肿大加漏芦、炮山甲、海螵蛸;白细胞减少加虎杖、龟版、杞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当归六黄汤、二至丸、右归丸等加减。 (4)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散结平气。 处方:黄茂15克,生地12克,白芍12克,当归9克,丹参12克,玄参18克,麦冬12克,黄药子9克,酸枣仁12克,生杜蛎30克。 加减:头晕加杞子、菊花;阴虚风动加充版、鳖甲、珍珠母;腰困肢软加党参、山药;脾虚便塘加党参、白术、山药;去生地、麦冬;气虚自汗加白芍、太子参。 用法: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常用成方:蒿牟龙牡汤合四君子汤,生脉散合牡顿散等加减。 疗效:按上述分型和处方,共治疗甲克323例,痊愈117例,显效103例,有效竹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91.9%。 3.专方治疗 (1)甲亢专方 组成:党参15克,黄茂15克,生地12克,首乌12克,龟版10克,山药12克,香附10克,夏枯草15克,白芍12克。 加减:突眼肿胀加妃子、白芥子、泽漆、瓦楞子;夜寐不安加酸枣仁;心悸剧加生龙齿、远志。 用法:前服.每日1剂,分2次服。 疗效:用上方其治疗56例。治愈18例,治愈18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 (2)甲亢方 组成:I号方:枝枝、白芍、桃仁、赤芍、柴胡各10克,生龙骨、生牡领、苡仁各20克,炙甘草9克,获警12克,半夏、青皮各6克,生姜2片,红枣3枚。 Ⅱ号方:茯苓、丹皮、栀子、桂枝、浙贝各10克,生龙骨、生牡领各20克,天花粉15克,夏枯草12克,白芍9克,当归8克,青皮6克。 加减:甲状腺肿大明显加香附、夏枯草、浙贝;心烦加麦冬、玄参、莲子心。 用法:上述工号方运用于心肝火旺或胃热炽盛之阴虚阳亢证;Ⅱ号方适用于心肾阴虚或胃阴耗损之虚证。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30例,治愈16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 (3)平瘿复方 组成:玄参、白芍、丹皮、生地、当归、获警各12克,山萸肉、浙贝、青陈皮、三棱、获术各9克,生龙牡各20克,夏枯草15克,瓦楞子12克。 加减:气虚去青皮、陈皮,加党参、黄茂、白术;突眼明显加青箱子、菊花、车前子;消渴证重加花粉、知母、石膏、葛根,重用生地、山药;心悸失眠较重加夜交藤、代赭石、炒枣仁、珍珠母。 用法: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110例,治愈及显效共9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3%。 (4)甲亢平 组成:太子参、生牡烟各30克,麦冬、玄参各10克,生地、生蛤牵各15克,石船、浙贝、夏枯草各12克。 加减:甲状腺肿大有给节加丹参、山慈姑;突眼加石菖蒲;汗多加浮小麦;心悸甚加朱砂。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40例,治愈24例,显效9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100%。 (5)柴胡龙牡汤 组成:柴胡10克,黄芩、法半夏、生铁落、钩藤各15克,龙骨、牡蛎、生石膏各30克,葛根20克,僵蚕10克,朱砂3克,甘草5克。 加减:大便秘结加大黄。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须坚持服药1-3个月,不宜随意更改处方。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100例夕显效50例,有效4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1%。 (6)甲亢丸 组成:桔红、三棱各100克,半夏、茯苓、海藻、昆布、煅牡领、浙贝母各150克,夏枯草200克,黄药子刃克,甘草50克,琥珀10克,朱砂1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每日服2次,每次1丸。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125例,治愈历例,显效24例,好转2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9.6%。 (7)甲亢煎 组成:白芍、乌海、木瓜、沙参、麦冬、石斛、扁豆、莲肉各10克,柴胡、桑叶、黑山栀各6克,昆布9克。 加减:跟胀、眼突出明显者加白蒺藜、草决明、茺蔚子;甲状腺肿硬者加山慈姑、生牡蛎;心率增快明显者加炒枣仁、生龙齿。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病情稳定后,按上述处方配制成蜜丸,每丸重9克,早晚各服1丸。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60例。治愈28例,显效10例,有效3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 (8)甲亢灵 组成:银龙骨、煅牡蛎、淮山药、早莲草、夏枯草、紫丹参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个月为-疗程。或制成片剂,每片0.25克,每次7片,每日3次口服。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41例。治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4%。 (9)消瘿汤 组成:生牡领、夏枯草各30克,象贝、黄药子各10克,白芍、直参、生地、麦冬各15克,地龙9克,甘草5克。 加减:气郁明显加柴胡、郁金;心悸甚加珍珠母、丹参;出汗加五味子;手震颤加钩藤;肝火亢盛加桅子、龙胆草;甲状腺肿大加海浮石;质硬加三校、山甲;突眼甚加蚤休、白花蛇舌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42例。治愈18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9%。 (10)复方甲亢膏 组成:黄茂、党参、麦冬、白芍、夏枯草各15克,生地、丹参、生牡领各30克,苏子、五味子、制香附各10克,白芥子6克。 用法:上方制成膏剂,每次1匙,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本病50例,结果:症状、体征缓解好转率达91%。 4.老中医经验 夏少农医案 俞X,女,43岁。患“甲亢”症已7年,曾作吸碘试验3小时40%,24小时54%,经用西药治疗症状未见好转。症见两眼突出,甲,状腺肿大,形容消瘦,消谷善饥,烦躁乏力,心悸,双手震颤,怕热,易出汗。脉细数(120次/分);舌质红嫩。此气阴两虚,痰凝气滞,故治以益气养阴,疏肝豁庚法。 处方:黄茂15克,党参12克,白芍12克,生地12克,淮山药12克,首乌12克,龟版12克,鳖甲12克,夏枯草30克,制香附12克。服14剂。 服上方后症状有所好转,尤以心悸、震颤改善较速,前法既合,毋庸改弦易辙,再连进之。治疗10个月后,乏力、善饥、突眼、甲状腺肿大等症状消失。吸碘试验3小时63%,24小时18.9%已转正常。随访6年,形体增胜,精力亦振,恢复工作后无不良感觉。 按:“甲亢”属中医“瘿瘤”及“中消”范围,一般用化痰、软坚、消散瘿瘤乏法来治疗,往往效果欠佳。夏老通过细致的辨证求因,认为乏力、自汗属气虚;口干、烦热、心摩、震颤、善饥等属阳虚水旺;甲状腺肿及肿块属痰凝气滞,故可用益气养阴为主,化痰疏气为佐的治则。若病人大便塘薄每日3次以上,须减少养阴药如生地、首乌,待大便正常后再加白术、陈皮等药治疗。 5.用药规律 我们将近年来25篇病例数多于20例,疗效在80%以上文献资料的用药情况作一归纳,共使用药物近100味,常用和较常用的达40余味,见下表: 从上表观察,使用最多的是软坚散结、养阴生津药物;其次为疏肝解郁、凉血清热药和益气健脾养阴药;活血化瘀及苦寒清热等药亦占一定比例。传统药物除黄药子外,昆布、海藻等消痰结、散瘿瘤药,目前已应用不多。提示甲亢证的药物使用以软坚散结、理气化痰、益气养阴等为首选药;瘿肿质地较硬且有结节者,可酌加活血化瘀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