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荨麻疹的好发季节,该病俗称“风疹块”,发病往往比较急,风团又多又大又红又痒,此起彼伏,消退后不留痕迹。反复发作、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可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较早,称之为“瘾疹”,认为本病多属虚证,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体虚有关。主要表现有寒、热、虚、湿等症候,虽干变万化,但都与风有关。
1.风寒型风团呈白色或淡红色,瘙痒,遇冷加剧,得暖则减;苔白舌淡,脉紧或沉缓。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常用麻黄桂枝汤加减:桂枝、荆芥各6克,麻黄、苏叶、防风各4.5克,白芍9克,生姜两片,红枣3枚。
2.风热型疹色鲜红,灼热,剧痒,遇热、日光照射加剧,得冷则隐;心烦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此为风热乘肺所致。故用祛风清热法治之,尤其重用清肺热的中药,常用疏风清热饮、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或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各6克,生地15克,丹皮、赤芍、牛蒡子、连翘、赤小豆各9克。
3.脾胃湿热型发热,瘙痒,风团鲜红,食欲不振,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大便溏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此为湿热蕴于肠胃,加上风邪郁于肌肤,内不得疏泄,外不得条达所致。宜除湿泄热,疏风散表。常用除湿胃苓汤合茵陈蒿汤加减:山栀、苍术各6克,茯苓、白术、陈皮、厚朴、泽泻、枳壳、木香、藿香、佩兰各10克,生米仁30克。大便秘结者宜表里双解,用防风通圣丸,或上方加生大黄(后下)5克。
4.表卫不固型风团呈白色或淡红色,反复发作,舌质淡、胖嫩。常用玉屏风散加减。
5.血虚风燥型风团反复发作,终年不愈,劳累时加重,神疲乏力,饮食无味,夜不能眠,面色苍白,唇甲无华,形体消瘦,舌质淡或红,脉细弱。常用当归饮子、八珍汤加减:黄芪、党参、炒白术、全当归、何首乌、白茯苓、荆芥、白蒺藜、白芍各10克,大生地、珍珠母各20克。
6.风盛血瘀型皮损反复发作,或隐或现,色暗,下肢为多,入夜瘙痒尤盛,舌质暗有瘀斑。常用荆防四物汤加减:荆芥、防风、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各10克,生地、枣仁各15克,甘草5克。
7.冲任失调型患者月经失调,经期前加重,经后消退。可能与内分泌有关。常用丹芩逍遥汤加二仙汤加减:丹参15克,仙灵脾、香附、黄芩、郁金、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各10克,甘草(炙)5克。
以上方药皆用水煎服,分两次服,每日1剂。
慢性荨麻疹除内服药外,使用中药外洗亦有一定疗效。外洗方:白矾、蚕砂、芒硝、荆芥、苦参各15克水煎外冼,每日数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