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气丸中六味,外加附子与桂,
补肾助阳生气,引火归原功倍。
【方剂组成】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茯苓9克,泽泻9克,牡丹皮9克,桂枝3克,炮附子3克。
【功能主治】补肾助阳,化生肾气。用于肾阳不足之腰痛脚软,下半身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者。
【方义陈述】本方中,君药为熟地黄,滋补肾阴,益精填髓。臣药中,山茱萸、山药,补肝肾而涩精,健脾气而固精;附子、桂枝,温肾助阳,鼓舞正气。佐以茯苓、泽泻、牡丹皮,渗湿泄浊,通调水道,清降相火。“三补”“三泻”,补而不滞;微微生火,鼓舞肾气。清代著名医家柯琴释义曰:“方名肾气,所重者在一‘气’字。故桂、附极轻,不过借其温煦,吹嘘肾中真阳,使溺道得以畅随。”(《小儿药证直诀笺正》)
本方由八味药物组成,故有“八味肾气丸”的称谓。除六味地黄丸的六种药物外,尚有桂枝、附子两种药物。因原方出自崔姓医家,固有“崔氏八味丸”之称;后人将收入此方的《金匮要略》作为依托,习惯上也称作“金匮肾气丸”。
本方现代常用于对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神经衰弱、性功能减退、尿崩症、不育症、习惯性流产等的治疗。
【临案心语】本方在一派滋阴药中加入附子、桂枝二味,摇身一变成了“补阳剂”,岂不怪乎?这一问题的确值得深究一番。将相本无种,阴阳岂两家?“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互根、互生、互化、互动、互利、互存,决定了二者间难分难解、难割难舍、难即难离的特殊关系,滋阴与补养之间本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故不曰温肾,而名肾气”(清€€柯琴《小儿药证直诀笺正》)。中医阴中求阳、少火生气的思想,在本方中被充分体现出来了。临证中,本方尤适于阳不足而阴亦不强之患者,以及天气渐寒境遇下的弱体质养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