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医药资讯

挖掘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

手机端链接    来源:未知   作者:中药方大全

  广东省中医院是拥有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院集团,2012年门诊量达680万人次,是全国门诊量最大的医院。作为全国中医医院规模最大的急诊科,已经建成了包括急诊门诊、急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区、急诊病房、急诊ICU全套体系;全科开放床位90张,其中抢救床位2张、临观床位15张、留观病床39张,综合病区床位26张、EICU8张,形成了以院前急救和院内急危重症救治为一体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中心。

  广东省中医院不仅重视人才培养和中西医医疗技术的提高,更重视医院的文化建设,塑造具有高尚医德的医疗技术人才。在医院文化的感召下,医院各临床科室根据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确立了本科室的文化内涵,以文化建设推动科室建设,打造名科名医。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以“救生命之危、扶病痛之难”为己任,唱响着“急救我最叻”的口号,在医院文化的感召下,凝炼了本科室的文化——“光”文化,全科室在医疗实践中践行并充实“光”文化的内涵。

  把“光”文化作为科室文化标志

  医学是服务行业,急诊是服务的窗口。急诊患者病情急、危、重,其医疗服务与其他临床专科比较有其自身特色。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有130位医护人员,平均年龄33岁,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结合急诊工作性质和人员特点,科室确定了“光”文化作为科室文化标志,并将之作为科室做好医疗服务的指导思想。 “光”文化有3个方面的重要内涵。

  “光”速极快,代表“迅速”

  急诊患者病情急,变化快,需要医护人员反应速度快,无论是120急救出车还是安全转运均要“快”,更需要抢救措施实施“快”,患者病情康复“快”。

  “光”是热量,代表“温暖”

  广东省中医院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急诊科是一个温暖的小集体,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的全体医护人员把在这个医院大家庭、科室小集体中感受到的温暖,带给来到急诊科的所有患者,不管他们是急危重症患者还是普通患者,无论他们的社会身份与经济能力如何,所有的患者都能得到医护人员温暖的帮助和高水平的医疗支持。

  “光”普照大地,代表“全面”

  急诊的大门24小时开放,所提供的急救服务是全天候的;急诊的患者来自四面八方,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惠及广州乃至全国的患者;急诊是专科也是全科,只要是来诊的患者,急诊科都能为其提供良好的急诊急救服务。

  以患者为中心落实“光”文化内涵

  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在落实“光”文化的内涵时,始终以急诊患者为中心,把文化的力量展示在服务中。

  创建快捷便利的急诊就医环境

  急诊的特点就是“快”。无论是急诊出车,还是患者门诊就诊、救治、转运都需要速度。

  3分钟出车率达100%,院前急救能力排在广州市59家医院前列  院前急救重在快,难点就是如何保证以最快速度出车。科室全面梳理了出车流程,优化排班和补位程序,对120指派的院前出车任务大部分在2分钟内出车,确保每趟车均能在3分钟内完成,这大大超出《广州市急救条件》确定 的4分钟内出车规定。

  广州市急救医院指挥中心每半年对全市58家医院进行院前急救工作检查考核,在最近的5次考核中,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有3次总分排名第一,1次第三,院前急救能力处于广州市的前列。在这个有20多家三甲医院(包括西医院)的广州市来说,与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靠前的多家综合性三甲西医院在同一平台竞争,作为中医院的急诊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不易。

  优化就诊流程,按急诊患者急危重程度分诊  为了适应现代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建设的需要,针对急诊患者制订了分诊标准,按急诊患者的急危重程度分为危急、紧急和次紧急等类别,并将急诊区域划分为红色、黄色、绿色区域,保重急危重患者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救治。为此,科室专门对急诊接诊台进行改造,配备了自动血压计,心电检测等设备,所有患者在到达急诊后的第一时间就可完成基础生命体征的测量。

  优化绿色通道,保证危重患者生命安全 在医院各专科的支持下,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开通了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脑卒中、多发伤、急腹症等6条急危重症的绿色通道,所有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可以先不挂号不交费,直接进入抢救流程,急诊检查与抢救治疗均在第一时间完成,保证了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广东省中医院是全国最早开展绿色通道的中医院,自2006年开展绿色通道以来,每年进入绿色通道救治的患者达到千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4小时二线出车,为需要来院急救的患者提供便利 广东省中医院深受广州地区老百姓的喜爱,很多患者即使是病情危重路途遥远,也希望能到省中医院就诊。为此,急诊科开通了81889683急救电话,建立了二线救护车出车制度,二线救护车与一线救护车一样,24小时待命,随时出车接诊。

  积极救治“三无人员”和困难患者

  广州作为一个一线大城市, “三无人员”多,他们生病时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对于这些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患者,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按照医院领导的要求,对待“三无人员”和困难患者的救治,要将之当作慈善事业来精心完成,让每一个“三无人员”感受到来自人间的温暖。“三无人员”送到急诊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在第一时间内会完成相关的检查并开展医疗救治。从没有因为哪个患者没有家属没有钱而耽误诊断与救治的。近5年来,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共救治“三无人员”110多名,并自发地为经济困难患者捐款1万余元。从一些典型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人的精神内涵。

  那是2010年10月13日,急诊留观病区住进了一位王姓患者,男,60岁,无业,因外伤致左股骨粗隆间骨折。这本是很好处理的一个患者,诊断明确,由急诊收入院,手术治疗即可。但患者祖籍山东,孤身一人,无亲无故,在广州流浪30余年,每日露宿街头,以捡破烂、乞讨为生。入留观病区前3天,与人争执被打伤致左髋部骨折,因无钱医治,在街头苦苦挨了3天。有好心人拨打省中医院120,将王某接到急诊救治。因肇事者逃脱未能被抓获,无人能出医疗费。

  患者被送到急诊科后,医生在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病情稳定后,患者要求自行出院,愿意签署自动出院的知情同意书,表示一切后果自负。这是一个“三不管”的三无人员,身无分文。让他走,还是在床位如此紧张的留观病区留他治疗3个月以上?留他就等于留了一个包袱,而让他走,可能出现两个后果:其一,他骨折的腿不能愈后,会遗留终身残疾;其二,行动不便,或者会饿死或者因天冷而冻死。最终,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决定把这个患者留下来,“这个患者不但要治,还要治好。没有钱,我们帮他付!”

  就这样,王某在留观病区43床一住就是3个月。医生不仅每天查看患者,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还从骨科病房借来牵引设备,对患肢牵引;医护还自己动手,为患者设计制作了防止患肢外旋畸形的丁字鞋。3个月后,复查X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线模糊,可以按计划出院了。但大家还是担心患者的髋部还不能完全负重,需要扶拐一段时间,又给患者买了一副拐杖。王某总是对新来留观病区的患者说:“是这些医生护士给了我再次走路的机会,他们的大恩大德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出院时天已经冷了,科里的医生从家里拿来衣服送给患者御寒,并给200元零用钱以备不时之需,准备好这一切,医护人员才放心让他出院。

  这只是急诊科诊治过的众多“三无人员”中的一个。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们用他们的“光”和热,温暖了那些社会最底层、最需要温暖和帮助的人。

  谱急救新曲,让生命之光常在

  向社会传播急救和健康知识,从服务急诊患者到面向普通公众  急诊的强项是急救,急救不仅需要面对院内患者,更需要面对社会公众。急救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全力投入,更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为响应卫生部扩大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的覆盖面,在高危行业等重点人群、企事业单位和青少年中普遍开展卫生救护培训的号召,急诊科青年文明号发起了向社会各界推广院外急救知识及技能的行动。近两年来,科主任丁邦晗和科内学术骨干通过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广州电视台、广州日报(大洋网)、南方日报等多种媒体渠道,在岭南大讲坛等公众讲坛,以及到高校、党政机关演讲等方式向公众直接传递猝死急救的心肺复苏术、居家急救的小常识,共开展各种活动30余场,数千人参加了学习,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义诊和健康宣教,让医学走进社区  本着“让医学到大众中”的理念,急诊科青年文明号组织科内的专家们利用休息时间,与院团委、妇科、骨科等专科的专家一起多次到韶关、清远、阳江、茂名等地开展义诊活动,并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向普通公众宣传养生保健及慢性病的防治知识,让医学走进社区与普通公众中。

  发扬中医药优势,中医特色为急诊患者提供更好服务 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深入挖掘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开展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治法,如平衡针疗法、沐足退热、耳针放血退热、穴位敷贴、药枕治疗颈椎病眩晕等。急诊科准备了煎药壶,免费为急诊患者煎煮中药,保证了急诊患者全天24小时都可以服用到中药汤剂。在危重症的救治方面,中医药的参与率达到100%,尤其在脓毒症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提高了脓毒症的急救成功率。

  科室文化建设结硕果

  科室的文化建设带动了科室的进步与发展,赢得了医疗同行的认可和患者的信任,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光”文化促进了科室的和谐与团结

  在“光”文化的建设中,全科医护人员对科室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观念产生认同,在此基础上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激发出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急诊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科室的3位主任与3位护士长首先以身作责,团结协作,着力打造一个和谐和团结的科室。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都知道,这个团队的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大家不仅在救治患者时要自觉地紧密协作互相补位,在工作之外也要相互关心,互助互爱。科室的和谐氛围让130人的科室团结一心,所以,人们在广东省中医院看到一个特殊现象:虽然急诊科是收入不高但工作最忙、最累、压力最大的科室,但老同志不愿意离开科室,轮科急诊科的年轻的医生和护士也主动要求留在急诊科,他们愿意在急诊科工作,他们说最喜欢科室的和谐氛围!

  “光”文化赢得了急诊患者的信任

  众所周知,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是普遍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医护人员是否把患者放在心中,是否急患者之所急,是否能解决好患者所关切的问题是关键所在。急诊科落实医院强调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光”文化的内涵落实到医疗实践的每一个环节,每个医护人员心中有患者,患者也信任医生。急诊科的门诊量逐年呈现递增趋势,今年的急诊门诊人次、急救出场人次及急救患者数较2011年同期增长25%以上。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3年,在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数分别为400人、415人、383人,这个数值即使在大的综合性西医院急诊科也是非常高的,但这3年没有出现一例医疗差错和医患纠纷,甚至有些患者在病情最危急时也一定要到广东省中医院的急诊科来。在急诊科的荣誉室里,摆放着很多锦旗,其中一部分就是那些在急诊科最终未抢救成功的患者家属赠送的。在医院每季的患者服务满意度的调查中,急诊科的满意度均超过93%,而美誉度一直保持100%。

  “光”文化提升了科室的整体实力

  科室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为了提升科室的整体实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在“光”文化的建设中,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急救能力以及专科建设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

  人才培养结出硕果  近几年,省中医院的急诊科涌现了很多人才,他们有医院的副院长、也有医教处长,全局意识和奉献精神是他们最重要的优点和长处。医院的职能部门领导愿意用急诊科的人,哪怕在急诊科工作两三年的年轻人。近3年,有5人晋升高级职称,有4人晋升副高级职称,有4人是“千百十”人才培养对象,有1位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的培训师——也是广州市第一位来自中医系统的培训师,另有1人成为省级青年岗位能手。

  急救能力大幅提高  急诊科的主治医生以上均形成了自己的亚专业方向,现有的亚专科方向包括心血管急症、呼吸急症、感染与脓毒症、院前急救与复苏、脑病急症、消化急症和内分泌急症等。亚专业的专科能力与其专科的水平齐平,这大大提升了急诊科的急救能力:内科系统所有急危重症急救,急诊科均可独立完成。在院前急救方面,广州市急救医疗中心最近3年6次的全市59家网络医院检查中,省中医院急诊科有3次获得总分第一、一次第三的优异成绩。年120急救出车6000人次,年急诊门诊量14.5万人次,收治留观患者7.5万人次。人们发现在同一平台上竞争,中医院的急诊科其实并不弱,甚至还很强。

  专科建设卓有成效 文化建设促进了科室建设,尤其在专科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该专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急症学重点学科、中医急诊重点专科、广东省急诊医学重点专科,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继续教育基地”、“广东省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同时也是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急诊急救专业委员会、中医热病委员会主委单位,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

    tags: 中医
    返回顶部
    下载挖掘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挖掘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常文霞近况
    2. 【武卿专栏】索命麻醉——你不知道的关于一
    3. 多成中医
    4. 孙储琳近况
    5. 柴静《穹顶之下》演讲全文:一位母亲与雾霾的
    6. 七年义诊,换得101个“百岁秘方”
    7. 生子秘方”靠谱?药方很普通 包生男没道理
    8. 越是高明的医生扎针越少 开药越少
    9. 罗坤生的医学批判与建树(二)
    10. 向孙储琳先生学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