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光作为光子学的技术标志已在国内外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已取得国际公认的进展。将光子学理论与技术引入到中医学体系,将为建立符合现代科学发展水平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发挥重要作用。光子中医学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光子学的理论和技术对中医学诊断、治疗、预防、康复、保健等方面的方法和效应进行定性、定量或半定量研究,以揭示光子运动规律的中医属性的学科。 早在2000年,华南师范大学刘颂豪院士与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教授共同提出,要发展“光子中医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2002年华南师范大学率先在国内创建光子中医学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利用光学国家重点学科雄厚的资源优势,依托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初步建成了一个为中医现代化提供理论和技术的重要研究平台,并于2009年获批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形成了四大研究方向:光子中医治疗学、中医诊断光学、经络效应光学、中药药理光学,并获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光子中医信息疗法 是在弱激光体外辐照法(包括激光血疗、针疗、理疗)的基础上融入中医信息调制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疗法。其治疗方法是采用经过中医信息调制的适当强度的多支光束分别同步照射口咽部和其他敏感部位。激光血疗、激光针疗、激光理疗虽存在区别,但在治疗疾病上没有严格的界限,都是基于弱激光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原理,只是照射部位略有不同(血液、穴位和病灶)。通过带有能量和信息的光子刺激各种敏感组织,引发多种光生物效应,并启动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和经络调节机制的协同效应,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和组织供血,提高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治病康复的目的。 中医治疗信息调制技术 临床上实施针灸补泻实质上是通过不同的运针手法向穴位和经络输入某种生命信息,若用电子仪器将这些补泻手法所携带的信息转换成电子信号记录下来,便成为一种模拟生命信息。将这些模拟生命信息再转换成电压波动去调制照射头的光输出,使照射头输出相类似的具有补泻功能的光束。设计的光子治疗仪含有“温补”、“平补”、“弱泻”、“强泻”、“补中有泻”、“平补平泻”、“泻中有补”7种依传统针灸补泻手法所转化而来的调制信号。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 是继X射线、CT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之后,又一新型的断层成像技术,可检测到组织表面2~4mm深度的组织微观结构变化,进行活体组织的病理检查。OCT具有完全的非接触性与非破坏性,有着极高的探测灵敏度与噪声抑制能力,将OCT应用于中医舌诊中,可以对舌苔的厚薄、真假、腐腻、有根与无根、偏全等进行客观的评价。若OCT技术进一步与光谱技术结合,将提供舌苔成分与结构的信息,丰富舌诊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