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灵素节注类编 -- 卷八

诸瘅病

书名:《灵素节注类编》  作者:?

 

脾瘅

《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瘅者,湿热病也。脾为湿土,恶湿而喜香燥,主鼓运而为胃行津液者也。浓味浊阴,遏其清阳,变成湿热,津液不得输布而壅于脾,乃上溢而口甘,甘者,脾之味也。热积久,则必转为消渴之病。急治之以兰,除其陈腐之气,遂脾喜香之性也。兰者,俗名省头草,妇女用以渍油抹发者。

 

胆瘅

帝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阳陵泉胆经穴也。《灵兰秘典》、《六节脏象》等论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又曰∶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胆附于肝,肝经之脉,上循喉后,故咽为之使,而胆气亦由之而上也。以谋虑太劳而不决,使胆虚汁泄而气上溢,故口苦而名胆瘅也。凡劳思过虑,无不动火而致胆热,即口苦矣。取阳陵泉,治胆募俞,皆针法也。《阴阳十二官相使》或者即《脏象》等论所云∶十二官各司其职,而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以求其中义理,而设治法者乎?或者谓《阴阳十二官》古经名,今已亡失。未知孰是,以俟明哲辨之。

 

消瘅

《灵枢・五变篇》帝曰∶人之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少俞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帝曰∶何以知五脏之柔弱也?少俞曰∶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多怒,柔者易伤也。此人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气血逆留, 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此言其人刚暴,而肌肉弱者也。

消瘅者,渴饮多食,而肌肉消瘦也。由五脏柔弱,而其目坚固以深,其光长冲直扬者,心性刚暴多怒,则心肝火炽而气逆,血脉因之不行,久郁而成邪热,以致此病。然此但言其人刚暴,而肌肉弱者也。或有饮食及酒色所伤,而成消瘅者,亦皆邪热蕴蓄之所致也。

《素问・通评虚实论》帝曰∶消瘅虚实何如?岐伯曰∶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

消瘅由邪热积蓄,病久脉实大,元气未败,可治;脉悬小者,小甚也,元气已败,又坚,则无和缓之象,邪气痼结,故不可治也。

 

兼论杂证病因

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暴厥而聋,偏应闭不通,内气暴薄也;不从内外中风之病,故瘦留着也; 跛,寒风湿之病也。

此言治病必当知其所因也。仆击者,忽然跌仆,或如被击而倒,以及消瘅、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等病,其富贵之人,则由膏粱浓味,情欲内伤所致也;若三焦之气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由暴忧郁结所致也;以故暴厥而聋,偏应闭不通,而在一边者,因内气暴迫也;不从内外中风,而由本身之气为病,故消瘦而病气留着也;其忽然跌仆、痿、厥等病,多生于膏粱肥贵之人,若此瘦而 跛者,内因暴忧气闭,外得寒风湿邪所致之病也。

帝曰∶黄胆暴痛,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黄胆由湿热内闭,暴痛、癫疾由风痰内结,厥、狂由阴阳偏亢,皆因本身之气久逆之所生,多因五脏之气偏胜不平,六腑闭塞不通,而成此病也。若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传化失度,浊壅不行之所生,因清阳不得流通之故,比上诸病为轻矣。

 

热中消中

《素问・腹中论》帝曰∶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膏粱、芳草、石药,石药发癫,芳草发狂。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今禁膏粱,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药,是病不愈,愿闻其说。岐伯曰∶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帝曰∶何以然?岐伯曰∶大热气 悍,药气亦然,二者相遇,恐内伤脾。脾者土也,而恶木,服此药者,至甲乙日更论。

热中、消中,本由膏粱浓味蕴酿而成,乃有上中下消之分,虚实之异,故当禁膏粱浓味也。芳草虽可祛秽消腐,而香散以耗津液,石药如石膏、芒硝之类,虽可清热,而质重伤脾,脾已困于浓味,不任再伤,故治消病,非缓心和平之人,不可以服此二药,以其病气 悍,而药气又急疾坚劲,则格斗于中而伤脾土。土恶木者,故服此药者,必至甲乙木旺之日时,病不加重,方可更论治法也。

 

黄胆

《灵枢・论疾诊尺篇》曰∶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胆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

湿热蕴积而成黄胆,有阴阳之分。其色晦滞者为阴,属脾病;色鲜明者为阳,属胃病。此条脉小而涩,阳气不振而脾困,故安卧不嗜食,身痛而色微黄,则不鲜明,乃是脾病之阴黄也。本经又云∶溺黄赤安卧者,黄胆;已食如饥者,胃疸。可见黄胆是不嗜食之阴黄,已食如饥者名胃疸,即阳黄也。仲景所云身黄如橘子色,则鲜明为阳黄,故用茵陈蒿汤,以大黄下之;若阴黄,当用苍术二妙散,或正气散等方,口渴喜冷者,兼阳明证,宜苍术白虎汤加茵陈。仲景《金匮要略》又分谷疸、酒疸、女劳疸诸证,更当详究之。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灵素节注类编 总目录
卷七
诸肿胀病
诸积病证
诸厥病证
诸痿病证
卷八
诸瘅病 (当前页面)
肠便红下白沫脓血
淫邪发梦
惑病
癫疾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惑病
  2. 辨阴阳脏腑脉象病证
  3. 肠便红下白沫脓血
  4. 噎膈反胃 呕 哕 噫 太息 饥不欲食
  5. 呵欠 唏 喷嚏 涎下 泣涕耳鸣啮舌颊唇
  6. 不寐 不得卧 喘息
  7. 例言
  8. 五脏绝脉
  9. 诸痹证
  10. 真脏死脉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