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女科经纶 -- 卷八

杂证门

书名:《女科经纶》  作者:萧埙

 

热入血室证

《金匮要略》曰∶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徐注曰∶妇人热入血室有四,热入血室必谵语,此则不谵语,但如疟状,谓伤寒男女皆有之,而妇人有独异,故首曰妇人中风,即伤寒中所主桂枝汤之风证也。七八日,则表邪已解,复有寒热,故曰续来。然不长热,故曰有时,问其经水,则已来而适断,明是余热未尽,乘虚入之,则余血必结,故寒热有时。然非太阳传入少阳此,因结血之热致有此病,故曰使如症状。虽非传入少阳,而药仍用小柴胡者,盖血室之气,肝主之,肝与胆为表里,胆因肝受邪,而病如疟。非他药所宜,故主和表里,谓上焦之气和,而骤结之血将自行也。若峻攻之如抵当汤证,则犯少阳之禁矣。

按∶以上一条,是言经行未尽而适断,虽有结血,未为全实,小柴胡加当归、丹皮、生地以凉之。

 

热入血室证

《金匮要略》曰∶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也。

徐注曰∶此言热入血室,不必血结,初即抟邪为患,曰伤寒,即所谓无汗恶寒也。曰发热,病之初也。曰经水适来,是经水初行时也。邪盛则经气亦盛,适相值,寒邪必伤营,故汗与血抟,血属阴主夜,故昼则热虽发而明了,暮则入阴分,邪挟阴气而为谵语。如见鬼状者,谵之甚也。此为热入血室者,言血室虽在内,表邪实未尝犯胃及上二焦,故治法亦唯和表邪,略兼清血室之热足矣。误以为客邪入内攻之,则所伤实多,故曰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也。

按∶此条是言经行不断,则热不留结,勿谓谵语,误用硝、黄。犯其胃气,刺动荣血,犯其中焦,柴胡和解,犯其上焦。但不妄犯,热随血散,自愈也。

 

热入血室证

《金匮要略》曰∶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徐注曰∶此言经与病值,不即为患,病解后,反抟邪在胸胁作楚,谓中风病。虽稍异于前之伤寒,然发热恶寒,经水适来,与前之邪盛经亦盛无二。后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是经在病中行而不碍也。却七八日后,反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是入血室之热,不窜于经,而结于肝之府,故脉所过处为满,甚则如结胸状,阴火盛则谵语也。然胸胁虽满,非少阳表邪。虽如结胸,非太阳表邪入里。虽谵语,非胃实。

故曰此热入血室,亦见不可误攻胃及上二焦,当刺期门。期门,肝之分也。此肝实病,泻其实而取之。

按∶此条言适来即断,血结在里为实证,故刺期门以泻之。不善刺者,小柴胡去人参,加桃仁、丹皮、归尾、山甲以行之。

 

热入血室证

《金匮要略》曰∶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然汗出者愈。

徐注曰∶此言阳明病亦有热入血室,但下血、头汗出不同耳。阳明病,即头痛鼻干,不眠是也。假如转入阳明之腑,必有汗、谵语等,为可下证。何缘下血、谵语,故知为热入血室。然阳明宣通身有汗,此血中有热而血耗,耗则下虚而厥,身为燥阴所闭,故无汗。唯头则阴不能入,而阳仍通,故汗。此病亦由肝实,不当责阳明,故亦刺期门,而曰随其实而泻之。 者,通身微微似汗也。汗则肝不强而阴阳平,故愈。

 

热入血室证

《金匮要略》曰∶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昼则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发作有时,此名热入血室。医者不晓,以刚剂与之,遂致胸膈不利,涎潮上脘,昏冒不知,当先化其痰,后除其热。

慎斋按∶以上五条,序《金匮》论妇人伤寒有热入血室之一证也。第一条详热入血室证候,下四条言治法也。

慎斋按∶妇人热入血室,因经水适来,寒邪乘虚袭入,热血必结,故有谵语见鬼之证。仲景第一条用小柴胡汤,以寒热如症状,故用之也。以下四条,但云刺期门,随实泻之,化痰、除热三法,原以血结于中而用泻法也。可笑庸工不解仲景全文,一遇热入血室证,即以小柴胡汤一方为主剂,不大谬耶?故凡遇热入血室,当导血下行,以清热,不可误执小柴胡方为戾也。

 

热入血室证

成无己曰∶室者,屋室也,谓可停止处。人之血室,荣血停止之所,为经脉留会之处,即冲脉也。冲脉者,奇经八脉之一,起于肾,下络气街,并足阳明,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太仆曰∶冲为血海,言诸经之血,朝会于此。男子运而行之,女子上为乳汁,下为月水。经言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是也。伤寒之邪,妇人则随经而入,男子由阳明而传。以冲脉与少阴之络起于肾,女子感邪,太阳随经,便入冲之经,并足阳明,男子阳明内热,方得入冲脉。得热血必妄行,在男子则下血谵语,在妇人则月水适来。阳明病,下血谵语,此为热入血室。盖言男子,不止谓妇人也。妇人伤寒,经水适来适断,经气既虚,宫室不闭,邪得乘虚而入,有治而愈,有不治而愈。如妇人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胸胁下如结胸状,谵语,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又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为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二者须治而愈。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则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中二焦,必自愈,是不须治而愈。夫谵语为病邪之甚,何反不须治而愈?盖结胸谵语,是邪气留结胸胁而不去,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寒热如疟,发作有时,是血结不行,须小柴胡散之。二者既有留邪,必散之可愈。若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此经水适来,以里无留邪,但不妄犯,热随血散必自愈。经云,血自下,下者愈。故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所谓妄犯者,谓恐以谵语为阳明内实攻之,犯其胃气也。此无胸胁之邪,刺期门,恐犯中焦也。此无血结,与小柴胡,恐犯上焦也。盖小柴胡解散,则动卫气,卫出上焦,动卫气是犯上焦矣。刺期门则动荣气。荣出中焦,动荣气,是犯中焦矣。《脉经》曰∶无犯胃气及上中二焦,岂谓药而不谓针耶?

 

热入血室证

许叔微曰∶或问热入血室,何为成结胸?曰∶邪气传入经络,与正气相搏,上下流通,遇经水适来适断,邪气乘虚入于血室,血为邪所迫,上入肝经,脉受邪则谵语见鬼,复入膻中,则血结于胸矣。何以言之,妇人平居,水养木,方未受孕则为月水,既孕则蓄以养胎,已产上壅为乳,皆血也。今邪逐血并,归于肝经,聚于膻中,结于乳下,故手触之则痛,非药可及,当刺期门也。

 

热入血室证

武叔卿曰∶小柴胡汤,治太阳传经病。盖脏血适来,则血室虚,邪气乘虚入,而为越经证。然血室与胃腑,有气血之分,故谵语有昼夜之别。曰如见鬼者,以肝脏邪客而魂不安,本神自病也。用小柴胡解表里之邪,用地黄凉血中之热。没有不愈,又有刺期门法。其加桃仁、红花,与承气、抵当等汤者,各因其微甚而泻之也。

 

热入血室证

杨仁斋曰∶凡大小产,热入血室,小柴胡汤力所不及者,于内加五灵脂,乃以黄连、赤茯苓佐之。盖心主血,黄连、茯苓皆清心凉血之剂,所以收功也。若疏利血毒,则《活人书》桃仁承气有余勇矣。

 

热入血室证

张路玉曰∶冲为血海,即是血室。冲脉得热,则逼血下行,男子亦有是证,不独妇人也。

慎斋按∶以上五条,序妇人伤寒有热入血室之证也。血室即血海,冲任之脉所系,为藏精受胎之所。因妇人血海有余,遇经行之期,而犯伤寒之邪,则热邪乘血室之虚,袭入而与血相抟。夫肝藏魂,血室虚,则肝无所根据。肝受热邪,则为谵语,为见鬼,肝之魂不能安也。故治法,唯有清热行血,甚则桃仁承气,微则生地、丹皮、桃仁、红花、赤芍、五灵脂、甘草、木通、丹参,可以通治之,不可拘执小柴胡汤,为治伤寒热入血室之定例也。夫小柴胡方,为伤寒传少阳,和解表里之药,必欲用之于热入血室之证。岂知柴胡发表,黄芩退热,半夏行痰,为血家所忌。人参补气助邪,非血热所宜。今人一遇热入血室之证,便用小柴胡汤定法,曰我遵仲景书也。岂知仲景第一条云,妇人中风,寒热发作有时,如疟状,明属少阳经证,故曰小柴胡汤主之。则小柴胡汤,原为少阳经设也。至后四条,但云必自愈,云当刺期门,又云随其实而泻之。实者,热血结于胸也。泻之者,泻其实邪也。并无小柴胡汤主之一语,则知小柴胡汤,只因妇人伤寒,有续寒热如疟状之证,故以之治少阳如疟之病,而本非治热入血室之证也。

今人不玩仲景前后原文,漫谓妇人热入血室,动辄用小柴胡主之,岂不大可嗤耶。故凡妇人病热入血室,有续得寒热,发作有时,如疟状者,小柴胡汤可用也。亦必加桃仁、丹皮、五灵脂,以行其血。如热入血室,而无有寒热如疟之证,则小柴胡汤断不可用也。举世懵懵,特表而出之。

 

血分水分证

《金匮要略》曰∶问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为难治。先病水,后断经水,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经自下也。

 

血分水分证

《圣济总录》曰∶血分者,经水通之际,因寒湿伤其冲任,气壅不行,播在皮肤,邪气相搏,经血分而为水,发为 肿,故曰血分。《脉经》曰∶经水前断,后病水者,名曰血分,久不治,积成水肿,即难治。

 

血分水分证

《圣济总录》曰∶水分者,以水气上溢皮肤,散于四肢,发为 肿。盖肾者,胃之关,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此病与血分相似,治药有先后耳。

 

血分水分证

汪石山曰∶凡经先断,而后病水,少阴脉沉而滑,沉则在里,滑则为实,沉滑相搏,血结胞门,为血分,难治。若先病水,而后病经断,少阳脉牢,少阴脉细,男子小便不利,妇人经水不通,经通则为血,不利则为水,名水分,易治。此因脾肺虚冷,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渗泄之令不行,生化之气不运。东垣云,水饮留积,若土在雨中则为泥,得和气暖日,水湿去而万物自生长,用加减肾气丸、归脾汤、六君子加木香、炮姜、肉桂。

 

血分水分证

陈良甫曰∶妇人经水不通,则水化为血,血不通则复化为水。故先因经水断绝,后四肢浮肿,小便不通,名曰血分,是血化为水也,宜椒仁丸。若先因小便不通,后身面浮肿,致经水不通,名曰水分,是水化为血也,宜葶苈丸。经脉不通而化为水,流走四肢悉肿满,亦名血分,其证与水证相类,实非水也,用人参丸。

张 璜按∶先浮肿而后经水不通,明系吐虚不能制水,经虚则血不能生,故经止。若水化为血等语,真堪捧腹。

 

血分水分证

李氏曰∶经水断而后肿,名曰血分,乃瘀血化水,闭塞胞水,此水肿难治,但当调其经,则水自消,用小调经散、葶苈丸加丹皮、牛膝、红花。若先浮肿而后经水不通,名曰水分,乃脾不能制,血与水并,肌肉为之虚肿,红矾丸、肾气丸加泽泻、防己、葶苈、木通。

 

血分水分证

薛立斋曰∶妇人血分水分证,或因饮食失节,或因六淫七情失宜,以致脾胃亏损,不能生发,气血乖违失常,致形气不足,邪塞隧道,必用椒仁、葶苈二丸,以宣导其邪,佐以补元气之药,庶真气不复伤也。

慎斋按∶以上七条,序妇人有血分、水分之证也。妇人以血用事,而月信其最要也。故曰入门看妇人病,先问经期,经期之先后、多寡、枯闭,即可以断妇病之浅深轻重。如血分之病,在经水先断,而后头面四肢肿满,此血不营运,气壅不化。法当通经调血,血行而肿自消。若先四肢肿满,后经水断绝,此直是水肿病耳,何必名以水分,与血分同出条例耶,此古人分证立名之多惑也。

 

血分水分证

《证治要诀》曰∶有经事不通,血入四肢,化为水,遂成肿满,非独产后为然,名曰血分。误作水治,其害不小,宜调经散。

 

血分水分证

武叔卿曰∶气者水之母,血者气所化。非气无以生血,非血无以养气。若经水不通,则血病气亦病。岂有水不通而能化血乎。血不通而化水者,乃是气壅不能化血而成水也。观桃仁丸,可见矣。

 

血分水分证

《妇人良方》曰∶妇人血分,如夺命丹、黑神散,皆为要药。血分一证,大小产后多有之。唯胎前脚肿不同,产后则皆败血所致,当于血上求之。

 

血分水分证

《妇人良方》曰∶先因经水断绝,后至四肢浮肿,小便不通,血化为水,名曰血分。椒仁丸药虽峻利,所用不多。若畏而不服,有养病害身之患。尝治虚弱人,亦未有误也。

《济阴》按∶血既化为水,则以利水为先,而行血温血,开结破气,又不可少。然非峻利气悍之物不可,故又佐以大毒之药。

慎斋按∶以上四条,序治血分用药之大法也。夫血分属妇人经水不通而致,必是六淫外侵,七情内伤,以致脾胃虚衰,不能运化精微。故血壅不流,气不能化,法当补脾健胃,扶养气血,佐以温经行血之剂可也。

椒仁丸,有斑蝥、砒信、甘遂、芫花、黑丑、 青,群队大毒之药以攻之,祸有不可胜言者。

《大全》乃曰∶治虚弱人未见有误,是何言欤。

 

咽中证

《金匮要略》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浓朴汤主之。

徐忠可曰∶此条即所谓寒伤经络,凝坚在上也。炙脔,譬如干肉也。《千金》所谓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状如有炙脔,数语甚明切。此病不因肠胃,故不碍饮食二便。不因表邪,故无骨痛寒热,乃气为积寒所伤,不与血和,血中之气溢而浮于咽中,得水湿之气而凝结难移。妇人血分受寒,多积冷结气,最易得此病,男子亦间有之。药用半夏浓朴汤,乃二陈汤去陈皮、甘草,加浓朴、紫苏、生姜也。半夏降逆,浓朴兼散结,故主之。生姜、茯苓,宣至高之滞,而下其湿。苏叶味辛气香,色紫性温,能入阴和血,兼归气于血,夏天暑伤心阴,能下暑郁。而炙脔者用之,则气与血和,不复上浮也。

论曰∶余治王小乙,咽中每噎塞,嗽不出,以半夏浓朴汤投之即愈。后每复发。细问之云,夜中灯下,每见晕如团,五色,背脊内间酸。其人又壮盛,知夏初因受寒,阴气不足,而肝反郁热,甚则结寒微动,挟肾气上冲,咽喉塞噎也。即于此方加大剂枸杞、菊花、丹皮、肉桂,晕乃渐除,咽中亦愈,故曰男子间有之,信不诬也。

 

咽中证

《产宝百问》曰∶喉咙有咽门,二者各有所司。喉咙者,空虚也。肺之系,气之道,络肺应天,故属天气所生。有九节,以通九脏之气,所以谓之嗌。或阴阳之气,痰结咽喉,膈塞噎状若梅核,妨碍饮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胃,或胸膈痰结,与气相抟,上逆咽喉之间作聚,状如炙肉之证也。以半夏浓朴汤,治妇人喜怒悲思、忧恐惊怖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情所为。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滞,呕逆恶心。

慎斋按∶以上二条,序妇人有咽中炙脔梅核之证也。徐注主寒冷气,《产宝》主七情痰结。一属外感,一属内伤,当兼参之。

 

瘕癖证

《证治准绳》曰∶《大全良方》分 癖、诸气、疝瘕、腹中瘀血 、痞食 ,凡七门。 者,在腹内,近脐左右,各有一条,筋脉急痛,大者如臂,次者如指,因气而成,如弦之状,故名曰 。癖者,僻在两肋之间,有时而痛,故名曰癖。疝者,痛也。瘕者,假也。其结聚浮假而痛,推移乃动也。八瘕者,黄瘕、青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鳖瘕。积在腹内,或肠胃之间,与脏气结抟坚牢,虽推之不移,名曰 ,言其病形可征验也。气壅塞为痞,言其气痞塞不宣畅也。饮食成块,坚而不移,名曰食 。瘀血成块,坚而不移,名曰血 。

若腹中瘀血,则积而未坚,未至于成块者也。大抵推之不动为 ,推之动为瘕也。至疝与 癖,则与痛俱,痛即现,不痛即隐。在脐左右为 ,在两肋间为癖。在小腹,牵引腰胁为疝。恐学人一时难了,未免淆乱,故总叙条析之。

 

瘕癖证

巢元方曰∶八瘕者,皆胞胎生产,月水往来,血脉精气不调所生也。肾为阴,主开闭,左为胞门,右为子户,主月水、生子之道。胞门子户,主精血神气出入,合于中黄玉门四边,主持关元,禁闭子精。脐下三寸,名曰关元,主藏魂魄。妇人之胞,三焦之府,常所从止。若妇人经脉俞络合调,月水以时来至,能生子而无病。

如经络荣卫继绝不通,邪气便得往来,入合于脏。若生血未尽而合阴阳,即令血脉挛急,小腹重急,支满胸胁,四肢酸痛,饮食不调,结牢恶血不除,月水不时,因生积聚,如怀胎状,阴中肿,内生风,小便不利,若痛如淋状,久不复生子。

慎斋按∶《巢氏病源》论妇人八瘕,不外新产、月水之后,感寒湿风冷,凝泣血脉,留滞经络,闭塞隧道而成也。乃强分黄瘕、青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鳖瘕之名,以惑世诬名,宜其为张戴人所斥也。

夫瘕者假也,不过假人身之气血,加以食积痰饮,胶结成形。《内经》止有石瘕,生于胞中一证,何尝有为黄为青之名色耶?既有八瘕之证,医者亦难辨其是狐是蛇是鳖也,因删之。《妇人良方》中,但存八瘕之名,而不载条目,最有见。

 

瘕癖证

《妇人良方》曰∶妇人脏腑调和,经脉循环,月水以时,故能生子无病。若乘外邪而合阴阳,则小腹胸胁腰背,相引而痛,月事不调,阴中肿胀,小便淋沥而色黄黑,则瘕生矣。八瘕者,黄、青、燥、血、脂、狐、蛇、鳖是也,《千金》、《外台》,言之详矣。

薛立斋按∶经云气主煦之,血主濡之。若血不流,则凝而为瘕。瘕者,中虽硬而忽聚忽散。多因六淫七情,饮食起居,动伤脏腑而成,当与 癖诸证治同,慎不可复伤元气。

 

瘕癖证

《大全》曰∶妇人 痞,由饮食失节,脾胃亏损,邪正相抟,积于腹中,牢固不动,有可征验,故名曰症 。

气道壅塞,故名曰痞。得冷则发,冷入子脏则不孕,入胞络则月水不通。

薛立斋按∶此证若脾胃虚弱,六君子加芎、归。若肝脾虚弱,补中汤及归脾汤。若肝火郁滞,佐以芦荟、地黄二丸,外贴阿魏膏。患者须慎七情六淫,饮食起居。治者不时审察病机而药之,庶几有效。

 

瘕癖证

《大全》曰∶妇人食 ,由脏腑虚弱,经行不忌生冷之物,不能消化,与脏气相持,结聚成块,日渐生长,牢固不安,谓之 症,或劳伤元气所致。陈无择云∶经不行者,宜先导之,然后固元气为主。

薛立斋曰∶证若形气虚弱,须先调补脾胃为主,佐以消导。若形气充实,当先疏导为主,佐以补脾胃。若气壅血滞而不行者,宜乌药散散而行之。若脾气虚而血不行者,四君子、芎、归,补而行之。若脾气郁而血不行者,归脾汤解而行之。若肝脾血燥而血不行者,加味逍遥散,清而行之。大抵食积痞块证为有形。邪气胜则实,真气夺则虚,当养正避邪,而积自除。虽云坚者削之,客者除之,胃气未虚,或可少用,若病久虚乏,不宜轻用。

 

瘕癖证

《大全》曰∶妇人寒热失节,脏腑气虚,风冷在内,饮食不消,与血气相结,渐生块,不移动,皆因血气劳伤,月水往来,经络痞塞,恶血不除,久而不瘥,心腹两胁苦痛,碍于饮食,肌肤消瘦。问∶ 一也。何以知是血 ?曰∶血外证瞀闷、烦躁、惊狂、痰呕、汗多、骨蒸、肢冷。其蓄在下焦者,必脐下结急,外热内痛,尺脉洪而数,桃仁、灵脂、生地、牛膝、大黄、甘草去之。

薛立斋按∶此证多兼七情亏损,五脏气血乖违而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脾统血,肝藏血。故郁结伤脾,恚怒伤肝者多患之。腹胁作痛,正肝脾二经证。洁古云∶养正积自除。东垣云∶人以胃气为本,治法当主固元气,佐以攻伐之剂,必需之岁月。若期速效,投以峻剂反致有误也。

 

瘕癖证

《大全》曰∶妇人疝瘕,由饮食不节,寒温不调,气血劳伤,脏腑虚弱,风冷入腹,与血相结而生。妇人之病,有异于丈夫者,或因产后血虚受寒,或因经水往来,取冷过度,非独因饮食失节,多挟血气所成也。其脉弦急者生,虚弱小者死。尺脉涩而浮牢,为血实气虚,其发腹痛,逆气上行,此为胞中有恶血,久则结成血瘕。

 

瘕癖证

《大全》曰∶ 癖二者,皆阴阳不和,经络痞膈,饮食停滞,不得宣流,邪冷之气,抟结不散,得冷则发作疼痛。夫 癖 瘕,血气块硬,发作则痛,甚则欲死,究而言之,皆血之所为也。

薛立斋按∶前证因饮食起居,七情失宜,亏损脏腑,气血乖违,阴络受伤,循行失度所致。罗谦甫云,养正邪自除,必先调养,荣卫充实,若不消散,方可议下。但除不以渐,必有颠覆之害。若不守禁忌,未有能愈者也。

 

瘕癖证

王宇泰曰∶古方有五积六聚七 八瘕之名。五脏之气积,名曰积,故曰积有五。六腑之气聚,名曰聚,故聚有六。若七 八瘕,则妇人居多。七者火数,属心,血生于心。八者木数,属肝,血归于肝。虽曰强分,理似不混。夫 者坚也,坚者难破。瘕者假也,假物成形。古人将妇人病为痼疾,以蛟龙等为生瘕,然亦不必如此执泥。妇人 瘕并属血,龙蛇鱼鳖、肉发虱瘕等事,皆出偶然。但饮食间误中之,留聚脏腑,假血而成,自有活性。亦犹永徽中,僧病噎者,腹中有一物,其状如鱼,即生瘕也。与夫宿血停凝,结为痞块,虽内之所感不同,治法当以类相从。所谓医者,意也。如以败梳治虱瘕,铜屑治龙瘕,曲 治米瘕,锻石治酒瘕,如此等类,学人可以理解也。

慎斋按∶方书有五积六聚七 八瘕之名。五积六聚,出自越人《难经》,有心肝脾肺肾五脏之积,而无有六聚。以聚为气病,积为血病也,故东垣有五积丸治法。若《巢氏病源论》载七 八瘕,但有八瘕名证,而无七病形,其他方书亦不散见。岂以 为气病,瘕为血病,故无可考耶?宇泰先生云,不必执泥,事出偶然,可谓善会古人之书者也。然事之或有者,毋尽信,亦不可不信。如慈溪王节斋先生,尊信丹溪之书,日服补阴丸无间者数十年。内有龟甲,制之不善,大下小赤色龟数十而死。此即八瘕之类,有感而生者也,宁独病在妇人耶。

 

瘕癖证

武叔卿曰∶痞一 二,曰血曰食,而不及痰饮,何也?盖痞气之中,未尝无饮。而血食 之内,未尝无痰,则痰食血,未有不因气病而后形病。故消积之中,兼行气消痰消瘀之药为是。

 

瘕癖证

李氏曰∶善治 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以伤元气。宁扶脾胃正气,待其自化。凡攻击之药,病重病受之,病轻则胃气受伤矣。或云,待块消尽而后补养,则胃气之存也几希。

 

瘕癖证

武叔卿曰∶ 瘕积聚,并起于气,故有气积气聚之说。然谓瘕属血病者,气聚而后血凝也。其夹食夹痰,又各随所积而变见矣。夫痰与血食,皆赖气以行化。故气行物生,气病物病。此百病所以皆生于气,破血消痰消食之剂,必用气药者,以此也。

慎斋按∶以上三条,序治痞癖 瘕之大法也。夫痞癖 瘕,不外气之所聚,血之所凝。故治法不过破血行气,《济阴》又推展痰食瘀血,兼以行气为主也。《内经》有石瘕、肠覃二证,前已载之“胎前鬼胎证”,故兹不复赘。

 

乳证

《医暇卮言》曰∶女人产育哺养以乳,乳之体,居经络气血之间也。盖自寅时始,于手太阴肺经,出于云门穴,穴在乳上,阴阳继续,以行周十二经,至丑时归于足厥阴肝经,入于期门穴,穴在乳下,出于上,入于下,肺领气,肝藏血,乳正居于其间也。

慎斋按∶以上一条,序原妇人乳汁之所自出,属肺肝二经气血之化也。

 

乳证

《圣济总录》曰∶足阳明之脉,自缺盆下于乳。又冲脉者,起于气街,并足阳明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将理,冲任不和,阳明经热,或为风邪所客,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有核,皮肤 肿,寒热往来,谓之乳痈。

风多则硬肿色白,热多则 肿色赤。不治,血不流通,气为壅滞,或乳内津液相抟,腐化为脓,宜速下乳汁,导其壅塞,散其风热,则病可愈。

 

乳证

张子和曰∶乳痈发痛者,亦生于心也。俗乎曰吹乳是也。吹者,风也。风热结薄于乳房之间,血脉凝注,久而不散,溃腐为脓也。

慎斋按∶以上二条,序乳痈属于风热外邪为病也。

 

乳证

《妇人良方》曰∶经云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若乳房忽然壅肿痛,结核色赤,数日之外,痛胀溃,稠脓涌出,此属胆胃热毒,气血壅滞,名曰乳痈,为易治。

《家居医录》按∶乳痈初起,肿痛发于肌表,肉色 赤,或发寒热,或头痛烦渴,用人参败毒散、神效栝蒌散、加味逍遥散治之,自消散。若脓成溃窍,稠脓涌出,脓尽自愈。若气血虚弱,或误用败毒,久不收敛,脓清脉大,则难治。

薛立斋又按∶乳痈治法,初起寒热 痛,即发表散邪,疏肝清胃为主。或不作脓,脓成不溃,宜用托里。或肌肉不生,脓水清稀,宜补脾胃。或脓出反痛,恶寒发热,宜补气血。或肿 作痛,晡热,宜补阴血。或饮食少,反作呕,宜补胃气,切不可用克伐,复伤脾胃也。

 

乳证

朱丹溪曰∶经云,乳房属足阳明胃经所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所属。妇人不知调养,忿怒所逆,郁闷所遇,浓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得通,而汁不出。阳明之血沸腾,热甚化脓。治法∶青皮疏厥阴之滞气,石膏清阳明之血热,生草节行污浊之血,消肿导毒,栝蒌仁、没药、青橘叶、角刺、金银、当归、酒佐之,加艾灸二三十壮于痛处,甚效,切不可用刀针,必致危困。

 

乳证

李氏曰∶妇人之乳,男子之肾,皆性命之根也。有饮食浓味、郁怒,以致胃火上蒸乳房,则乳汁化为浊脓。

肝经气滞,乳头窍塞不通,致令结核不散,痛不可忍。初起宜隔蒜灸之,切忌刀针。能饮者,一醉膏加当归,两服即效。

慎斋按∶以上三条,序乳痈属七情、饮食、热毒内伤为病也。

 

乳证

《大全》曰∶产后吹乳者,因儿吃奶之际,忽自睡着,为儿口气所吹,令乳汁不通,蓄积在内,遂成肿硬,壅闭乳道,伤结疼痛。亦有不痒不痛,肿硬如石者,总名曰吹乳。若不急治,肿甚成脓,连服皂角散、栝蒌散,敷以南星散,更以手揉之则散。

 

乳证

朱丹溪曰∶妇人有所乳之子,膈有滞痰,口气 热,含乳而睡,热气吹入乳房,凝滞不散,遂生结核。若初起时忍痛揉软,吮乳汁透,即可消散。失此不治,必成痈肿。

慎斋按∶以上二条,序乳痈属儿之口气所吹,为不内外因病也。妇人乳痈,亦不外三端,一者外感风热,客于阳明一经;二者郁怒浓味,伤于肝胃;三者儿口吹气,热壅不散,皆足致乳痈之病也。

 

乳证

薛立斋曰∶妇人乳痈,多因小儿断乳后,不能回化。又有妇人乳多,孩提少饮,积滞凝结。又有经候不调,逆行失道。又有邪气内郁,结成痈肿。初发时切不宜用凉药,盖乳本血化,不能漏泄,遂结实肿,其性清寒,又加凉药,则阴烂宜也。唯凉药用之既破之后则佳,如初发时,宜用南星、姜汁敷之,可以内消。更加草乌一味,能破恶血逐块,遇冷即消,遇热即溃。

更加乳香、没药以定痛,内用栝蒌仁、十宣散、通顺散间服之。

 

乳证

孙真人曰∶凡女人多患乳痈,年四十以下,治之多瘥,年五十以上,慎勿治之,治之多死,不治自得终天年。

慎斋按∶以上二条,序治乳痈戒用凉药,并示人以可治不可治之法也。

 

乳证

朱丹溪曰∶妇人有忧怒抑郁,朝夕累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遂成隐核如棋子,不痛不痒,数年而发,名曰奶岩,以疮形似岩穴也,不可治。

 

乳证

薛立斋曰∶乳岩乃七情所伤,肝经血气枯槁之证,不赤不痛,内有小核,积之岁月渐大,内溃深烂,为难治。因肝脾郁怒,气血亏损故也。治法∶ 痛寒热初起,即发表散邪,疏肝清胃为主,宜益气养荣汤、加味逍遥散,可以内消。若用行气破血,则速其亡矣。

 

乳证

武叔卿曰∶乳岩之病,大都生于郁气。盖肝主怒,其性条达。郁而不舒,则屈其挺然之质。乳头属厥阴,其气与痰,时累积而成结核。兹以风药从其性,气药行其滞,参、 、归、芍补气血,枳实、乌药、木通疏利壅积,柴、防、苏叶表散,白芷腐脓通荣卫,槟榔通滞下行,官桂行和血脉。且曰木得桂而枯,为伐肝之要药。

慎斋按∶以上三条,序乳岩之证也。病虽均在乳,而有痈与岩之分。痈轻而岩重,痈之来也骤,而岩之成也渐,故治痈易而治岩难。大抵痈属外感之风热,内伤之浓味,儿吮俱多;岩本于七情郁怒,脏气不平,肝脾亏损。故治岩之法,与治痈微有不同,一宜补少而泻多,一宜泻少而补多也。

 

乳证

薛立斋曰∶大凡乳证,若恚怒,宜疏肝清热; 痛寒热,宜发表散邪;肿 痛甚,宜清肝消毒,并隔蒜灸;不作脓,或脓不溃,补气血为主;不收敛,或脓稀,补脾胃为主;脓出反痛,或发寒热,补气血为主;或晡热内热,补血为主;若饮食少思,或作呕吐,补胃为主;饮食难化,或作泄泻,补脾为主;劳碌肿痛,补气血为主;怒气肿痛,养肝血为主;儿口所吹,须吮通揉散;若成痈,治以前法。若乳岩属肝脾二脏郁怒,气血亏损。故初起小核结于乳内,肉色如故,五心发热,肢体倦瘦,月经不调,加味归脾汤、加味逍遥散、神效栝萎散,多服自消。若迁延日久渐大,岩色赤,出水,腐溃深洞,用前归脾汤等药可延岁月。若误攻伐,则危殆矣。

慎斋按∶以上一条,序治乳痈乳岩之大法也。世医治乳痈乳岩,不过寒凉清火,破气消瘀。岂知病之成也,原于肝胃亏损,荣卫不能营运所致。唯立斋 于扶持脾胃,补气养血为主,戒人不可诛伐太过,以致夭枉,垂训之意深矣。

 

前阴诸证

陈良甫曰∶妇人阴肿,是虚损受风邪所为。胞络虚而风邪客之,风气乘于阴,与血气相搏,令气痞塞,腠理壅闭不泄越,故令肿。

 

前阴诸证

徐春甫曰∶阴肿有因房劳过度,伤损阴户致肿,宜节欲调治。有欲胜而热甚生虫,以致肿痒甚者,皆宜戒房室,速治之。有邪气渐盛,致阴户溃烂不收,失于早治也。

薛立斋按∶前证若气血虚弱,补中汤举而补之;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渗而清之。又有肝脾郁怒,元气下陷,湿热壅滞,朝用归脾汤加升、柴,解郁结,补脾气,夕用加味逍遥散,清肝火,生肝血,除湿热。

慎斋按∶以上二条,序妇人阴户肿,有风邪之外感,有房劳之内伤也。阴肿病,《大全》主于风邪入客,春甫主于劳伤房事,立斋推原于肝经湿热所致,此为病机之要。

 

前阴诸证

《千金方》曰∶妇人小户嫁痛连日,方用甘草、生姜、白芍、桂心,酒煮温服。又方,疗嫁痛,一味牛膝,或一味大黄,酒煮服。又,乌贼鱼骨烧末,酒吞之,外用青盐炒热,布裹熨之。

 

前阴诸证

《良方》论曰∶妇人或肝经湿热下注,或郁怒伤损肝脾。外证或两拗小腹肿痛,或玉门 肿作痛,或寒热往来,憎寒壮热。内证或小便滞涩,或腹内急痛,或小腹痞闷。若两拗小腹肿痛,肝经湿热壅滞也,用龙胆泻肝汤。玉门肿胀,肝火血虚也,加味逍遥散,及龙胆泻肝汤加木香。若概投散血攻毒之剂,则误甚矣。

李氏按∶阴户两旁肿痛,手足不能舒伸者,用四物汤加乳香末捣饼,纳阴中立效。又阴肿痛极,便秘欲死,四物加柴胡、丹皮、山栀、胆草。如时常阴肿者,四物加 本、防风。若肿痛不闭者,逍遥散加丹皮、山栀。

慎斋按∶以上二条,序妇人阴中肿痛之证也。足厥阴经环阴器,妇人阴户为肝经之分,是经血虚火燥,则为肿为痛,痛者火也。

实则泻其子,龙胆泻肝汤、加味逍遥散,虽为本经的对之药,不若大剂导赤散加黄连,以泻肝之子,而以六味饮滋化源,以补其母之胜也。

 

前阴诸证

陈良甫曰∶妇人阴痒,是虫蚀所为。三虫在肠胃之间,因脏虚,三虫动作,蚀于阴内,其虫作热,微者为痒,重者乃痛也。

 

前阴诸证

徐春甫曰∶妇人阴痒,多属虫蚀所为,始因湿热不已,故生三虫在肠胃间,其虫蚀阴广中作痒,甚则痒痛下已,溃烂肿深。在室女寡妇尼姑,多因欲事不遂,思想所淫,以致气血凝于阴间,积成湿热,久而下散,遂成三虫,故有此疾。亦有房室过伤,以致热壅,故作肿痒内痛,外为便毒,莫不由欲事伤损所致。

薛立斋按∶前证属肝经所化,当用龙胆泻肝汤、逍遥散,以主其内外,以桃仁研膏,和雄黄末,和鸡肝研饼,纳阴中,以制其虫,仍用清肝解郁之药。此证有郁怒伤肝脾所致,肢体倦怠,阴中闷痒,小便赤涩者,归脾汤加山栀、柴胡、丹皮。有肝脾气虚,湿热下注,阴内痛痒,不时出水,食少体倦者,归脾汤加山栀、白芍、甘草、丹皮。

李氏按∶阴中生虫 如小蛆者,乃湿热甚而心气又郁,气血凝滞而生,宜藿香养胃汤、补心汤、硫鲤丸,外用艾煎汁,调雄黄末烧薰之。又以蛇床子煎汤频洗,同梓树皮焙末,入枯矾、麝香少许,敷之立效。

慎斋按∶以上二条,序妇人有阴痒生虫之证也。厥阴属风木之脏,木朽则蠹生,肝经血少,津液枯竭,致气血不能荣运,则壅郁生湿,湿生热,热生虫,理所必然。故治法不外渗湿清热,外以杀虫为治。然其本元,又当滋养肝血,补助脾土,益阴燥湿也。至春甫论欲事不遂所致,亦病情之不可不察者也。

 

前阴诸证

陈良甫曰∶妇人阴中冷,因劳伤子脏,风冷客之。

薛立斋按∶阴冷有肝经有湿热,外乘风冷所致。若小便涩滞,或小腹痞痛,龙胆泻肝汤。又有妇人阴中寒冷,小便澄清,腹中亦冷,饮食少思,大便不实,下元虚冷,治以八味丸愈。八味治血弱不能荣养脏腑,津液枯涩,风寒客于子脏,以致阴冷,有效。

慎斋按∶以上一条,序妇人有阴冷之证也。阴中冷,非外邪风冷客于子脏,即气衰血虚,脏腑虚寒,以致肝经失养,阴户为之寒冷也。立斋必欲断为肝经湿热,外乘风冷所致,岂有客邪之气,加于湿热之病,而变为阴冷耶?论属未当。

 

前阴诸证

《大全》曰∶妇人阴挺下脱,或因胞络伤损,或因子脏虚冷,或因分娩用力所致。

薛立斋按∶阴挺下脱,当升补元气为主。若肝脾郁结,气虚下陷,补中汤。若肝火湿热,小便赤涩,龙胆汤。

 

前阴诸证

薛立斋曰∶有妇人阴中突出如菌,四围肿痛,小便数,晡热,似痒似痛、小便重坠,此肝火湿热而肿痛,脾虚下陷而重坠也。先以补中汤加山栀、茯苓、车前、青皮,以清肝火,升脾气,更以加味归脾汤,调理脾郁,外以生猪油和藜芦末涂之而收。

 

前阴诸证

《大全》曰∶妇人阴中生一物,挺出五寸许,牵引腰腹膨痛,至不思饮食,皆因多服热药及煎 ,或犯非理房事,兼意淫不遂,名阴挺,三茱丸、一捻金丸主之。

慎斋按∶以上三条,序妇人有阴挺之证也。阴挺者,阴器中挺出一物,即立斋所谓舒出如蛇如菌,如鸡冠状是也。夫妇人阴器,为足厥阴经部分,而冲任督三脉所系胞门子户在焉。其所挺之物,大约子脏肠 之属,非湿热脾虚下陷,即是热药局事所致,此病机之属于隐曲者。在医者,似难以诊候施之者,立斋之书,每重载之,真有不可臆度者矣。

 

前阴诸证

《金匮要略》曰∶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

李时珍按∶妇人胃气下泄,阴吹甚喧,宜猪膏煎乱发化服,病从小便而出。

程云来曰∶经曰,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实,则气得上下。今胃中谷气实,则肠胃虚,虚则气不得上下,而肾又不能为胃关,其气但走胞门而出于阴户。膏发煎者,导小便药也。使其气以化小便,则不为阴吹之证矣。

慎斋按∶妇人阴吹证,仲景以为谷气实,胃气下泄所致。此之病机有不可解,云来注云,胃实肠虚,气走胞门,亦是随仲景之文而诠之也。夫人谷气,胃中何尝一日不实,而见阴吹之证者,未之尝闻。千百年之书,其阙疑可也。予甲寅岁,游峡石,有友吴禹仲来询云,此镇有一富翁室女,病阴户中时簌籁有声,如后阴之转矢气状,遍访医者不晓,此何病也?予曰∶此阴吹证也,仲景之书有之。禹仲因叹予读书之博。

 

前阴诸证

《大全》曰∶妇人阴蚀疮,凡妇人少阴脉数而滑,阴中必生疮,名曰 疮。若痛或痒,如虫行状,淋沥脓汁,亦有阴蚀几尽者,此皆由心神烦郁,胃气虚弱,致气血凝滞耳。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又云,阳明主肌肉,痛痒皆属于心,治当补心养胃,外以熏洗坐导治之。

薛立斋曰∶妇人阴中生疮,乃七情郁火伤损,肝脾湿热下注。其外证有阴中舒出如蛇,俗呼阴挺,有翻突如饼,俗呼阴菌,亦有如鸡冠花,亦有生诸虫,亦有肿痛湿痒,溃烂出水,胀闷脱坠者。其内证,口干内热,倦体,经候不调,或饮食无味,晡热,胸膈不利,小腹痞胀,赤白带下,小水淋涩。其治法,肿痛者,四物汤加柴胡、山栀、丹皮、胆草。湿痒者,归脾汤加山栀、丹皮、柴胡。涩淋者,龙胆汤加白术、丹皮。溃腐者,加味逍遥散。肿闷脱坠者,补中汤加山栀、丹皮,佐以外治之法。

 

前阴诸证

陈良甫曰∶阴疮者,由三虫或九虫动作侵蚀所为也。诸虫在人肠胃之间,脏腑调和,血气充实,不能为害。

若劳伤经络,肠胃虚损,则动作侵蚀于阴经者,或痒或痛,重则生疮。

 

前阴诸证

《千金方》曰∶妇人疳疮,因月后便行房,致湛浊伏流阴道,生疳疮瘙痒。先用葱椒汤频洗,后服赤石脂、龙骨、黑牵牛、菟丝子、黄 、沙菀蒺藜之属。又治妇人阴疮、与男子妒精同方,用黄丹、枯矾、 蓄、 本、硫黄、白蛇皮、荆芥、蛇床为末,葱汤洗后掺之。

慎斋按∶以上三条,序妇人有阴疮之证也。妇人阴中生疮,属于湿热之邪下流肾肝。阴器为肝肾之部,二经虚,则湿热下陷,而生疳 诸疮矣。若月事行房,败精与浊血凝滞成疮者,此又人事之不谨,当以清火消浊为治也。

 

前阴诸证

《妇人良方》曰∶妇人 ,或肝经湿热下注,或郁怒伤损肝脾。其外证,或两拗小腹肿痛,或玉门 肿作痛,或寒热往来,憎寒壮热。其内证,或小便涩滞,或腹内急痛,或小腹痞闷,上攻两胁,或晡热重坠。若两拗小腹肿痛,肝经湿热壅滞也,龙胆泻肝汤。玉门肿胀,肝火血虚也,加味逍遥散,及龙胆汤加木香。若概投散血攻毒之剂,则误矣。

 

前阴诸证

《妇人良方》曰∶妇人足跟足趾肿痛,足心发热,皆因胎产经行,失于调摄亏损,足三阴虚热所致。若肿痛或出脓,用六味丸为主,佐以八珍汤。胃虚懒食,佐以六君子汤。寒热内热,佐以逍遥散。晡热益甚,头目不清,佐以补中益气汤。大凡发热、晡热、内热、自汗、盗汗等证,皆阴虚假热也。故丹溪谓火起九泉,阴虚之极也。足跟乃督脉发源之所,肾经所过之地,若不求其属,泛用寒凉则误矣。然男子酒色过度者,多患此证。

 

前阴诸证

《家居医录》曰∶妇人两 生疮,或因胎产饮食失宜,伤损脾胃;或忧思郁怒,亏损肝脾,以致湿热下注,或外邪所侵。外 属足三阳,可治。内 属足三阴,难治。若初起发肿赤痛,属湿毒所乘,人参败毒散,或槟苏败毒散。若漫肿作痛,或不肿不痛,属脾虚湿热下注,补中益气汤,或八珍汤。若脓水淋漓,体倦少食,内热口干,属脾气虚弱,补中汤加茯苓、酒芍。若午后发热体倦,属血虚,前汤加川芎、熟地,或六味丸。若肢体畏寒,饮食少思,属脾肾虚寒,八味丸。大抵色赤属热毒,易治。色黯属虚寒,难治。设误用攻伐,复伤胃气,则难疗矣。

 

前阴诸证

《家居医录》曰∶妇人血风疮,因肝脾二经,风热郁火血燥所致。其外证,身发疙瘩,或如丹毒,痒痛不常,搔破成疮,脓水淋漓。其内证,月经无定,小便不调,夜热内热,自汗盗汗,恶寒憎热,肢倦体怠,饮食不甘。若发热发痛,乃肝经风热血燥,当归饮加柴胡、山栀。若体倦食少,口干潮热,乃肝脾郁火伤血,加味逍遥散。若疙瘩痛痒,寒热往来,乃肝经风热伤血,柴胡、山栀、黄连。若不寐、盗汗、内热晡热,乃脾经血虚,归脾汤。兼寒热,加山栀、熟地。如愈后身起白屑,搔则肌肤如帛所隔,此气血虚,不能荣于腠理也,十全大补汤。若用风药,复伤阴血,反致他证。

慎斋按∶以上序妇人有 、足疮、 疮、血风诸证也。诸证总归湿热,责之肝脾损者居多。故立斋论治,一以补养气血为主,此治病求本之要道也。

 

前阴诸证

《产宝百问》曰∶妇人脚十趾如热油煎者,此由荣卫气虚,湿毒之气留滞经络,上攻心则心痛,下攻脚则脚痛,其脚趾如焚。亦香港脚之类,经云热厥者是也。

慎斋按∶妇人足十趾如热油煎,方书但云香港脚之类,方用换腿丸、万灵散、活血丹,从香港脚治法,殊未尽善。夫诸阳气起于四肢,足之三阳三阴,俱起足趾之端。其热如油煎者,荣卫亏损,阴衰火旺之极,足三阴三阳经受伤故也,岂但云香港脚而已。法当大剂滋水益阴,乃可救其燎原之焚耳。

 

夜梦鬼交

《大全》曰∶人禀五行秀气而生,承五脏神气而养,阴阳调和,脏腑强盛,邪魅安得干之。若摄理失节,血气虚衰,则鬼邪干正,隐蔽而不欲见人,时独言笑,忽时悲泣,是其候也。脉迟伏,或如鸟啄,或绵绵而来,不知度数,面色不改,亦其候也。

 

夜梦鬼交

《产宝百问》曰∶人有五脏,有七神。脏气盛则神强,外邪鬼魅不能干犯。若摄理失节,血气虚衰,鬼邪侵伤,故妇人多与鬼魅交通。其状不欲见人,如有对忤是也。设令宫中人与寡妇,曾夜梦交通,邪气怀惑,久作瘕,或成鬼胎。

 

夜梦鬼交

薛立斋曰∶前证多由七情亏损心血,神无所护而然,用安神定志等药,正气复而神自安。若脉来乍大乍小,乍短乍长,亦是鬼祟,灸鬼哭穴,以患人两手拇指相并,用线扎紧,当合缝处,半肉半甲间,灸七壮。果是邪祟,病者即乞求免灸,云我自去矣。

慎斋按∶以上三条,序妇人有梦与鬼交之证也。夫人之五脏,各有所藏,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精与志。心之血虚,则神无所根据。肝之血虚,则魂无所附。肺之气虚,则魄无所归。脾肾二脏虚,则意与志恍惚而不能主。神明之官一失,而魂魄已离其体,夜梦鬼邪乘虚,而慌慌若有所见者,即我之魂魄也。岂真有所谓鬼邪祟魅,与之交感者哉。立斋断以为七情亏损心血,神无所护而然,真发病情之秘者矣。若《准绳》、《纲目》所载,交接出血,阳道违理,伤丈夫诸证,事近隐曲亵鄙,在病者与医者,似难诊疗,概删之。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女科经纶 总目录
卷四
胎前证下
卷五
产后证上
卷六
产后证下
卷七
崩带门
卷八
杂证门 (当前页面)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产后证上
  2. 嗣育门
  3. 带下证
  4. 产后证下
  5. 胎前证上
  6. 胎前证下
  7. 崩带门
  8. 月经门
  9. 杂证门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