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伤寒悬解 -- 卷九・少阳经下篇 十六章

少阳坏病结胸痞证 五章

书名:《伤寒悬解》  作者:黄元御

病在少阳,或入阳明之腑,或入太阴之脏。将入阳明,而经证未罢,下早则为结胸,将入太阴,误下则为痞,与太阳之结胸、痞证由来正同也。

 

少阳坏病结胸初证一 少阳三十四

【14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太阳传少阳,两经并病,大阳则头项强痛,少阳则或觉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此已是结胸初证,当刺大椎第一间之肺俞、肝俞。刺肺俞以泻太阳之郁,刺肝俞以泻少阳之郁,缘肺与太阳,同主卫气而司皮毛,肝与少阳,同藏营血而司筋膜也。慎不可发汗以伤少阳津血,发汗则土燥而为谵语,木枯而为脉弦,盖其胸隔痞硬,己是胆胃俱逆,再发其汗,火烈土焦,遂入阳明,而为谵语。胆胃愈逆,则时如结胸者,当不止如是而已。若五六日,谵语不止,则胆胃之津益耗,当刺厥阴之期门,以泻少阳而救阳明也。

 

结胸初证二 少阳三十五

【171】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颈项强,太阳之证,而少阳自头下耳,循颈而入缺盆,亦当有之,心下硬,目眩,则纯是少阳证。大椎,脊骨第一大节,正当项后,肺俞,在第三椎两旁,肝俞,在第九椎两旁,皆是太阳之经穴。《灵枢・背输》篇名。作腧,经气之所输泄也,义与输同。汗之脏阴外亡,则为谵语,上章是也,下之表阳内陷,则成结胸,下章是也。

 

结胸证三 少阳三十六

【150】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太少并病,不解经邪,而反下之,因成结胸心下硬者。下而下利不止,上而水浆不入,清陷浊逆,相火郁升,其人必心烦也。

 

结胸证四 少阳三十七

【136】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方在太阳百十一(方【52】)。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阳明之里,复往来寒热,火郁于少阳之表者,与大柴胡汤,双解表里之邪。若但是结胸,而里无大热者,此为阴阳逼蒸,而生水饮,结在胸胁之间也。但头上微汗出者,缘于膈热熏蒸,宜大陷胸汤,泻其胸胁之结水也。

太阳、阳明结胸,必兼少阳之邪,缘胆胃两经郁迫不降。而胸胁硬满,是为结胸之根,下之太早,里阴上逆,表阳内陷,则成结胸。而少阳脉循胁肋,故有胁下硬满之证也。

 

结胸痞证五 少阳三十八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方在太阳百十一(方【52】)。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汤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

呕而发热,柴胡证具,不解经邪,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是表阳未陷,邪犹在经,宜复与柴胡汤,以解经邪。此虽已下之,不至为逆,必蒸蒸而振栗,却发热汗出而解。若下后经证已罢,心下满而硬痛者,此表阳内陷,热入而为结胸也,宜大陷胸汤。但满而不痛者,此里阴上逆,而为痞也,柴胡汤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参、甘、姜、枣,温补中脘之虚寒,黄芩、黄连,清泻上焦之郁热,半夏降浊阴而消痞满也。方以半夏名,因原有呕证,下后气愈逆而呕愈增也。

〖半夏泻心汤〗七十五 (方【58】)

【58】半夏泻心汤

半夏洗,半升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伤寒悬解 总目录
卷八・少阳经上篇 二十二章
少阳解期 一章
卷九・少阳经下篇 十六章
少阳坏病
提纲 一章
少阳坏病入阳明去路 八章
少阳坏病结胸痞证 五章 (当前页面)
卷十・太阴经全篇 十七章
太阴脏病
提纲 一章
太阴解期 一章
卷十一・少阴经全篇 四十六章
少阴脏病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伤寒杂病论序
  2. 笔画索引
  3. 太阳中风 十五章
  4. 伤寒论序
  5. 寒热死生
  6. 阳明虚证 阳明入太阴去路
  7. 阴阳易 一章
  8. 卷一・脉法上篇 三十一章
  9. 病 三章
  10. 阳明经病腑病汗下总纲 一章 阳明十二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