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伤寒悬解 -- 卷六・阳明经上篇 五十章

外证 五章

书名:《伤寒悬解》  作者:黄元御

 

阳明外证一 阳明三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里热外发,则身热。热气熏蒸,则汗自出。汗出表解,但热无寒,故不恶寒,反恶热。此后全是内热为害,与外寒无关也。

 

阳明外证二 阳明四

【183】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得阳明病之一日,太阳表证未罢,则犹见恶寒,以胃热未盛故也,迟则胃热隆盛,孔窍蒸泄,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阳明外证三 阳明五

【184】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感伤三阳则为热,传之三阴则为寒,以阳盛于腑,阴盛于脏,腑病则热,脏病则寒也。感证一传胃腑,则胃热日增,不复再传三阴而为寒。缘阴盛之人,三阳方病于外,三阴即应于中,传阴则后之恶寒无有止期,此但入三阴为寒,不入胃腑为热者也。阳盛之人,太阳被感,腑热郁生,其始热未极盛,犹见恶寒,俟至二日,热盛之极,气蒸汗泄,则恶寒自止,此但入胃腑为热,不入三阴为寒者也。

阳盛则生,阴盛则死,阴莫盛于少阴,阳莫盛于阳明。病入三阴,死多生少,虽用姜附回阳,难保十全无失,最可虑也。一传胃腑,则正阳司气,三阴无权,万不一死,至为吉兆,俟其胃热盛实,一用承气攻下,自无余事。阳贵阴贱,正为此也。

 

阳明外证四 阳明六

【185】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太阳伤寒,经证未解,发热无汗,呕不能食,缘寒邪束迫,胃气壅逆,故无汗而呕,食不能下也。而反汗出然者,必因胃腑有热,蒸其皮毛,是为转属阳明也。

 

阳明外证五 阳明七

【18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188】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然微汗出也。

太阳伤寒,阳旺则传阳明,阴旺则传太阴。若脉浮而缓,手足自温,是阳明、太阴所同,且以系之太阴。然太阴身当发黄,缘湿土被郁,必见黄色。虽脾胃俱有黄证,而胃之发黄,乃太阴湿土所传也。若小便自利者,则湿去,又不能发黄。太阴、阳明,何从别之?必验之大便,太阴之大便自利,阳明之大便则硬。至七八日,大便硬者,此为阳明病也。又,太阴无汗,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然微汗出也。此与太阴至七八日,暴烦下利条,彼此互文。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伤寒悬解 总目录
卷五・太阳经下篇 二十五章
提纲 一章
太阳坏病结胸证 十二章
太阳坏病痞证 十二章
卷六・阳明经上篇 五十章
阳明实证
外证 五章 (当前页面)
来路 四章
阳明经病腑病汗下总纲 一章 阳明十二
阳明经病 七章 腑病连经
阳明腑病 二十七章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伤寒杂病论序
  2. 笔画索引
  3. 太阳中风 十五章
  4. 伤寒论序
  5. 寒热死生
  6. 阴阳易 一章
  7. 阳明虚证 阳明入太阴去路
  8. 卷一・脉法上篇 三十一章
  9. 病 三章
  10. 阳明经病腑病汗下总纲 一章 阳明十二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