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汤液本草 -- 卷之五

木部

书名:《汤液本草》  作者:

 

桂心、肉桂、桂枝附

气温,味甘、辛。有小毒。

入手少阴经。桂枝,入足太阳《本草》云∶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出汗,止烦,止唾,咳嗽鼻 ;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久服,神仙不老。生桂阳,二月、八月、十月采皮,阴干。有菌桂、牡桂、木桂、筒桂、肉桂、板桂、桂心、官桂之类。用者罕有分别。《衍义》所言,不知何缘而得官之名。予考《本草》有出观、宾、宜、韶、钦诸州者,佳。世人以笔画多而懒书之,故只作官也。如写黄檗作黄柏,作姜同意。菌桂生交趾山谷,牡桂生南海山谷,木桂生桂阳。从岭至海尽有桂树,惟柳州、象州最多。《本草》所说菌桂、牡桂、板桂,浓薄不同。大抵细薄者为枝、为嫩,浓脂者为肉、为老,处其身者为中也。不必黄色为桂心,但不用皮与里,止用其身中者为桂心。不经水而味薄者,亦名柳桂。易老用此,以治虚人,使不生热也。《衍义》谓桂大热。《素问》谓辛甘发散为阳,故张仲景桂枝汤治伤寒表虚,皆须此药,是专用辛甘之意也。又云∶疗寒以热。故知三种之桂,不取菌桂、牡桂者,盖此二种性止温而已,不可以治风寒之病。独有一字桂,《本经》谓甘辛大热,正合《素问》辛甘发散为阳之说,尤知菌桂、牡桂不及也。

然《本经》止言桂,而仲景又言桂枝者,盖亦取其枝上皮也,其本身粗浓处亦不中用。诸家之说,但各执一己见,终无证据。今又谓之官桂,不知何缘而立名,虑后世以为别物,故于此书之。又有桂心,此则诸桂之心,不若一字桂也。别说交广商人所贩者,及医家见用,惟陈藏器之说最是。然筒桂浓实,气味浓重者,宜入治脏及下焦药。轻薄者,宜入治眼目发散药。《本经》以菌桂养精神,以牡桂利关节。仲景伤寒发汗用桂枝。桂枝者,桂条也,非身干也,取其轻薄而能发散。一种柳桂,乃小嫩枝条也,尤宜入上焦药。仲景汤液用桂枝发表,用肉桂补肾,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理之自然,性分之所不可移也。一有差易,为效弥远。岁月既久,习以成弊,宜后世之不及古也。桂心通神,不可言之,至于诸桂数等,皆大小老壮之不同。观,作官也。《本草》所言有小毒,或云久服神仙不老。虽云小毒,亦从类化。与黄芩、黄连为使,参、麦门冬、甘草同用,能调中益气,则可久服。可知此药能护荣气而实卫气,则在足太阳经也。桂心,入心,则在手少阴也。若指荣字立说,止是血药,故经言通血脉也。若与巴豆、砂、干漆、穿山甲、水蛭、虻虫如此有毒之类同用,则小毒化为大毒,其类化可知矣。

汤液发汗用桂枝,补肾用肉桂,小柴胡只云加桂何也。《药象》谓肉桂大辛,补下焦热火不足,治沉寒痼冷,及治表虚自汗。春夏二时为禁药。

《珍》云∶秋冬治下部腹痛,非桂不能止也。

《心》云∶桂枝气味俱轻,故能上行,发散于表;内寒,则肉桂;补阳,则柳桂。桂,辛热散经寒,引导阳气。若正气虚者,以辛润之。散寒邪,治奔豚。

 

柏子仁

气平,味甘、辛。无毒。

《本草》云∶主安五脏,除风湿痹,益气血。能长生,令人润泽,美颜色,耳目聪明。

用之则润,肾之药也。

《药性论》云∶柏子仁,君。恶菊花,畏羊蹄草。能治腰肾中冷,膀胱冷脓宿水;兴阳道,益寿;去头风,治百邪鬼魅,主小儿惊痫。柏子仁,古方十精丸用之。

 

侧柏叶

气微温,味苦。无毒。

《本草》云∶主吐血、衄血及痢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

《药性论》云∶侧柏叶苦辛,性涩,治冷风历节疼痛,止尿血,与酒相宜。

 

柏皮

《本草》黑字,柏白皮主火灼烂疮,长毛发。

 

槐实

味苦、酸、咸,寒。无毒。

《珍》云∶与桃仁治证同。

《药性论》云∶臣。治大热难产。皮煮汁,淋阴囊坠肿,气瘤。又,槐白皮,治口齿风疳。

《日华子》云∶槐子,治丈夫、女人阴疮湿痒;催生,吞七粒。皮,治中风皮肤不仁,喉痹;洗五痔,产门痒痛,及汤火疮。煎膏,止痛,长肉,消痈肿。

《别录》云∶八月断槐大枝使生嫩 ,煮汁酿酒,疗大风痿痹甚妙。槐耳,主五痔心痛,女使。槐花,味苦,无毒。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脏虫及热。治皮肤风,肠风泻血,赤白痢。

槐胶,主一切风,化痰,治肝脏风,筋脉抽掣,急风口噤,四肢不收,顽痹或毒风,周身如虫行,或破伤风口眼偏斜,腰膝强硬。槐叶,平,无毒,煎汤,洗小儿惊疳壮热,疥癣疔疮,皮茎同用良。

 

槐花

苦薄,阴也。《珍》云∶凉大肠热。

 

蔓荆子

气清,味辛温苦、甘,阳中之阴。太阳经药。

《象》云∶治太阳经头痛,头昏闷,除目暗,散风邪药,胃虚人勿服,恐生痰疾。拣净,杵碎用。

《珍》云∶凉诸经血,止头痛,主目睛内痛。

《本草》云∶恶乌头、石膏。

 

大腹子

气微温,味辛。无毒。

《本草》云∶主冷热气攻心腹,大肠壅毒,痰膈醋心,并以姜、盐同煎。《时习》谓是气药也。

孙真人云∶先酒洗,后大豆汁洗。仲景用。

《日华子》云∶下一切气,止霍乱,通大小肠,健脾、开胃、调中。

 

酸枣

气平,味酸。无毒。

《本草》云∶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

胡洽治振悸不得眠,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生姜、酸枣仁六物煮服。

《圣惠方》∶胆虚不眠,寒也。酸枣仁炒香,竹叶汤调服。

《济众方》∶胆实多睡,热也。酸枣仁生用,末,茶、姜汁调服。

 

胡椒

气温,味辛。无毒。

《本草》云∶主下气、温中、去痰,除脏腑中风冷。向阳者为胡椒,向阴者为荜澄茄。

胡椒多服损肺。味辛辣,力大于汉椒。

《衍义》云∶去胃中寒痰,吐水,食已即吐,甚验。过剂则走气。大肠寒滑亦用,须各以他药佐之。

 

川椒

气热温,味大辛。辛温,大热。有毒。

《象》云∶主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利五脏。须炒去汗。

《心》云∶去汗,辛热,以润心寒。

《本草》云∶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除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 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胆,鬼疰蛊毒,耐寒暑,开腠理。闭口者,杀人。恶栝蒌、防、葵。畏雌黄。

 

吴茱萸

气热,味辛、苦,气味俱浓,阳中阴也。辛温大热。有小毒。

入足太阴经、少《象》云∶食则令人口开目瞪,寒邪所隔,气不得上下。此病不已,令人寒中,腹满膨胀,下利寒气,诸药不可代也。洗去苦味,日干,杵碎用。

《心》云∶去胸中逆气。不宜多用,辛热恐损元气。

《珍》云∶温中下气,温胃。

《本草》云∶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入足太阴、少阴、厥阴,震坤合见,其色绿。

仲景云∶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大温脾汤,及脾胃药,皆用此也。

《衍义》云∶此物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蓼实为之使。恶丹参、硝石、白垩。畏紫石英。

 

山茱萸

气平微温,味酸。无毒。

入足厥阴经、少阴经。

《本草》云∶主温中,逐寒湿痹,强阴益精,通九窍,止小便。入足少阴、厥阴。

《圣济经》云∶滑则气脱,涩剂所以收之,山茱萸之涩以收其滑。仲景八味丸用为君主,如何涩剂以通九窍。

《雷公》云∶用之去核,一斤取肉四两,缓火熬用,能壮元气,秘精。核,能滑精,故去之。

《珍》云∶温肝。

《本经》云∶止小便利,以其味酸也。观八味丸用为君主,其性味可知矣。

《药性论》亦云∶补肾添精。

《日华子》亦云∶暖腰膝,助水脏也。

 

益智

气热,味大辛。辛温。无毒。主君相二火。

手足太阴经,足少阴经,本是脾经药《象》云∶治脾胃中受寒邪,和中益气,治多唾,当于补中药内兼用之,勿多服。去皮用。

《本草》云∶主遗精虚漏,小便遗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安三焦,调诸气。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之,入盐同煎服,有神效。

《液》云∶主君相二火,手、足太阴,足少阴,本是脾药。在集香丸,则入肺;在四君子汤,则入脾;在大凤髓丹,则入肾。脾、肺、肾,互有子母相关。

 

浓朴

气温,味辛,阳中之阴。苦而辛,无毒。

《象》云∶能治腹胀,若虚弱,虽腹胀宜斟酌用之。寒胀,是大热药中兼用。结者散之,神药。误用脱人元气,切禁之。紫色者佳。去皮,姜汁制,微炒。

《珍》云∶去腹胀,浓肠胃。

《心》云∶味浓,阴也。专去腹胀满,去邪气。

《本草》云∶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温中益气,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心烦满,浓肠胃。

《本经》云∶治中风伤寒头痛,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浓肠胃,去腹胀满。果泄气乎?

果益气乎?若与枳实、大黄同用则能泄实满,《本经》谓消痰下气者是也;若与橘皮、苍术同用,则能除湿满,《本经》谓温中益气者是也;与解利药同用,则治伤寒头痛;与痢药同用,则浓肠胃。大抵苦温,用苦则泄,用温则补。

《衍义》云∶平胃散中用之,最调中,至今盛行。既能温脾胃,又能走冷气。

海藏云∶加减随证,如五积散治疗同。

《本草》又云∶干姜为使。恶泽泻、寒水石、硝石。

 

丁香

气温,味辛,纯阳。无毒。入手太阴经、足阳明经、少阴经《象》云∶温脾胃,止霍乱,消 癖,气胀反胃,腹内冷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

《珍》云∶去胃中之寒。

《本草》云∶主温脾胃,止霍乱,壅胀,风毒诸肿,牙齿疳 。能发诸香。能疗反胃,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消 癖,除冷劳。

《液》云∶与五味子、广术同用,亦治奔豚之气,能泄肺,能补胃,大能疗肾。

 

沉香

气微温,阳也。

《本草》云∶治风水毒肿,去恶气;能调中壮阳,暖腰膝;破症癖,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止转筋吐泻。

东垣云∶能养诸气,上而至天,下而至泉。用为使,最相宜。

《珍》云∶补右命门。

 

乳香

苦,阳。

《珍》云∶定诸经之痛。

 

藿香

气微温,味甘、辛,阳也。甘苦,纯阳。无毒。

入手足太阴经。

《象》云∶治风水,去恶气,治脾胃,吐逆,霍乱,心痛。去枝、梗,用叶。

《心》云∶芳馨之气,助脾开胃,止呕。

《珍》云∶补卫气,益胃进食。

《本草》云∶主脾胃呕逆,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温中快气;治口臭,上焦壅,煎汤漱口。入手足太阴。入顺气乌药汤则补肺;入黄 四君子汤,则补脾。

 

檀香

气温,味辛、热。无毒。入手太阴经,足少阴经,通行阳明经药。

《本草》云∶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鬼气,杀虫。又云∶治肾气诸痛,腹痛,消热肿。

《东垣》云∶能调气而清香,引芳香之物,上行至极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属,佐以姜、枣,将以葛根、豆蔻、缩砂、益智,通行阳明之经。在胸膈之上,处咽嗌之中,同为理气之药。

《珍》云∶主心腹,霍乱中恶;引胃气上升,进食。

 

苏合香

味甘,温。无毒。

《本草》云∶主辟恶,杀鬼精物,温疟,蛊毒,痫 ,去三虫,除邪,令人无梦魇。久服,通神明、轻身、长年。生中台川谷。

《禹锡》云∶按《梁书》云∶中天竺国出苏合香,是诸香汁煎之,非自然一物也。

 

槟榔

气温,味辛、苦,味浓气轻,阴中阳也。纯阳,无毒。

《象》云∶治后重如神。性如铁石之沉重,能坠诸药至于下极。杵细用。

《心》云∶苦以破滞,辛以散邪,专破滞气下行。

《珍》云∶破滞气,泄胸中至高之气。

《本草》云∶主消谷逐水,除痰癖,下三虫,去伏尸,疗寸白虫。

 

栀子

气寒,味微苦。味苦,性大寒,味薄,阴中阳也。无毒。入手太阴经。

《象》云∶治心烦,懊 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杵细用。

《心》云∶去心中客热,除烦躁,与豉同用。

《珍》云∶止渴,去心懊 烦躁。

《本草》云∶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渣鼻,白癞、赤癞,疮疡。疗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仲景用栀子治烦,胸为至高之分也。故易老云∶轻浮而象肺也,色赤而象火,故能泻肺中之火。《本草》不言吐,仲景用此为吐药。栀子本非吐药,为邪气在上,拒而不纳,故令上吐,邪因得以出。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此之谓也。或用栀子利小便,实非利小便,清肺也。肺气清而化,膀胱为津液之府,小便得此气化而出也。《本经》谓治大小肠热,辛与庚合,又与丙合,又能泄戊,其先入中州故也。入手太阴。栀子豉汤治烦躁,烦者,气也,躁者,血也。气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以治肺烦;用香豉,以治肾躁。躁者,懊 不得眠也。少气、虚满者,加甘草;若哕呕者,加生姜、橘皮。下后,腹满而烦,栀子浓朴枳实汤;下后,身热微烦,栀子甘草干姜汤。栀子大而长者,染色,不堪入药。皮薄而圆,七棱至九棱者,名山栀子,所谓越桃者是也。

《衍义》云∶仲景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以栀子豉汤治虚烦。故不用大黄,以有寒毒故也。栀子虽寒无毒,治胃中热气。既亡血,亡津液,脏腑无润养,内生虚热,非此不可除。又,治心经留热,小便赤涩,去皮山栀子(火煨),大黄、连翘、甘草(炙)等分,末之。水煎三钱匕,服之者无不效。

仲景《伤寒论》及古今诸名医,治发黄皆用栀子、茵陈、香豉、甘草四物,等分,作汤饮之。又治大病起,劳复,皆用栀子、鼠矢等汤,并利小便而愈。其方极多,不可悉载。用仁,去心胸中热,用皮,去肌表热。

 

黄柏

气寒,味苦。苦浓微辛,阴中之阳,降也。无毒。

足太阳经引经药,足少阴经之《象》云∶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脚膝无力,于黄 汤中少加用之,使两膝中气力涌出,痿即去矣。蜜炒此一味,为细末,治口疮如神。瘫痪必用之药。

《珍》云∶泻膀胱之热,利下窍。

《心》云∶太阳经引经药,泻膀胱经火,补本经及肾不足。苦寒安蛔,疗下焦虚,坚肾。经曰∶苦以坚之。

《本草》云∶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胆,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久服,通神。

《液》云∶足少阴剂,肾苦燥,故肾停湿也,栀子、黄芩入肺,黄连入心,黄柏入肾,燥湿所归,各从其类也。《活人书》解毒汤,上下内外通治之。恶干漆。

 

枳实

气寒,味苦、酸、咸,纯阳。无毒。

《象》云∶除寒热,破结实,消痰癖,治心下痞,逆气胁痛。麸炒用。

《心》云∶洁古用去脾经积血。故能去心下痞,脾无积血,则心下不痞。治心下痞,散气消宿食。苦寒,炙用,破水积,以泄里除气。

《珍》云∶去胃中湿。

《本草》云∶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生河内川泽,商州者,佳。益气,则佐之以人参、干姜、白术。破气,则佐之以大黄、牵牛、芒硝。此《本经》所以言益气,而复言消痞也。非白术,不能去湿;非枳实,不能除痞。壳主高而实主下。高者主气;下者主血。主气者,在胸膈;主血者,在心腹。仲景治心下坚大如盘,水饮所作,枳实白术汤主之。枳实七枚,术三两,水一斗,煎取三升,分三服。腹中软即消。

《衍义》云∶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即性酷而速,大则性详而缓。故仲景治伤寒仓卒之病,承气汤中用枳实,此其意也。皆取其疏通决泄,破结实之意。他方但导败风壅之气,可常用者,故用枳壳。故胸中痞,有桔梗枳壳汤;心下痞,有枳实白术汤。高低之分,易老详定为的也。

 

枳壳

气寒,味苦。苦而酸,微寒,味薄气浓,阳也。阴中微阳。无毒。

《象》云∶治脾胃痞塞,泄肺气。麸炒用。

《心》云∶利胸中气,胜湿化痰。勿多用,损胸中至高之气。

《珍》云∶破气。

《本草》云∶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

《药性论》云∶枳壳,使。味苦、辛。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壳,高,主皮毛、胸膈之病;实,低,主心胃之病。其主治大同小异。

 

牡丹皮

气寒,味苦、辛。阴中微阳。辛苦微寒。无毒。手厥阴经,足少阴经。

《象》云∶治肠胃积血,及衄血、吐血必用之药。

《珍》云∶凉骨蒸。

《本草》云∶主寒热,中风,螈 ,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之气,腰痛,风噤,癫疾。

《易老》云∶治神志不足。神不足者,手少阴;志不足者,足少阴。故仲景八味丸用之。

牡丹乃天地之精,群花之首。叶为阳,发生;花为阴,成实;丹为赤,即火。故能泻阴中之火。牡丹皮,手厥阴,足少阴,治无汗骨蒸;地骨皮,足少阴,手少阳,治有汗骨蒸也。

 

地骨皮

气寒,味苦,阴也。大寒。无毒。足少阴经,手少阳经。

《象》云∶解骨蒸、肌热,主风湿痹,消渴。坚筋骨。去骨,用根皮。

《心》云∶去肌热及骨中之热。

《珍》云∶凉血、凉骨。

《本草》云∶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骨,强阴,利大小肠。

《药性论》云∶根皮细锉,面拌,熟煮吞之。主肾家风,益精气。

《衍义》云∶枸杞当用梗皮,地骨当用根皮。枸杞子当用其红实。实,微寒;皮,寒;根,大寒。

 

猪苓

气平,味甘、苦,甘寒。甘苦而淡,甘重于苦,阳也。无毒。

入足太阳经、少阴《象》云∶除湿。比诸淡渗药大燥,亡津液,无湿证勿服。去皮用。

《心》云∶苦以泄滞,甘以助阳,淡以利窍。故能除湿,利小便。

《珍》云∶利小便。

《本草》云∶主 疟,解毒蛊疰不祥。利水道,能疗妊娠淋,又治从脚上至腹肿,小便不利。仲景,少阴渴者猪苓汤。入足太阳、少阴。

《衍义》云∶行水之功多,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目。果欲久服者,更宜详审。

 

茯苓

气平,味淡。味甘而淡,阳也。无毒。

白者,入手太阴经、足太阳经,少阳经;《象》云∶止渴,利小便,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利腰脐间血为主。治小便不通,溺黄而赤或不利。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大损人目。如汗多人服之,损真气,夭人寿。医云赤泻白补,上古无此说。去皮用。

《心》云∶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湿淫所胜,小便不利。淡味渗,泄阳也。治水缓脾,生精导气。

《珍》云∶甘,纯阳。渗泄止渴。

《本草》云∶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止消渴,好唾,大腹淋沥,消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液》云∶入足少阴,手足太阳。色白者,入辛壬癸;赤者,入丙丁。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味甘、平,如何是利小便。

 

茯神

阳也,味甘。无毒。

《珍》云∶治风眩心虚,非此不能安。

《药性论》云∶君,主惊痫,安神定志,补虚乏。主心下急痛坚满,人虚而小便不利者。

 

乌药

气温,味辛。无毒。

入足阳明经、少阴经。

《本草》云∶主中恶心腹痛,蛊毒,疰忤鬼气,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又云∶去猫涎极妙。乌药叶及根,嫩时采,作茶片炙碾煎服,能补中益气,偏止小便滑数。

 

干漆

气温、平,味辛。无毒。有毒。《本草》云∶主绝伤,补中,续筋骨,填髓脑,安五脏。治五缓六急,风寒湿痹。疗咳嗽,消瘀血痞结腰痛,女子疝瘕,利小肠,去蛔虫。

生漆,去长虫,半夏为之使。畏鸡子。忌油脂。

 

皂荚

气温,味辛、咸。有小毒。

引入厥阴经药。

《本草》云∶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疗腹胀满,消谷,除咳嗽。治囊缩,妇人胞不落,明目,益精,可为沐药,不入汤。

《日华子》云∶通关节,除头风,消痰,杀劳虫,治骨蒸,开胃,破坚瘕,腹中痛,能堕胎。柏实为之使。恶麦门冬。畏空青、人参、苦参。

仲景治咳逆上气,唾浊,但坐不得卧,皂荚丸主之。杵末,一物蜜丸桐子大,用枣汤服一丸,日三夜一。

《活人书》云∶治阴毒,正阳散内用皂荚,引入厥阴也。用之有蜜炙、酥炙、烧灰之异,等分依方。

 

竹叶

气平,味辛。又苦大寒,辛平。无毒。

《本草》云∶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除烦热,风痉,喉痹,呕吐。仲景竹叶汤用淡竹叶。

《心》云∶除烦热,缓皮而益气。

《珍》云∶阴中微阳,凉心经。

 

竹茹

气微寒,味苦。

《本草》云∶主呕哕、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

 

淡竹叶

气寒,味辛、平。

《本草》云∶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

《药性论》云∶淡竹叶主吐血,热毒风,压丹石药毒,止渴。

《日华子》云∶淡竹及根,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壮热头痛,头风,并怀孕妇人头旋倒地,止惊悸,温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茎叶同用。见《局方本草》。今录附于此。

 

茗苦茶

气微寒,味苦、甘。无毒。

入手足厥阴经。

《液》云∶腊茶是也。清头目,利小便,消热渴,下气消食,令人少睡。中风昏愦,多睡不醒宜用此。入手足厥阴。茗苦茶,苦、甘微寒。无毒。主 疮,利小便,去痰热渴,治阴证汤药内,用此,去格拒之寒。及治伏阳,大意相似。茶苦,经云∶苦以泄之,其体下行,如何是清头目。

 

秦皮

气寒,味苦。无毒。

《液》云∶主热利下重,下焦虚。经云∶以苦坚之。故用白头翁、黄柏、秦皮,苦之剂也。治风寒湿痹,目中青翳白膜,男子少精,妇人带下,小儿惊痫,宜作汤洗目,俗呼为白木。取皮渍水,浸出青蓝色,与紫草同用,以增光晕尤佳。大戟为之使。恶吴茱萸。

 

桑白皮

气寒,味苦、酸,甘而辛,甘浓辛薄。无毒。

入手太阴经。

《象》云∶主伤中、五劳羸瘦,补虚益气,除肺气,止唾血、热渴,消水肿,利水道。

《心》云∶甘以固元气,辛以泻肺气之有余。

《本草》云∶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缝金疮。出土者,杀人。续断、麻子、桂心为之使。忌铁铅。

 

梓白皮

气寒,味苦。无毒。

《本草》云∶主热,去三虫,治目中疾。生河内山谷,今近道皆有之。木似梧桐。

 

紫葳

即凌霄花

气微寒,味酸。无毒。

《本草》云∶主妇人产乳余疾,崩中,症瘕血闭,寒热羸瘦,养胎。茎、叶味苦,无毒,主痿蹶,益气。

《日华子》云∶根,治热风身痒,游风风疹。治瘀血带下,花、叶功用同。又云∶凌霄花,治酒 ,热毒风刺,妇人血膈、游风,崩中带下。

《衍义》云∶木也,紫葳花是也。畏卤咸。

 

诃黎勒

气温,味苦。苦而酸,性平,味浓,阴也,降也。苦重酸轻。无毒。

《象》云∶主腹胀满,不下饮食;消痰下气,通利津液,破胸膈结气;治久痢赤白,肠风。去核,捣细用。

《心》云∶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以酸补之。苦重泻气,酸轻不能补肺,故嗽药中不用。俗名诃子、随风子。

《本草》云∶主冷气,心腹满,下食。仲景治气痢,以诃黎勒十枚,面裹, 灰火中煨之。令面黄熟,去核,细研为末,和粥饮顿服。

《衍义》云∶气虚人亦宜缓缓煨熟,少服。此物能涩肠而又泄气,盖其味苦涩故尔。其子未熟时,风飘堕者,谓之随风子。

 

杜仲

味辛、甘,平、温,无毒。阳也,降也。

《本草》云∶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湿痒,小便余沥,脚中酸疼,不欲践地。久服,轻身、耐老。恶蛇蜕皮、玄参。

《日华子》云∶暖,治肾劳,腰脊挛,入药炙用。

 

琥珀

气平,味甘,阳也。

《珍》云∶利小便,清肺。

《本草》云∶安五脏,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杵细用。

《药性论》云∶君。治产后血疹痛。

《日华子》云∶疗蛊毒,壮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癫邪,破症结。

 

郁李仁

味苦、辛,阴中之阳。辛、苦,阴也。

《珍》云∶破血润燥。

《本草》云∶郁李根主齿龈肿,龋齿;坚齿,去毒虫。

《药性论》云∶根,治齿痛,宣结气,破积聚。

《日华子》云∶根,凉,无毒,治小儿发热,作汤浴。风 牙,浓煎含之。

 

巴豆

气温,味辛,生温、熟寒。有大毒。

《本草》云∶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胀。荡涤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除鬼毒蛊疰邪物,杀虫鱼。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阴 。杀斑蝥毒,健脾开胃。

易老云∶斩关夺门之将,大宜详悉,不可轻用。

《雷公》云∶得火则良,若急治为水谷道路之剂,去皮心膜油,生用。若缓治,为消坚磨积之剂,炒烟去,令紫黑,研用。可以通肠,可以止泄,世所不知也。仲景治百病客忤,备急圆主之。巴豆、杏仁例,及加减寒热佐使,五色并余例,并见《元戎》。

《珍》云∶去胃中寒湿。

 

芫花

气温,味辛、苦。有小毒。

《本草》云∶主咳逆上气,喉鸣喘急,咽肿短气,蛊毒鬼疟,痈肿疝瘕。杀虫鱼。消胸中痰水,喜(声去)唾,水肿,五水在五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久服令人虚。仲景治太阳中风,胁下痛,呕逆者,可攻,十枣汤主之。

《液》云∶胡洽治痰癖饮,加以大黄、甘草,五物同煎。以相反主之,欲其大吐也。

治之大略,水者,肺、肾、胃三经所主,有五脏、六腑、十二经之部分,上而头,中而四肢,下而腰脐,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内而筋骨。脉有尺寸之殊,浮沉之异,不可轻泻药,当知病在何经何脏,误用则害深。然大意泄湿,内云五物者,即甘遂、大戟、芫花、大黄、甘草也。

 

苏木

气平,味甘、咸。甘而酸、辛,性平。甘胜于酸辛,阳中之阴。无毒。

《本草》云∶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排脓止痛,消痈肿瘀血,妇人月水不调及血晕口噤。

《心》云∶性平,甘胜于酸辛。去风,与防风同用。

《珍》云∶破死血。

 

川楝子

气寒,味苦、平。有小毒。

《本草》云∶治伤寒大热烦躁,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杵细用。

《珍》云∶入心,主上下部腹痛。

 

金铃子

酸苦,阴中之阳。

《珍》云∶心暴痛,非此不能除。即川楝子也。

 

没药

味苦、平。无毒。

《本草》云∶主破血止痛,疗金疮杖疮,诸恶疮,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

生波斯国,似安息香,其块大小不定,黑色。

 

梧桐泪

味咸。

《珍》云∶瘰 ,非此不能除。

《本草》云∶味咸、苦、大寒。无毒。主大毒热,心腹烦满,水和服之取吐。又主牛马急黄,黑汗,水研三、二两,灌之,立瘥。

《日华子》云∶治风 牙齿痛,杀火毒并面毒。

《海药》云∶主风疳 ,齿牙疼痛,骨槽风劳。能软一切物。多服,令人吐也。又为金银焊药。

 

桑东南根

《时习》云∶根暖,无毒。研汁,治小儿天吊,惊痫客忤,及敷鹅口疮,大效。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汤液本草 总目录
卷之一
脏腑泻火药
东垣先生药类法象
卷之二
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卷之三
草部
卷之五
木部 (当前页面)
果部
卷之六
菜部
米谷部
玉石部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五脏苦欲补泻药味
  2. 菜部
  3. 草部
  4. 果部
  5. 虫部
  6. 禽部
  7. 草部
  8. 脏腑泻火药
  9. 玉石部
  10. 木部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