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医述 -- 卷十一・杂证汇参

书名:《医述》  作者:程杏轩

经义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

○面肿曰风。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素问》)

黄帝问曰∶首面与身形也,属骨连筋,同血合于气耳。天寒则裂地凌冰,其卒寒,或手足懈惰,然其面不衣,何也?岐伯答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皮又浓,其肉坚,故天气甚寒,不能败之也。

○面热者足阳明病。(《灵枢》)

人面独能耐寒者,何也?然,人头者,诸阳之会也。诸阴脉皆至颈而还。独诸阳脉皆上至头耳,故令面耐寒也。(《难经》)

哲言

面不畏寒而畏热,血气之所凑也;肘膝臀 不畏热而畏寒,血气之所不凑也。其血气尤甚者,面能并热不畏。故经以为其皮独浓,寒暑不能伤也。(《医参》)

风邪入皮肤,痰饮积腑脏,则面 黯。脾、肺二经风湿搏而为热,故面生疮。(《张氏医通》)

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而火上炎,独燎其面。(李东垣)

凡病患面赤皆属火。若面红气盛者,此火证无疑也。若颧赤如指、如缕而余地不赤者,此阴虚也。仲景曰∶面赤戴阳者,下虚故也。面红不退者,邪盛病进为难愈。面白者,气虚也。白兼淡黄而气不足者,失血也。

白而枯者,血气俱败也。青兼白者,阳虚阴胜也。久病面转黄苍者,此欲愈也。病患面黄润而微赤者,主湿热。黄兼青者,此木邪犯土,不治。面色青苍者,主痛。病愈而面色如煤不开者,终不吉。平人面色如灰尘,眼下青黑者,必病重。女人面色青者,必肝强脾弱,多怒少食,或经脉不调,颧颊鲜红,名带桃花。此阴中有虚火,多淫无子。(张景岳)

补编

咳逆倚息不得卧,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加大黄以利之。(《金匮》)

面痛属火,盖诸阳皆会于面。火,阳类也。心者,生之本,神之变,其华在面。心,君火也。暴痛多实,久痛多虚,高者抑之,郁者开之。血热者凉血,气虚者补气。不可专以苦寒泻火为事。(《证治准绳》)

面肿有虚实∶肿者为实,浮者为虚。实肿者,或热、或痛,乃因风火上炎,此以邪之有余也。脉必紧数,证必寒热。风则散之,火则清之,壅滞秘结则通之、利之。邪去而肿自消也。

○虚浮者,无痛、无热,而面目浮肿。此或以脾肺阳虚,输化失常,或以肝肾阴虚,水邪泛溢。然浮而就上,其形虚软者,多由乎气;肿而就下,按而成窝者,多由乎水。治气者,须从脾肺,虚则补之,实则顺之;治水者,须从脾肾,虚则化之,实则泻之。

○凡虚浮在气者,虽曰气虚,然亦有虚实之异。盖虚而浮者,多因于脾。此或以劳倦,或以色欲,或以泻痢,或以中寒,而脉必微弱,气必虚馁者是也。虚而肿者,多因于胃,或水火炽盛而湿热上浮,或纵酒纵食而阳明壅滞。此其脉必滑数,证必多热者是也。虚实既辨,则或补、或泻、或利、或清,详酌而为之治也。(张景岳)

面肿曰风,两颊赤肿如沸。酒调消风散,或羌、防、升、芷、牛蒡、葱、豉汗之。

○风热面肿痛,升麻汤加白芷、连翘、薄荷、荆芥。

○面寒为阳虚阴寒郁遏所致,升麻汤加附子。

○面赤为邪气怫郁在经,宜表不宜下。

○面戴阳,下虚也。伤寒用四逆汤,杂证用地黄饮子。

○面白、善嚏、脉紧者,寒也。羌、防、辛、 泻足太阳,少加附子以通其脉。

○面色忽黑,因臭气所冲,一味香附末,盐汤下三钱。

○面上豆痕或斑 ,蜜陀僧末,人乳调敷。(《张氏医通》)

选案

一人登厕,臭气熏触,满面黑色,月余不散。相士云∶必死。孙兆先生教以沉、檀香各一两,锉碎,安炉中烧熏帐内,令病者瞑坐,候香尽方可出帐。明日,引鉴照之,黑色散矣。(《赤水玄珠》)

 

tags: 返回页首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章节 医述 总目录
卷十・杂证汇参
癫狂痫
肝风
眩晕
卷十一・杂证汇参
(当前页面)
须发眉
口(附唇)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病箴
  2. 邪祟
  3. 口(附唇)
  4. 腹痛(附脐痛)
  5. 脱肛
  6. 类中
  7. 药略
  8. 带下
  9. 淋浊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