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医学纲目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内伤饮食

书名:《医学纲目》  作者:楼英

〔垣〕饮食伤论阴阳应象论云∶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痹论云∶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乃混言之也。分之为二∶饮也,食也。饮者,水也,无形之气也。因而大饮则气逆,形寒饮冷则伤肺,肺病则为喘咳、为肿、为水泻。轻则当发汗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湿。解酲汤、五苓散、生姜、半夏、枳实、白术之类是也。如重而蓄积为满者,芫花、大戟、甘遂、牵牛之属利下之,此其治法也。食者,物也,有形之血也。如生气通天论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为痔。又云∶食伤太阴、厥阴,寸口大于人迎两倍、三倍者,或呕吐,或痞满,或下痢肠 ,当分寒热轻重治之。轻则内消,重则除下。如伤寒物者,半夏、神曲、干姜、三棱、广术、巴豆之类主之。如伤热物者,枳实、白术、青皮、陈皮、麦、黄连、大黄之类主之。亦有宜吐者,阴阳应象论云∶在上者因而越之,瓜蒂散之属主之。然而不可过剂,过则反伤肠胃。盖先因饮食自伤,又加之以药过,故肠胃复伤而气不能化,食愈难消矣,渐至羸困。故五常政大论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小毒治病,十去其七;常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不可过之。此圣人之深戒也。

〔丹〕伤食恶食者,胸中有物。导痰补脾,二陈汤加白术、山楂、川芎、苍术。

〔垣〕五苓散治烦渴饮水过多,或水入即吐,心中淡淡,停湿在内,小便不利。

肉桂(一两) 猪苓 茯苓 白术(各一两五钱) 泽泻(二两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汤调下,不拘时候服讫,多饮热汤,取汗出愈。治伤冷冻饮料者,煎五苓散送半夏枳术丸。治伤饮不恶寒,胸中微觉夯闷,身重,饮食不化者,或小便不利者,五苓散去桂,根据前斟酌服之。

如瘀热在里,身发黄胆,食前浓煎茵陈汤,调服愈。

除湿散治伤马、牛乳酪,及冰水一切冷物。

半夏(汤泡,三钱) 车前子(炒,五钱) 甘草(炙,二钱) 红花(二钱) 茯苓(七钱)干姜(三钱) 泽泻(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前白汤调下。

〔丹〕导饮丸治水饮。

吴茱萸(三钱) 白茯苓(一两) 黄连(五钱) 苍术(一两) 独活(七钱)

上为细末,神曲糊丸服。

〔丹〕茱萸丸治饮。

用六一散一料,加吴茱萸一两,水丸服。

〔垣〕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若伤之,止当发散,汗出则愈矣。其次莫如利小便,乃上下分消其湿。今之病酒者,往往服酒症丸大热之药下之,又有用牵牛、大黄下之者,是无形元气受病,反下有形阴血,乖误甚矣。酒性大热,已伤元气,而复重泻之,亦损肾水真阴,及有形血气俱为不足。如此则阴血愈虚,真水愈弱,阳毒之热大旺,反增其阴火,是以元气消烁,折人长命。不然,则虚损之病成矣。酒疸下之,久则为黑疸,慎不可犯,宜以葛花解酲汤主之。

〔海〕治酒病宜发汗。若利小便,炎焰不肯下行。故曰∶火郁则发之。以辛温散之,是从其体性也。是知利小便则湿去热不去。若动大便,尤为疏陋。盖大便者有形质之物,酒者无形之水,从汗而发之,是为近理。湿热俱去,故治以苦温,发其火也,佐以苦寒,除其湿也。

〔垣〕葛花解酲汤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

青皮(三分) 木香(五分) 橘红(五分) 人参 猪苓 白茯苓(各一钱) 神曲(炒)泽泻 干姜 白术(各二钱) 白豆蔻 葛花 砂仁(各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但得微汗,则酒病去矣。此盖不得已而用之,岂可恃此酗饮成病,自损元气,惟病酒者宜之。

〔《圣》〕治酒醉不醒。用菘菜子二合,研细,井水调服。

〔丹〕乌梅丸 治酒毒,化痰消食。

乌梅(一斤) 半夏 白矾(各八两) 生姜(二两)

上捣为细末,以新瓦两片夹定,火焙三昼夜为度。次入神曲、麦芽、陈皮、青皮、蓬术、枳壳、丁皮、大腹子各四两糊丸。每服四五十丸,姜汤下。

〔世〕乌梅丸 治酒积神效。(方见积块门。)

〔洁〕百杯丸治酒停胸中,膈气痞满,面色黄黑,将成癖疾,饮食不进,日渐羸瘦,如欲饮者,先服不醉。

生姜(一斤,去皮,切片,以盐二两淹一宿,焙干) 橘红(三两) 广术(炮,三钱)干姜(三两) 益智仁(二十粒) 丁香(五十枚) 甘草(炙,二钱) 砂仁(三十粒) 三棱(炮,二钱) 木香 茴香(炮。各一钱) 白豆蔻(三十粒)

上为末,炼蜜丸,每一两作五丸,朱砂为衣。生姜汤下,细嚼,无时服。

〔丹〕解酒毒并热毒。柏若,《本草》名枳枸,北人名曰烂瓜,杭州货卖名蜜屈,立春生,秋熟,冬间经霜后取食。

〔垣〕枳术丸治痞积,消食强胃。(海藏云∶本仲景枳术汤也,今易老改为丸。治老幼虚弱,饮食不化,或脏腑软弱者。)

枳实(去,麸炒,一两) 白术(二两)

上为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术汤下。服白术者,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久服令人胃气强实,不复伤也。

曲 枳术丸治为人强食所致,心胸满闷不快。

神曲(炒) 麦 (炒) 枳实(炒。各一两) 白术(二两)

上为末,荷叶烧饭为丸。每服五十丸。

木香枳术丸破滞气,消饮食,开胃进食。

木香 枳实(各一两) 白术(二两)

照前法为丸服。

又方 开胃进食。

木香(三钱) 人参 干姜(各一钱半) 枳实(一两) 白术(二两)

照前荷叶烧饭为丸。食前白汤服三五十丸,忌饱食。

槟榔丸消食破滞气。

槟榔(三钱) 木香(二钱) 陈皮(五钱) 甘草(一钱) 人参(二钱)

上为末,蒸饼丸。每服二三十丸,食前白汤下。

〔罗〕木香槟榔丸疏三焦,宽胸膈,破痰饮,快气润肠。

神曲 皂角(去皮,酥炙) 郁李仁(去皮。各一两) 杏仁(去皮尖,炒) 木香 槟榔 青皮(去白) 枳壳(麸炒。各一两)

上为末,再用皂角四两,水一碗,浸一日,揉膏入熟蜜少许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淡姜汤下。

〔丹〕保和丸治食积、酒积。

山楂肉(一两) 半夏(姜制) 萝卜子(炒。各五钱) 神曲(三钱) 麦芽(炒,三钱)黄连(炒,半两) 陈皮(半两)

上为末,酒糊丸服,或用神曲糊为丸尤妙。

大安丸脾经消导之剂。虚者宜斟酌用之。

山楂(二两) 神曲(炒) 半夏(制) 茯苓(各一两) 陈皮(五钱) 白术(二两) 连翘(五钱) 萝卜子(炒,半两)

上为末,神曲糊丸服。一方无白术。

三黄枳术丸治伤肉、食、湿、面、辛辣、浓味之物,填塞闷乱,胸膈不快。

黄芩(二两) 黄连(酒炒) 大黄(煨) 神曲(炒) 白术 陈皮(各一两)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垣〕除湿益气丸治伤湿面,心腹满闷,肢体沉重。

枳实(炒) 白术 黄芩(生) 神曲(炒。各一两) 红花(三分) 萝卜子(炒熟,半两)

上为末,荷叶饭丸。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上二黄丸治伤热食痞闷,兀兀欲吐,烦乱不安。

黄芩(二两) 黄连(酒洗,一两) 升麻 柴胡(各三钱) 甘草(二钱) 枳实(炒,半两)

上为末,汤浸蒸饼丸。每服六七十丸,白汤下。

枳术导滞丸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旋化而作痞满,闷乱不安。

黄芩 茯苓 白术 黄连(各三钱) 泽泻(二钱) 枳实(炒) 神曲(炒。各五钱) 大黄(二两)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白汤下五七十丸。

白术丸治伤豆粉、湿面、油腻之物。

白术(一两) 半夏(制,一两) 橘红(七钱) 神曲(炒) 枳实(炒。各一两) 黄芩(半两)枯白矾(三分)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如素食,多用干姜,故以黄芩泻之。

〔梅〕食狗肉不消,心下坚或腹胀,口干,发热妄语,煮芦根汁饮之。

〔《千》〕食鱼脍及生肉,在胸膈不化,必成 瘕。捣马鞭草汁饮之,饮生姜水亦易消。

〔垣〕〕半夏枳术丸治因冷食内伤。一方有泽泻一两,有小便淋故也。

半夏(姜制,二两) 枳实(炒,一两) 白术(一两)

上为末,荷叶饭为丸。如伤食寒热不调,每服加上二黄丸十丸,白汤下。

木香干姜枳术丸破滞气,消寒饮食。

木香(三钱) 干姜(炮,五钱) 枳实(炒,一两) 白术(一两半)

上为末,荷叶饭为丸。食前白汤服四五十丸。

丁香烂饭丸治食伤太阴。又治卒心胃痛。

丁香(一钱) 丁皮(三钱) 甘草(炙,一钱) 甘松(净) 砂仁 益智仁(各三钱)三棱(炮,一钱) 广术(炮,一钱) 香附(五钱) 木香(一钱)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白汤服,或细嚼亦可。

〔丹〕小胃丹

芫花(好醋拌匀,过一宿,于瓦器内不住手搅,炒令黑,不令焦) 甘遂(湿面裹,长流水浸半日,洗晒干。一云水浸,冬七日,春秋五日。或用水煮亦可) 大戟(水煮一时,洗晒干。各半两) 大黄(湿纸裹煨,勿焦,切,焙干,再以酒润,炒熟焙干,一两半) 黄柏(炒,三两)

上为末,以白术膏丸,如萝卜子大。临卧津液吞下,或白汤送下。取其膈上湿痰热积,以意消息之。欲利,空心服。(一方加木香、槟榔各半两,蒸饼丸,每服七八十丸。)

〔《本》〕治中酒不醒及伤食。

巴豆(去油,三粒) 乌梅(二枚) 丁香(三粒) 胡椒(五粒)

上为末,入饭同杵二三千下,为丸如桐子大。细嚼,丁香汤下五七丸,小儿一丸。

〔仲〕备急丸治尺寸俱盛,填塞闷乱。(方见卒中门。)

〔垣〕蠲饮枳实丸逐饮消痰,导气清膈。

枳实(麸炒) 半夏(制) 橘红(各二两) 黑丑(取头末,三两)

上为末,水煮面糊为丸。每服五十丸,食后生姜汤下。如所伤饮食在胸膈间,兀兀欲吐,返覆闷乱,以物探吐之,甚者用瓜蒂散。

〔仲〕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用大承气汤下之。(方见伤寒。)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下痢不饮食者,宿食也,亦宜大承气汤下之。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脉经》云∶寸口脉紧,胸中有宿食不化。)

〔藏〕金露丸治内伤心痞,气不升降,水谷不消。

大黄(一两) 枳实(炒,五钱) 桔梗(二两) 牵牛(二钱五分)

上为末,荷叶饭为丸。白汤下三五十丸。食后常服,减半。(一方姜糊丸。)

〔垣〕木香见 丸治伤生冷硬物,心腹满闷疼痛。

巴豆霜(五分) 京三棱(煨) 神曲(炒) 石三棱(去皮。各一两) 木香(二钱)香附(半两) 升麻(三钱) 草蔻(煨熟取心,五钱) 柴胡(三钱)

上为末,汤浸炊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汤送下。

三棱消积丸治伤生冷硬物,不能消化,心腹满闷。

京三棱(炮,七钱) 广术(炮,七钱) 青皮 陈皮(各五钱) 丁皮 益智(各五钱) 神曲(炒,七钱)茴香(炒,半两) 巴豆(和米,皮炒焦,去米)

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温姜汤下。食前服,量虚实加减。

得更衣,止后服。

感应丸治中虚积冷,气弱有伤,停积胃脘不能传化。或因气伤冷,或因饥饱伤食,饮酒过多。心下坚满,两胁胀痛,心腹大痛,霍乱吐泻,大便频数,后重迟涩,久痢赤白,脓血相杂,米谷不化,愈而复发。又治中酒呕吐,痰逆恶心,喜睡头旋,胸膈痞满,四肢倦怠,不思饮食。不拘新旧冷积,并皆治之。

木香 肉豆蔻 丁香(各一两半) 干姜(炮,一两) 巴豆(七十个,去皮心膜,研出油)杏仁(一百四十粒,汤泡去皮尖,研) 百草霜(二两)

上前四味为末,外入百草霜研,与巴豆、杏仁七味同和匀。用好蜡六两溶化成汁,以重绢滤去渣;更以好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蜡数沸,倾出。候酒冷,其蜡自浮于上。取蜡秤用丸。春夏修合,用清油一两,铫内熬令香熟,次下酒煮蜡,同化成汁,就铫内乘热拌和前项药末。秋冬修合,用清油一两半同煎,煮熟成汁,和前药末成剂,分作小锭子,油纸裹放,旋丸服之。每三十丸,空心姜汤下。

神应丸治一切冷物、冷水及乳酪伤。小腹痛,肠鸣,米谷不化。

巴豆 杏仁 干姜 百草霜(各半两) 丁香 木香(各二钱) 黄蜡(二两)

上先将黄蜡用好醋煮去渣秽,将巴豆、杏仁同炒黑烟尽,研如泥。春夏入香油半两,秋冬八钱,溶开,下杏仁、巴豆搅匀,次下木香、丁香等末研匀,搓作锭子,油纸裹旋丸,桐子大。

每米饮下三五十丸,食前,日三服。大有效。

雄黄圣饼子

巴豆(一百枚,去油膜) 雄黄(半两) 白面(十两,炒,又罗过)

上三味,内除白面,余同为细末,共面和匀,用新水搅和,做饼如手大,以水再煮,浮于汤上,看硬软捏作饼子。每服五七饼,加至十饼、十五饼,嚼食。一饼,利一行;二饼,利二行。食前茶酒任下。

〔洁〕人之生也,由五谷之精,化五味之备,故能生形。经曰∶味归形。若伤于味,亦能损形。今饮食过节,以致肠胃不能胜,气不及化,故伤焉。经云∶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又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以失四时之调节,故能成病,脉在气口。经曰∶气口脉盛伤于食,心胃满而口无味。口与气口同,口曰坤者,口乃脾之候,故胃伤而气口紧盛。夫伤有多少、有轻重,如气口一盛,得脉六至,则伤于厥阴,乃伤之轻也,枳术丸之类主之。气口二盛,脉得七至,则伤于少阴,乃伤之重也,雄黄圣饼子、木香槟榔丸、枳壳丸之类主之。气口三盛,脉得八至九至,则伤太阴,填塞闷乱,则心胃大痛,备急丸、神保丸、消积丸之类主之。兀兀欲吐不已,俗呼食迷风是也。经曰∶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瓜蒂散主之。如不能吐,是无治也。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此之谓也。备急下之亦可。

槟榔丸治饮食过多,心腹胀闷。

槟榔(二钱半) 陈皮 牵牛(各一两) 木香(二钱半) 枳实(炒,一两)

上为末,醋糊丸。生姜汤下三四十丸。

煮黄丸治饮食过多,心腹胀满,胁肋走气, 癖刺痛如神。

雄黄(研,一两) 巴豆(五钱,去皮心,研如泥)

上入白面二两,同研匀,滴水丸,如桐子大。滚浆水煮十二丸,滤入冷浆水内,令沉冷,每用时,用浸药冷浆下一丸,一日十二时尽十二丸,以微利为度,不必尽剂。

〔仲〕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又云∶凡血虚者,不可吐。

〔垣〕瓜蒂散治大满大实,气上冲逆,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填塞闷乱者用之。如尺寸俱盛者,宜用备急丸。

瓜蒂(炒) 赤小豆(煮,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浆水调下,取吐为度。仲景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匕服之。若不至两尺脉绝者,不宜便服此药,恐损元气,令人胃气不复。若止胸中窒塞,闷乱不通,以物探之,得吐则已。如探不去,方以此剂吐之。或曰∶盛食填塞,胸中痞乱,两寸脉当用事,今反两尺脉不见,其理安在?曰∶胸中有食,是木郁宜达,故探吐之。食者物也,物者坤土也,是足太阴之号也。胸中者肺也,为物所塞。肺者,手太阴金也。金主杀伐,与坤土俱在于上而旺于天。金能克木,故肝木发生之气伏于地下,非木郁而何?吐去上焦阴土之物,木得舒畅,则郁结去矣。食塞于上,脉绝于下,若不明天地之道,无由达此至理。水火者,阴阳之征兆,天地之别名也。故独阳不生,独阴不长。天之用在于地下,则万物生长;地之用在于天上,则万物收藏。此乃天地交而万物通也,此天地相根之道也。故阳火之根本于地下,阴水之源本于天上,故曰水出高源。故人五脏主有形之物。物者,阴也。阴者,水也。右三部脉主之,偏见于寸口。食塞于上,是绝五脏之源,源绝则水不下流,两尺脉之绝,此其理也。何疑之有?然必视所伤之物冷热,随症加减。如伤冷物一分,热物二分,则用寒药二停,热药一停,随时消息。经云∶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此之谓也。

〔海〕秦生好服三生茶及冷物,成积而痼寒,脉非浮非沉,上下内外按举极有力,坚而不柔,触指突出肤表,往来不可以至数名,纵横不可以巨细状,此阴症鼓击脉也。一身流行之火萃于胸中,寒气逼之,故搏大有力。与真武、四逆、理中等汤丸,佐以芍药、茴香,使不僭上。每日服百丸,夜八十丸,至夜出汗而愈。

〔洁〕既有三阴可下之法,亦必有三阴可补之法。予故云∶内伤三阴可用温剂。若饮冷内伤,虽云损胃,未知色脉各在何经∶若面色青黑,脉浮沉不一,弦而弱者,伤在厥阴;若面色红赤,脉浮沉不一,细而微者,伤在少阴;若面色黄洁,脉浮沉不一,缓而迟者,伤在太阴也。如伤在厥阴肝之经,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之类主之。(方见伤寒。)伤在少阴肾之经,宜服通脉四逆汤。(方见伤寒。)伤在太阴脾之经,理中丸汤主之。大便软者宜汤,结者宜丸。(方见伤寒。)

〔海〕唐臣嗜冷食,遂成阴症。脉迟七八至一止,后仅三至。予亟与温剂数服,四五日不解。遂续进三服,一日脉生,大汗而解。

〔罗〕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谓食物无贪于多,贵在有节,所以保冲和而遂颐养也。若贪多务饱,饫塞难消,徒积暗伤,以召疾患。盖食物饱甚,耗气非一;或食不下而上涌,呕吐以泄真元;或饮不消而作痰,咯唾以耗神水,大便频数,而泄耗谷气之化生,溲便滑利,而浊耗源泉之浸润。至于精清冷而下漏,汗淋漓而外泄,莫不由食物过伤,滋味太浓。如能节满意之食,省爽口之味,当不至于饱甚,即顿顿必无伤,物物皆为益,津液内蓄,精华和凝,邪毒不能犯,疾 无由作矣。

 

胎前伤食

〔《本》〕治妇人有孕伤食,宜服木香丸

木香(二钱) 三棱 白茯苓 人参(各三钱)

上为末,面糊丸。每服三十丸,熟汤下。

治妊娠气不和调,饮食少味,宜服白术散

白术 紫苏(各一两) 白芷 人参 诃子皮 川芎 青皮(各半两) 甘草(一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七分,不拘时温服。妊娠伤食,又当于前条伤饮食之轻剂参酌用之。

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若妊妇饮食不节,生冷毒物恣意食啖,致脾胃之疾。故妊娠伤食,难得药效,惟此二方稳便。

 

百病皆生于痰

〔仲〕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又云∶心下有痰饮者,苓桂甘术汤主之。)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方见伤寒。)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转甚。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疼,脉沉者有留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小青龙汤主之。(二方并见伤寒)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人咳数年,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数者,必苦冒眩,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少气身重。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水在肾,心下悸。

呕吐是水饮在心胁。仲景云∶呕吐,心下痞者,胸中有水,宜半夏茯苓汤主之。又云∶呕家本渴,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又云∶先渴却呕者,水停心下,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罗谦甫云∶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半身不快,或为寒热,并二陈汤主之。(方见丹溪痰门。)眩悸是饮。仲景云∶卒呕吐,心下痞,眩悸者,膈间有水,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方见呕吐。)又云∶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者,此水也,五苓散主之。(方见呕吐。)又云∶胸满目眩者,苓桂术甘汤主之。(方见短气。)又云∶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方见眩门。)

〔仲〕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 剧,必有伏饮。(治见振条。)脉大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病患臂不时疼痛,其脉沉细,非风也,必有饮在上焦。其脉虚者为微劳,营卫气不和故也,久久自瘥。(脉虚,茯苓丸;不虚,控涎丹。)

胸满是饮。仲景云∶支饮胸满者,浓朴大黄汤主之。(方见胀满。)又云∶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方见短气。)

渴燥,是水饮在肠胃所生。仲景云∶渴而小便不利,宜五苓散主之。又云∶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又云∶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防椒苈黄丸主之。但因水所在之处不同,而所兼之症不一也。自利有饮,故丹溪治久痢皆吐之,去胶痰自愈。又仲景云∶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方见泄泻。)又云∶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利者,此为水气,宜用真武汤去芍药加干姜主之。久病伤寒表不解,呕咳自利者,此为水气,宜服小青龙汤去麻黄加芫花主之。尺肤粗如枯鱼之鳞者,水饮候也。(全文见诊)色鲜明者有留饮。

〔《素》〕肝脉 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暴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脉要精微论)肝脉涩甚为溢饮。(全文见治虚实法。)

〔仲〕脉双弦者饮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脉弦数,有寒饮,冬夏难治。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脉浮而细滑者伤饮。

〔孙〕 帛铺刘员外,患伤寒六七日,昼夜不得眠,方眠即起,方起即倒,未尝少息,看待厌倦。召孙,孙曰∶若言是气,必喘作。今无此症,非气也。时复身上冷汗出,尺寸脉皆沉,关中亦沉,重诊之鼓击于指下,此痰积寒聚于胸中也。遂用陈皮、半夏、干姜三物各一两为饮。姜半两捶碎,以水两碗煎七分,去渣分二服。服药经时遂睡,经一昼夜不苏。既觉,下痰一块如鸡子大.其疾遂愈。凡痰症皆有冷汗,其症明矣。

〔丹〕风痰多见奇症。凡风痰病,必用风痰药,白附子、天麻、雄黄、牛黄、僵蚕、皂角之类。湿痰,多见倦怠软弱。湿痰,宜用苍、白二术,又用油炒半夏。

痰清者属寒,用二陈汤之类。

半夏 陈皮 茯苓 甘草每服四钱,加生姜七片,乌梅一个煎,不拘热服。呕吐甚者,加丁香。

导痰汤

半夏(四两) 南星 橘红 枳壳 赤茯苓(各半两) 甘草 姜水煎服。

燥湿痰方

南星(制) 半夏(制。各半两) 蛤粉(二两) 青黛为衣。

热痰多挟风,外症为多。用青黛、黄连、天花粉,大快膈上热痰。痰因火盛逆上者,治火为先,白术、黄芩、石膏之类。中气不足,加参、术、黄芩,假之以降其热也。食积痰,神曲、麦、山楂。欲吐食积痰,用萝卜子油炒为末,浆水调下,探而吐之。食积痰必用攻,若气虚者,用补气药送。老痰,海石、半夏、栝蒌、香附、五倍子,佐他药大治顽痰。郁痰,僵蚕、杏仁、栝蒌、诃子、贝母、五倍子。痰而脾虚者,清中气,二陈汤加白术之类,兼用升提药。内伤挟痰,必用参、术、 之类,多用姜汁传送,或加半夏之类,虚甚加竹沥。眩晕嘈杂,乃火动其痰,用二陈汤加栀子、芩、连之类。噫气吞酸,此系食郁有热,火气上动,以黄芩为君,南星、半夏、橘红为臣,热多加青黛。喉中如有物,咯不出、咽不下,此老痰也,重者吐之,用瓜蒂散,气实用荆沥。(仲景用半朴茯姜治之神验。)痰结核在咽喉中,燥不能出入,化痰药内加咸药软坚之味,栝蒌仁、杏仁、海石、桔梗、连翘,少佐以朴、硝、姜,蜜丸噙化。凡人身上中下有块是痰,问其平日好食何物,吐下后,方用药。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痰在肠胃间,可下而愈。痰在经络中,非吐不可出,吐中就有发散意。痰在膈上,必用吐之,泻亦不出。痰胶固者,及脉浮者,俱用吐法。(吐法见治法门上下条。)痰在胁下,非白芥子不能达。

痰在皮里膜外,以姜汁、竹沥导之。痰在四肢,非竹沥不能开。二陈汤善治人一身有痰,如在下加下引药,在上加上引药。润下丸降痰最妙。青礞石丸重在风化硝。小胃丹能损胃,食积痰用之,然不宜多服。苍术治痰饮成窠囊者极效。海粉能治热痰,降湿痰,软结痰,消顽痰,最效;可入丸子,不可入煎药。枳实泻痰,能冲墙壁。竹沥能治膈间有痰,或癫狂,或健忘,或风痰最效,又能养血。荆沥治痰稍重。用此二味,效速且稳当。二沥治痰结在皮里膜外及经络者,必佐以姜汁。韭汁治血滞不行,中焦有饮,取自然汁冷冻饮料三四盏,必觉胸中烦躁不宁,后自愈。气实热痰,吐难得出,或成块,或吐咯不出,及兼气郁者难治。中焦有痰,胃气亦赖所养,卒不便虚,若攻之尽则虚矣。凡治痰用利药过多,致脾气下虚,则痰反易生而多矣。

〔丹〕痰之为病,方论少有细述之者。近惟《三因》略言,亦无加减法。夫痰之源不一,有因痰而生热者,有因热而生痰者,有因气而生者,有因风而生者,有因惊而生者,有积饮而生者,有多食而成者,有因暑而生者,有伤冷物而成者,有脾虚而成者,有饮酒而成者。其为病也,惊痰,则成心包痛、颠疾;热痰,则成烦躁头风,烂眼燥结,怔忡懊 ,惊眩;风痰,成瘫痪,大风眩晕,暗风闷乱;饮痰,成胁痛,四肢不举,每日呕吐;食痰,成疟痢,口出臭气;暑痰,中晕眩冒,黄胆头疼;冷痰,骨痹,四肢不举,气刺痛;酒痰,饮酒不消,但得酒,次日又吐;脾虚生痰,食不美,反胃呕吐;气痰,攻注走刺不定。妇人于惊痰最多,盖因产内交接,月事方行,其惊因虚而入,结成块者为惊痰。必有一块在腹,发则如身孕,转动跳跃,痛不可忍。

凡人手臂或动不得,或骨节遍身痛,坐卧不宁,此痰入骨也。有人香港脚久不治,骨节痛,与脚气药不效,此痰病也。凡伤寒病后呕吐,药不得入,亦因初病膈中有涎痰也。或因下之太早,而遂议其非痰,未为确论。伤寒发黄,亦是痰病,盖因热搏而成。凡大便秘者,亦是痰结。

上前件诸症,变生不一,甚不易辨,指下难求。得此妙诀,慎勿轻敷。

凡有痰者,眼皮及眼下必有烟灰黑色,举目便知,不待切脉。眼黑而颊赤者,热痰也。面大黄色,亦热痰也。外症必烦满膈热,口干思冷,大便秘结,小便赤热。久必生风,或眩晕耳鸣眼花,多虚症,治之而用热药,服久必脉大实,发大热而中风,可急下之。眼黑而行步呻吟,举动艰难者,入骨痰也,其症遍体骨节疼痛。眼黑而面带土色,四肢痿痹屈伸不便者,风湿痰也。眼黑而气短促者,惊风痰也。

左右关脉大者,膈中有痰也,可吐之。怕吐者,消息下之。凡人每日背上一条如线而寒起者,宜吐下之。

凡病百药不效,其关上脉伏而大者,痰也。用妙应丸加减法。(方见走注疼痛。即控涎丹。)

香港脚,加明松脂一钱,槟榔、木瓜各一两,卷柏半两。先以盐水煎半日,次日白水煮半日,同前药为丸。每服二十丸,加至四五十丸,再服,下恶物立效。惊痰,加朱砂二钱,又加全蝎。每用八九丸当与之,三五服去尽。酒痰,加雄黄、全蝎各二钱,每服十丸。走注腰痛,加核桃三个,烧灰,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温酒下。香港脚走注,于前方内加吴茱萸。惊气成块者,加穿山甲、炒鳖甲烧各三钱,玄胡索、蓬术各四钱。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以利为度。肾痹痛,加木鳖子去壳研一两,桂半两。热痰,加盆硝等分,每服三两丸。寒痰,加胡椒、丁香、蝎、桂各等分,每服二十五丸。

〔洞虚〕痰之为病,成偏头风,成雷头风,成太阳头痛。眩晕如坐舟车,精神恍惚。或口眼动。或眉棱耳叶俱痒。或颔腮四肢游风肿硬。似疼非疼。或浑身燥痒,搔之则隐疹随生,皮毛烘热,色如锦斑。或齿颊似痒似痛而疼无定所,满口牙浮,痛痒不一。或嗳气吞酸,鼻闻焦臭。喉间豆腥气,心烦鼻塞,咽嗌不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或因喷嚏而出,或因举动而唾,其痰如墨,又如破絮,或如桃胶,或如蚬肉。或心下如停冰铁,闭滞妨闷,嗳嚏连声,状如膈气。或寝梦刑戮,刀兵剑戟;或梦入人家四壁围绕,暂得一窦,百计得出,则不知何所;或梦在烧人地上,四面烟火,枯骨焦气扑鼻,无路可出;或不因触发,忿怒悲啼,雨泪而寤;或时郊行,忽见天边两月交辉;或见金光数道,回头无有。或足膝酸软,或骨节腰肾疼痛,呼吸难任。或四肢肌骨间痛如击戳,乍起乍止,并无常所。或不时手臂麻疼,状如风湿。或卧如芒刺不安;或如毛虫所螫。或四肢不举;或手足重滞。或眼如姜蜇,胶粘痒涩,开阖甚难。或阴晴交变之时,胸痞气结,闭而不发,则齿痒咽痛,口糜舌烂,及其奋然而发,则喷嚏连声,初则涕唾稠粘,次则清水如注。或眼前黑暗,脑后风声,耳内蝉鸣,眼肉惕。治之者,或曰腠理不密,风府受邪;或曰上盛下虚;或曰虚;或曰寒;或曰发邪。惟洞虚子备此疾苦,乃能治疗。病势之来,则胸腹间如有二气交纽,噎塞烦郁,有如烟火上冲,头面烘热,眼花耳鸣,痰涎涕泪,并从肺胃间涌起,凛然毛竖,喷嚏千百。然后遍身烦躁,则去衣冻体稍止片时。或春秋乍凉之时,多加衣袋亦得暂缓。或顿饮冰水而定;或痛饮一醉而宁,终不能逐去病根。乃得神秘沉香丸方,屡获大效,愈人数万,但不欲轻传匪人,故以隐语括之。诗曰∶甑里翻身甲带金,于今头戴草堂深,相逢二八求斤正,硝 青礞倍若沉,十七两中沉半两,水丸梧子意须斟,除驱怪病安心志,水泻双身却不任。

大黄(蒸,八两) 黄芩(八两) 青礞石(一两,硝 如金色) 沉香(半两)

上为末,水丸,如梧子大。白汤食后空心服。一切新旧失心丧志,或癫或狂等症,每服一百丸。气盛能食狂甚者,加二十丸,临时加减消息之。一切中风瘫痪,痰涎壅塞,大便或通或结者,每服八九十丸,或加至百丸,永无秘结之患。一切阳症风毒香港脚,遍身游走疼痛,每服八九十丸,未效加至百丸。一切无病之人,遍身筋骨疼痛不能名者;或头疼牙痛;或摇或痒,风蛀等症;风寒鼻塞,身体或疼或不疼,非伤寒症者,服八九十丸。痰盛气实者,加之。一切吞酸、嗳逆、膈气,及胸中疼闷,腹中气块冲上,呕沫吐涎,状如翻胃,心下恍惚如畏人捕,怵惕不安,阴阳关格,变生乖症,食饥伤饱,忧思过虑,心下嘈杂,或痛或哕,或昼夜虚饱,或饥不喜食,急慢喉闭赤眼,每用加减服。一切新旧痰气喘嗽,或呕吐头晕目眩,加减服之。一切腮颔肿硬若瘰者,及口糜舌烂咽喉生疮者,每服六七十丸,加蜜少许,一处嚼碎噙化,睡时徐徐咽之。曾有口疮者,服二三十丸,根据前法噙之,二三夜瘥。一切男妇大小虚实心疼连腹,身体羸瘦,发时必呕绿水黑汁冷涎,乃至气绝,心下温暖者,量虚实加减服之。若事属不虞之际,至于百丸,即便回生,未至头危者,虚弱疑似之间,只服三十丸,或五十丸,立见生意,然后续续进之,以瘥为度。兼服生津化痰温中理气之药。一切荏苒疾病,凡男妇患非伤寒内外等症;或酒色过度;或吐血;或月事愆期,心烦志乱;或腹胀胁痛,劳倦痰眩;或暴行日中,因暑伏痰。口眼 斜,目痛耳愦,鼻塞骨节酸疼,干呕恶心,诸般内外疼痛,百药无效,众医不识者,根据前法加减服之效。大抵服药,须临卧在床,用热水一口许,咽下便卧,令药在喉膈间,徐徐而下。如日间病出不测,疼痛不可忍,必欲急除者,须是一根据前卧法服。大半日不可食汤水,及不可起身行坐言语,直候药丸除逐上焦痰滞恶物过膈入腹,然后动作,方能中病。每夜须连进二次,次日痰物既下三五次者,仍服前数;下五七吹,或只下二三次而病势顿已者,次夜减二十丸;头夜所服,并不下恶物者,次夜加十丸。人壮病实者,多加至百丸。惟候虚实消息之。或服过仰卧,咽喉稠粘壅塞不利者,痰气泛上,乃药病相攻之故也。少顷,药力既胜,自然宁帖。往往病久结实于肺胃之间,或只暴病全无泛滥者,服药下咽即仰卧,顿然百骸安静,五脏清宁。次早先去大便一次,其余遍数皆是痰涕恶物。看甚么粪,用水搅之,尽系痰片粘涎。或稍稍腹痛腰肾拘急者,盖有一种顽痰恶物,闭气滑肠,里急后重者,状如痢疾,片晌即已。若有痰涎易下者,快利不可胜言,顿然满口生津,百骸爽快。间有片时倦怠者,盖因连日病苦不安,一时为药力所胜,气体暂和,如醉得醒,如浴方出,如睡方起。此药并不洞泄刮肠大泻,但取痰积恶物,自肠胃次第而下,腹中糟粕,并不相伤。其推下肠腹之粪,则药力所到之处,是故先去其粪。其余详悉,不能备述,服者当自知之。

黄连导痰汤二陈汤加黄连枳实是也。

〔垣〕黄芩利膈丸利胸中热,治膈上痰。

黄芩(生炒。各一两) 南星(三钱) 半夏(五钱) 黄连(三钱) 枳壳(三钱) 白术(五钱)陈皮(三钱) 泽泻(五钱) 白矾(五分)

上为末,水浸蒸饼丸。每服三四十丸,白汤下,食远服。

〔丹〕中和丸

苍术 黄芩 半夏 香附各等分为末,蒸饼糊丸。

〔垣〕小黄丸化痰止涎,除湿,和胃气。治胸膈不利。

黄芩(一两) 干姜(二钱) 白术(半两) 半夏(姜制,五钱) 泽泻(三钱) 黄 (半两)

上为末,蒸饼糊丸,白汤下。

〔罗〕祛风丸有人喜食酸咸,酒色过节,渗注成痰。饮聚于胸膈,满则呕逆,恶心涎流,一臂麻木;升则头目昏眩;降则腰脚疼痛;深则左瘫右痪;浅则厥然倒地。此药宽中祛痰,搜风理气,和血驻颜,延年益寿。

半夏曲 荆芥(各四两) 槐角子(炒) 白矾(生) 橘红 朱砂(各一两)

上为末,姜汁糊丸。每服五六十丸,生姜、皂角子仁汤送下,日三服。

〔《玄》〕导痰丸

半夏(六两,分作三处,一分矾水浸,一分肥皂角为末水浸,一分用巴豆百粒同水煎)

上余药在下,半夏在上,浸至十日半月,时时动水,令二药相透。次相合一处,拣去巴豆、皂角,慢火煮干,取半夏切碎晒干入甘遂(制,二两) 百药煎(二两) 僵蚕(一两) 全蝎(二两)

上为末。同前半夏末一处合和用,拣出皂角炼膏为丸。如硬,再入糊,令得所。每服十五丸,实者二十五丸。

〔《本》〕膈上有痰,川芎丸

川芎(二两,细锉,慢火熬熟) 川大黄(二两,蒸令干)

上件焙干为末。用不蛀皂角五七挺,温水揉汁,绢滤出渣,瓦罐中熬成膏,和前二味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儿三丸,生姜汤下。

〔《经》〕治风痰。用郁金一分,藜芦十分,各为末和匀。每服一字,用温浆水调下,以余浆水漱口,仰服,以食压之。

〔海〕五饮汤治五饮最效。

旋复花 人参 陈皮(去白) 枳实 白术 茯苓 浓朴(制) 半夏(制) 泽泻 猪苓 前胡 桂心 白芍 甘草(炙)

上等分。每两分四服,姜十片,水二盏煎,去渣,温服无时。忌肉食、生冷等物。因酒成饮,加葛根、葛花、砂仁。

〔《局》〕倍术丸治五饮。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癖饮,水在两胁;三曰痰饮,水在胃中;四曰溢饮,水溢在膈;五曰流饮,水在胁间,沥沥有声。皆由饮水过多,或饮冷酒所致。

白术 桂心(去皮) 干姜(炮。各一两)

上为末,蜜丸。每服二十丸,温米饮下。加至三十丸,食前。

〔《本》〕治心腹中脘痰水冷气,心下汪洋嘈杂,肠鸣多唾,口中清水自出,胁肋急胀,痛不欲食。此因胃气虚冷所致,其脉沉弦细迟。旋复花汤

细辛 陈皮 桂心 人参 甘草 桔梗 芍药 半夏 旋复花(以上各半两) 赤茯苓

上为末。每服四钱,姜七片煎,去渣,温服。

〔罗〕木香半夏丸治痰涎上壅,心胸不利,常服消痰宽膈。

木香(七钱) 半夏(一两) 陈皮 茯苓 姜屑 人参 草蔻 白附子(各五钱)

上为末,面糊丸。食后生姜汤下三五十丸。

降痰丸治三焦气涩,下痰饮,消食利膈,痞满咳唾稠粘,面热目赤,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常服升降滞气,消化痰涎。

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 京三棱 枳壳(麸炒) 半夏(汤洗) 大黄 黑牵牛(各一两)

上为末,面糊丸。食后姜汤下。

运气痰饮,皆属湿土。经云∶太阴在泉,湿淫所胜,民病饮积。又云∶岁土太过,雨湿流行,甚则饮发中满。又云∶土郁之发,饮发中满。又云∶太阴之胜,腹背病满,饮发于中。治以诸热剂是也。

〔《撮》〕诸痰为病,头风喘嗽,一切痰饮∶丰隆、中脘。

〔《心》〕妇人年高,风痰作楚,脉沉实滑数。痰在下,则无力;在中,则胸膈闭闷;在上,则头风喘嗽昏晕。发则抽牵,手足皆动∶风门(沿皮二寸半、) 巨阙(三寸二分、) 丰隆(二寸半、)肩井(五分。)

〔《甲》〕溢饮,胁下坚痛,中脘主之。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医学纲目 总目录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痈疽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痈疽所发部分名状不同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丹痤疹
扑伤损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内伤饮食 (当前页面)
消瘅门
黄胆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腹痛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少阴病
  2. 太阴病
  3. 厥阴病
  4. 梦遗
  5. 发黄白
  6. 痈疽
  7. 太阳病
  8. 烦躁
  9. 谵妄
  10. 少阳病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