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又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虽为气化之所使然,未必不由气体之虚衰耳。其为气虚肥白之人,湿痰滞于上,阴火起于下,是以痰挟虚火,上冲头目,正气不能胜敌,故忽然眼黑生花,若坐舟车而旋运也,甚而至于卒倒无所知者有之,丹溪所谓无痰不能作眩者,正谓此也。若夫黑瘦之人,躯体薄弱,真水亏欠,或劳役过度,相火上炎,亦有时时眩运,何湿痰之有哉。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治宜清痰降火为先,而兼补气之药。人黑瘦而作眩者,治宜滋阴降火为要,而带抑肝之剂。抑考《内经》有曰∶风胜则地动。风木太过之岁,亦有因其气化而为外感风邪而眩者,治法宜祛风顺气,伐肝降火,为良策焉。外有因呕血而眩冒者,胸中有死血迷闭心窍而然,是宜行血清心自安。医者宜各类推而治之,无有不痊者也。 脉法 左手脉数,热多。脉涩而芤,有死血。右手脉实,有痰积。脉虚大,必是久病。 左手人迎脉,缓而浮大者,属风。 方法 丹溪曰∶痰在上,火在下,火炎上而动其痰也。此证属痰者多,盖无痰不能作眩也。虽有因风者,亦必有痰。又曰∶火动其痰,二陈汤加黄芩、苍术、羌活。挟气虚者,亦以治痰为主,兼补气降火药。 去血过多而眩运者,芎归汤。 眩运不可当者,以大黄酒炒为末,茶清调下。(急则治其标也)。 □ (以上丹溪方法凡三条) □ 防风通圣散(河间) 治风热眩运。(方见中风门。) 半夏白术天麻汤(东垣) 治风痰眩运。(方见头痛门。) 加味六君子汤(丹溪) 治气虚痰盛,兼挟风邪,眩运不休者。 陈皮(去白,一钱) 半夏(汤泡透,一钱五分) 茯苓(一钱) 甘草(炙,五分) 荆芥穗(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入竹沥一大匙,温服。 六合汤(良方) 治风虚眩运。 四物汤加秦艽、羌活为佐,水煎服之。 玉液汤(严氏方)治七情感动,气郁生涎,随气上冲,头目眩运,心嘈忪悸,眉梭骨痛。 大半夏(汤泡七次,去皮脐) 上以一味薄切成片,每服四钱,加生姜十片煎,入沉香磨水一呷服,大效。 芎术汤(严氏方)治冒雨中湿,眩运呕逆,头痛不食等证。 川芎 半夏(泡透) 白术(各一钱二分) 甘草(炙,六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七片,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 川芎散(本事方)治风眩运。 山茱萸(一两,去核) 山药 甘菊花 人参 茯神 小芎 (各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 (丹溪活套)云∶眩运者,中风之渐也。如肥白人,气虚而挟痰者,四君子汤倍蜜炙黄 ,加半夏、橘红,或少加川芎、荆芥穗,以清利头目也。如痰盛而挟气虚者,二陈汤加人参、白术、黄 ,或少加炮附子煎,入竹沥、姜汁服。 如体瘦血虚而痰火兼盛者,二陈汤合四物,加片芩、薄荷煎,入竹沥、姜汁、童便服。如诸般眩运,挟风则加防风、荆芥、天麻、秦艽等药,挟热加片芩、黄连、栀子之类,挟寒加干姜、官桂、附子之属,无有不安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