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关格) 论 《内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夫膀胱者,主足太阳寒水之化,其体有下口而无上口者也。长生在申,是故西方肺金以为之母而资其化也。肺金清肃,则水道通调而渗营于下耳。然肺金又借脾土健旺,以资化原,而清气得以上升,而归于肺以营运也。故经又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故清阳不升,则浊阴不降,而成淋闭之患矣。先哲以滴水之器譬之,上窍闭则下窍不出,此理甚明。故东垣使灸百会穴,丹溪使吐以提其气之横格,是皆开上窍之法也。原其为病之由,皆膏粱之味,湿热之物,或烧酒炙肉之类,郁遏成痰,以致脾土受害乏力,不能运化精微,清浊相混,故使肺金无助,而水道不清,渐成淋闭之候。或谓用心太过,房劳无节,以致心肾不交,水火无制,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皆先哲之法言也。古方有五淋之别,气、砂、血、膏、劳是也。若夫气淋为病,小便涩滞,常有余沥不尽。砂淋为病,阴茎中有砂石而痛,溺不得卒出,砂出痛止。膏淋为病,溺浊如膏。劳淋为病,遇房劳即发,痛引气冲。血淋为病,遇热则发,甚则溺血。候其鼻准色黄者,知其为小便难也。东垣分在气、在血而治之,以渴与不渴而辨之耳。如渴而小便不利者,热在上焦气分,肺金主之,宜用淡渗之药,茯苓、泽泻、琥珀、灯心、通草、车前子、瞿麦、 蓄之类,以清肺金之气,泻其火以滋水之上源也。不渴而小便不利者,热在下焦血分,肾与膀胱主之,宜用气味俱阴之药,知母、黄柏之类,滋肾丸是也。除其热,泄其闭塞,以滋膀胱肾水之下元也。治淋之法,无越于此,学人不可不知。 脉法 《脉经》曰∶少阴脉数,妇人则阴中生疮,男子则为气淋,脉细而数。脉盛大而实者生,虚细而涩者死。 方法 丹溪曰∶淋虽有五,皆属于热,宜解热利小水,山栀子之类。不可发汗,汗之必便血。 老人气虚淋闭,参、术中带木通、栀子之属。 有肾虚极而淋者,当补肾精而利小便,不可独用利水药。 有死血作淋者,用牛膝膏。(一云∶牛膝膏能损胃不食,宜斟酌用之。) 一方 治淋,用益元散加栀子仁、木通。或用栀子一合炒为末,白汤调下。夏月以茴香煎汤调益元散服效。 痰热隔滞中焦,淋涩不通,二陈汤煎大碗顿服,探吐之以提其气。 淋涩有血因火燥,下焦无血,气不得降,而渗泄之令不行也,宜补阴降火,以四物汤加知母、黄柏,或用四物汤煎下滋肾丸。 阴茎痛,乃厥阴气滞兼热,用甘草梢,盖欲缓其气耳。 小便因热郁成淋不通,用赤茯苓、黄芩、泽泻、车前子、麦门冬、肉桂、滑石、木通、甘草梢。气虚者,加黄 、木香。淋痛,加黄柏、生地黄。夏月煎调益元散。 □ (以上丹溪方法凡九条) □ 参苓琥珀汤 治小便淋涩,茎中痛,相引胁下痛,不可忍者。 人参 茯苓(各五分) 川楝子(去核) 生甘草梢 玄胡索(各七分) 琥珀 柴胡 川归尾 泽泻(各三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半,加灯心十数茎,煎至一盏服。 琥珀散(济生) 治五种淋涩疼痛,小便有脓血出证。 琥珀 没药 海金砂 蒲黄(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煎萱草汤调下。 伤寒后脱阳,小便不通,用生姜自然汁,调茴香末,敷贴小腹上。又服益智茴香丸,调益元散送下。(丹溪) 老人气虚而小便不通,四物汤加黄 、人参,吞滋肾丸,下焦血气干者死。(丹溪) 小便黄,用黄柏。如涩数,加泽泻。若湿热流注下焦而小便黄赤涩数,用栀子、泽泻切当。湿多者,宜用滑石利之。 下焦无血,小便涩数而黄者,用四物汤加黄柏、知母、牛膝、甘草梢。 通关丸(即滋肾丸,东垣) 治不渴而小便闭,热在下焦血分。 黄柏(酒洗焙干) 知母(酒洗焙干,各一两) 肉桂(五分) 上为细末,熟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汤下。服后须顿两足,令药易下行也。如小便已利,茎中如刀刺痛,当有恶物下为验。 清肺饮子(东垣) 治渴而小便闭涩不利,邪热在上焦气分。 灯心(一分) 通草(二分) 泽泻 瞿麦 琥珀(各五分) 蓄 木通(各七分) 车前子(炒另研) 茯苓(去皮) 猪苓(去皮,各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空心稍热服。 导气除燥汤(东垣) 治小便闭塞不通,乃血涩致气不运而窍涩也。 茯苓(去皮) 滑石(各一钱) 知母(去毛,酒浸炒) 泽泻(各一钱五分) 黄柏(二钱,酒炒)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空心稍热服。 肾疸汤(东垣) 治肾疸目黄,甚至浑身黄,小便赤。 羌活 防风 本 独活 柴胡(各五分) 升麻(一钱,以上治目黄浑身黄) 白茯苓(二分) 泽泻(三分) 猪苓(四分) 白术(五分) 苍术(一钱,以上治小便赤涩) 黄柏(二分) 人参(三分) 葛根(五分) 神曲(六分) 甘草(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稍热服。 小蓟汤(东垣) 治下焦热结血淋。 生地黄 小蓟根 通草 滑石 栀子仁 蒲黄(炒) 淡竹叶 当归梢 生藕节 甘草梢(各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煎,空心服。 八正散(局方) 治大小便俱闭。 大黄 瞿麦 木通 滑石 蓄 车前子 栀子仁 甘草(各等分) 上细切,每服五钱重,入灯心七茎,水煎服。 牛膝膏 用川牛膝一合细切,以新汲水五大盏煎耗其四,入麝香少许,空心服。或单以酒煮,亦可。 茯苓汤(东垣) 治胃疸,阳明积热,食已辄饥,面色黄瘦,胸满胁胀,小便闭涩。 赤茯苓 陈皮(去白) 泽泻 桑白皮(各三分) 赤芍药 白术 人参 官桂(各二分) 石膏(八分) 病甚者,加大黄、朴硝各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五片,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 倒换散(河间) 治无问久新癃闭,大小便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痛。 大黄(小便不通减半) 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各等分) 上各别研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 葵子散(河间) 治小便不通。 黄蜀葵子(研细) 赤茯苓(各二钱) 上作一服,水一盏,煎二、三沸,食前服。 葵子汤(济生) 治膀胱实热,小便不通。(方见疝气门。) 琥珀散(河间) 治五淋。 滑石(二钱) 木通 当归 木香 郁金 蓄(各一钱) 琥珀(五分,研) 上作一服为末,用芦苇叶同煎,水一盏半,煎数沸,食前温服。 铁服丸(河间) 治大小便不通神效。 大皂角(烧存性) 上一味,不拘多少,细研,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白汤下。 广济鸡苏饮子(外台) 治小便不通。 鸡苏(二握) 生地黄 通草(各四两) 滑石 杏仁(去皮尖,各二两) 冬葵子(一两五钱) 石苇(炙,去毛,一两) 上七味细切,以水六升,煎至二升半,去渣分三服,空心进一服,如人行四、五里,又进一服,必通。 又方(外台) 治小便不通。 冬葵子 滑石(各三两) 通草 赤茯苓(各一两) 茅根(二两五钱) 芒硝(一两五钱) 上细切,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去渣纳芒硝,分作三服,连进即通。 集验方(外台) 治小便淋沥不通。 滑石(半斤) 石苇(三两) 通草(四两) 榆荚 冬葵子(各一斤) 一方加黄芩(三两) 上细切,以水一斗,煎取三升,分作三服,顿饮。 石苇散(河间) 治小便不利,茎中作痛。 石苇(去毛,二两) 瞿麦(一两) 滑石(五两) 车前子(三两) 冬葵子(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方寸匕,日三服。 □ (祖传方) 治小便淋闭,茎中作痛神效。 石苇(去毛) 滑石 瞿麦 蓄 冬葵子 木通 王不留行 地肤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 又方 治小便溺血立效。 金陵草(一名旱莲草,一名墨斗草) 车前子(俗云虾蟆衣) 上二物各等分,杵自然汁,每服半茶盏,空腹服。 又方 治前证。 用壮年无病患头发,不拘多少,烧灰存性,以侧柏叶捣汁,入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白汤下,或四物汤下尤妙。 又方 治沙淋,乃茎中有砂作痛。 石首鱼脑骨(五对,火 ,出火毒。即白鲞脑中骨也) 滑石(五钱) 上共研为细末,分作二服,煎木通汤调下。未愈,再服数剂,必待砂出尽乃安。 又方 治孕妇转胞,小便不通,及男子小便不通,皆效。 冬葵子(五钱) 山栀子(五钱,炒研) 木通(三钱) 滑石(五钱,研) 上作一服,水一盏半,煎八分,温服。外以冬葵子、滑石、栀子为末,田螺肉捣膏,或生葱汁调膏,贴脐中,立通。 又方 治血淋。 侧柏叶 藕节 车前草(各等分) 上三味,同捣取其汁,调益元散,神效。 附∶关格证《难经》曰∶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脉两寸俱盛曰关格。其证呕逆而小便不通者是也。按《素问》谓人迎大四倍于气口名曰格,气口大四倍于人迎名曰关,乃二证也。盖有格而不关者,亦有关而不格者,又或有人迎气口俱盛而吐逆不便者,故丹溪总而言之曰关格者,是也。 丹溪曰∶寒在上而热在下,故多死,法当吐以提其气之横格,不必在出痰也。用二陈汤探而吐之,吐中便有降。 有气虚不运者,补气药中升降,用补中益气汤加槟榔,使清气升而浊气降也。 治关格证吐逆而小便不利,急宜先灸气海、天枢等穴各三七壮,其吐必止,然后以益元散等药以利小便。 □ (祖传方) 治关格吐逆,小便不通。 用藿香平胃散合五苓散,加姜枣煎服,立效。 □ (医案) 予长兄修德翁,年七十,秋间患小便不通,二十余日,百方不效,后得一方,取地肤草捣自然汁服之遂通。虽至微之物,而有回生起死之功,故录于此,以为济利之一助云。(地肤草,一云白地芎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