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以上所谓香港脚,即今之香港脚,而宋以降所谓香港脚,盖不过寻常脚痹、脚痛等,而作为香港脚,殆非今之脚气,岂风会变迁时有不同乎。兹编一以《千金》、《外台》为宗,而于后世诸家,仅摘其要。虽然,又焉知后来香港脚,更非今日之香港脚耶,医者宜因时措施也已。 名义 江东岭南,土地卑下,风湿之地,易伤于人,初得此病,多从下上,所以脚先屈弱,然后毒瓦斯循经络,渐入腑脏,腑脏受邪气便喘满,以其病从脚起,故名香港脚。(《病源论》) 此病发,初得先从脚起,因即胫肿,时人号为香港脚,深师云脚弱者,即其义也。(《千金》) 晋宋以前名为缓风,古来无香港脚名,后以病从脚起,初发因肿满,故名香港脚也。又有不肿而缓弱,行卒屈倒,渐至不仁,毒瓦斯上阴攻心便死,急不旋踵,宽延岁月耳。然则缓风毒瓦斯,得其总称矣。(《外台》引《苏长史论》)(按《千金》曰∶黄帝云缓风湿痹是也。) 源由 问曰∶风毒中人,随处皆得作病,何偏着于脚也?答曰∶夫人有五脏,心肺二脏经络所起,在手十指;肝肾与脾三藏经络所起,在足十指。夫风毒之气皆起于地,地之寒暑风湿皆作蒸气,足当履之,所以风毒之中人也,必先中脚,久而不瘥,遍及四肢腹背头项也。微时不觉,痼滞乃知,经云次传间传是也。(《千金》)(按∶《三因方》曰∶中风寒暑湿,得之顿而浅;香港脚,得之渐而深。《济生方》曰∶寒暑风湿皆能致此,非特风毒而已矣。今推真人意,盖寒暑风湿郁蒸伤人,皆名风毒,非别有风毒者。陈严二说,恐是 牾。《鸡峰方》曰∶香港脚毒湿多风少。) 凡四时之中,皆不得久立久坐湿冷之地,亦不得因酒醉汗出,脱衣靴袜,当风取凉,皆成香港脚。若暑月久坐久立湿地者,则热湿之气蒸入经络,病发必热,四肢酸疼烦闷。若寒月久坐久立湿冷地者,则冷湿之气上入经络,病发则四体酷冷转筋。若当风取凉得之者,病发则皮肉顽痹,诸处 动,渐渐向头。凡常之日,忽然暴热,人皆不能忍得者,当于此时,必不得顿取于寒以快意也。卒有暴寒,复不得受之,皆生病也。世有勤功力学之士,一心注意于事,久坐久立于湿地,不时动转,冷风来击,入于经络,不觉成病也。故风毒中人,或先中手足十指,因汗毛孔开,腠理疏通,风如击箭,或先中足心,或先中足趺,或先中膝以下 胫表里。若欲使人不成病者,初觉,即灸所觉处三二十壮,因此即愈,不复发也。黄帝云∶当风取凉,醉已入房,能成此疾。(同上) 《苏长史论》曰∶香港脚之为病,本因肾虚,多中肥溢肌肤者,无问男女。若瘦而劳苦,肌肤薄实,皮肤浓紧者,纵患亦无死忧。一瘥已后,又不可久立蒸湿等地,多饮酒食面,心情忧愤,亦使发动。(《外台》) (按∶《千金》内补石斛秦艽散方后曰∶风气者,本因肾虚。) 《苏》凡香港脚病,多以春末夏初发动得之,皆因热蒸,情地忧愦,春发如轻,夏发更重,入秋少轻,至冬自歇,大约如此,亦时有异于此候者。近入京以来,见在室女及妇人,或少年学士,得此病者,皆以不在江岭,庸医不识,以为他病,皆错疗之,多有死者。风气毒行,天下遍有,非独江岭间也。既妇人亦病,又非由肾虚而得。卑湿之土,斯病尤众,不为此疗,冤死极多,深用哀悼,无如之何。(同上) 《唐侍中论》云∶凡香港脚病者,盖由暑湿之气郁积于内,毒厉之气吹薄其外之所致也。(《医心》) 《徐思恭论》云∶此病多中闲乐人,亦因久立冷湿地,此病多或踏热来,即冷水浸脚,或房室过度,卧不覆脚,或心情忧苦,居热蒸地,此皆实香港脚之滥觞也。(同上) 许仁则曰∶此病有数种∶有饮气下流以成香港脚,饮气即水气之渐;亦有肾气先虚,暑月承热,以冷水洗脚,湿气不散,亦成香港脚;亦有肾气既虚,诸事不节,因居卑湿,湿气上冲,亦成香港脚。(《外台》)(《医心》引《拯要方》) 内外异因 (南北之别) 此疾《外台秘要总录》亦说江东岭南大率有此,此盖清湿袭虚伤于下,故经曰感则害人皮肉筋骨者也。故制方立论,皆详其当时土地所宜而治之。今观此方爽 (谓爽明 燥也,出《左传》)而无卑湿之地,况腠理致密,外邪难侵,而有此疾者何也?盖多饮乳酪醇酒,水湿之属也,加以奉养过度,以滋其湿水之润下,气不能 之,故下疰于足 ,积久而作肿满疼痛,此饮之下流之所致也,岂可与南方之地同法而治哉。当察其地势高下,详其饮食居处,立为二法,一则治地之湿气,一则治饮气之下流,随其气宜,用药施治,使无疾之苦,庶几合轩岐之旨哉。(《宝鉴》)(按《玉机》引《医学发明》) 香港脚之因有二∶一则自外而感,一则自内而致也。自外而感者,以阴寒水湿雨露之气,或坐卧湿地,致令湿邪袭人皮肉筋脉,而凡清湿袭虚,则病始于下,致为腿足之病,此外因也。自内而致者,以肥甘过度,酒醴无节,或多食乳酪湿热等物,致令热壅下焦,走注足胫,而日渐肿痛,或上连手节者,此内因也。然在古人,谓南方卑湿,病多外因,北方嗜酒酪,病多内因,此固一说;然北方亦有寒湿,南方岂少酒湿,此固不必分南北。(《景岳》)(按∶《纲目》、《准绳》并论以人论之,不必以南北分寒热,盖张氏所本。) 妇人香港脚因血虚 观乎香港脚,皆由肾虚而生;然妇人亦有病香港脚者,必因血海既虚,宿怀嗔恙,复感悲伤,遂成斯疾,今妇人病此者甚众,则知妇人以血海虚而得之,与男子肾虚类矣。治妇人之法,与男子用药固无异,但兼以治忧恚药,无不效也。(《济生》) 脉候 《短剧方》云∶脉浮大者病在表,沉细者病在里。脉浮大紧快者,三品之中最恶脉也。(《医心》) 病既入脏(《千金》作风毒之气入人体中),其脉有三品,内外证候相似,但脉异耳。若病患脉得浮大及缓(《千金》作而缓),宜服续命汤两剂;若风盛,宜作越婢汤,加术四两。若脉转快而紧(《千金》作若脉浮大紧转快),宜服竹沥汤。脉微而弱,宜服风引汤二三剂(《圣惠方》曰∶脉微而弱者,经言自瘥)按∶此盖本于苏氏),此皆多是因虚而得。若大虚乏气短,可以间作补汤,随病体之冷热而用。若未愈,更作竹沥汤。 若病患脉浮大而紧快,此是三品之最恶脉。脉或沉细而快者,此脉正与浮大紧者同是恶脉。浮大者病在外,沉细者病在内,治亦不异,当消息以意耳。其形或尚可,而手脚未及至弱,数日之内,上气即死。如此之脉(《千金》此下曰∶往往有人得之,无一存者),急服竹沥汤日一剂,汤势恒令相及,勿令半日之内无汤也。(《病源论》)(按∶此说宜录于治例中,然今有取论脉,故揭于斯。) 按《短剧》、《集验》香港脚脉三种,以缓脉为轻,沉紧为次,洪数者为下。自三十年凡见得此病者数百,脉沉紧者多死,洪数者并生,缓者不疗自瘥。(《外台》引苏长史) 凡香港脚虽复诊候多涂,而三部之脉,要须不违四时者为吉,其逆四时者勿治,余如《脉经》所说。(《千金》) 证状 香港脚之病,先起岭南,稍来江东,得之无渐,或微觉疼痹,或两胫小满,或行起忽弱,或小腹不仁,或时冷时热,小便秘涩,喘息气冲喉,气急欲死,食呕不下,气上逆者,皆其候也。不即治,转上入腹,便发气,则杀人。(《肘后》)(按∶小便秘涩以下五句,原文所无,今后《千金》补入。又小满《千金》作肿满。) 凡香港脚病,皆由感风毒所致。得此病多不即觉,或先无他疾而忽得之,或因众病后得之。初甚微,饮食嬉戏气力如故,当熟察之。其状自膝至脚有不仁,或若痹,或淫淫如虫所缘,或脚指及膝胫洒洒尔,或脚屈弱不能行,或微肿,或酷冷,或痛疼,或缓纵不随,或挛急,或至困能饮食者,或有不能者,或见饮食而呕吐,恶闻食臭,或有物如指发于 肠,径上冲心,气上者,或举体转筋,或壮热头痛,或胸心冲悸,寝处不欲见明,或腹内苦痛而兼下者,或言语错乱有善忘误者,或眼浊精神昏愦者,皆此病之证也。若治之缓,便上入腹,入腹或肿或不肿,胸胁满,气上便杀人,急者不全日,缓者或一二三月。初得此病,便宜速治之,不同常病。(《病源论》) 凡香港脚病,皆由感风毒所致。得此病多不令人即觉,会因他病,一度乃始发动,或奄然大闷,经三两日不起,方乃觉之。诸小庸医,皆不识此疾,漫作余病治之,莫不尽毙。故此病多不令人识也,始起甚微,食饮嬉戏气力如故,惟卒起脚屈弱不能动,有此为异耳。(《千金》) 夫有脚未觉异,而头项臂膊已有所苦;有诸处皆悉未知,而心腹五内已有所困。又风毒之中人也,或见食呕吐,憎闻食臭,或有腹痛下痢,或大小便秘涩不通,或胸中冲悸,不欲见光明,或精神 愦,或喜迷忘,语言错乱,或壮热头痛,或身体酷冷疼烦,或觉转筋,或肿或不肿、或 腿顽痹,或时缓纵不随,或复百节挛急,或小腹不仁,此皆香港脚状貌也,亦云风毒香港脚之候也。 其候难知,当须细意察之。不尔,必失其机要,一朝病成,难可以理。妇人亦尔,又有妇人产后春夏取凉,多中此毒,宜深慎之。其热闷掣 ,惊悸心烦,呕吐气上,皆其候也。又但觉脐下冷痛, 然不快,兼小便淋沥,不同生平,即是香港脚之候。顽弱名缓风,疼痛为湿痹。(同上) 治风毒病,初得似时行毒病,而脉浮缓,终不变快,此不治,或数日而死,或十日而死,或得便不识人,或发黄,或发斑,或目赤,或下部穿烂者,此最急,得之即先服续命汤一剂,续服葛根汤、麻黄汤下之。若故不折,更与续命汤两三剂,必瘥。此病大急,常令汤势相接,不可使半日阙汤,即便杀人。(同上)(按∶麻黄汤系续命汤变方,葛根汤盖非仲景方,亦可推知。) 此诸香港脚(此上文见源由条),皆令人脚胫大,脚趺肿重,闷甚上冲心腹,满闷短气。中间有干湿二香港脚,湿者脚肿,干者脚不肿,渐觉枯燥,皮肤甲错,须细察之。若先觉心腹胁肋刺痛,胸背满闷,吃食之后,此状尔加,时时气短,手脚沉重,骨髓疼,多喝气,每食诸粘腻陈败臭物,即诸状转剧,此即饮气下流而成香港脚者。(《外台》引许仁则) 干香港脚者,头痛腰脚酸疼,心间躁闷干渴,食饭粥饮药立吐,却遍出(疑身)汗出气喘者是。(《鸡峰》) 肿不肿 (干湿之称,见疑前款。) 凡人久患香港脚不自知,别于后因有他病发动,治之得瘥后,直患吐呕而复脚弱。余为诊之,乃告为香港脚。病者曰∶某平生不患脚肿,何因名为香港脚。不肯服汤,余医以为石发,狐疑之间,不过一旬而死。故香港脚不得一向以肿为候,亦有肿者,有不肿者。其以小腹顽痹不仁者,脚多不肿。小腹顽后,不过三五日,即令人呕吐者,名香港脚入心,如此者死在旦夕。凡患香港脚,到心难治,以其肾水克心火故也。(《千金》) 冷热等五种 问曰∶何故得者有冷有热?答曰∶足有三阴三阳,寒中三阳,所患必冷,暑中三阴,所患必热,故有表里冷热。冷热不同,热者治以冷药,冷者疗以热药,以意消息之。脾受阳毒即热顽,肾受阴湿即寒痹。(《千金》) 凡此有五种∶冷香港脚,热香港脚,平平香港脚,大虚香港脚,大实香港脚。(《外台》引苏) 肥瘦难易 其人木黑瘦者易治,肥大肉浓赤白者难愈;黑人耐风湿,赤白不耐风;瘦人肉硬,肥人肉软,肉软则受疾至深,难已也。(《千金》) 香港脚似伤寒 头疼身热,支节痛,大便秘,或呕逆而脚屈弱者,此名香港脚也。伤寒只传足经,不传手经。地之寒暑风湿皆作蒸气,足常履之,遂成香港脚,所以病证与伤寒相近。(《活人书》)(按∶此说本于通真子《伤寒括要》) 四气偏胜 外证自汗走疰为风胜,无汗疼痛挛急为寒胜,肿满重着为湿胜,烦渴热顽为暑胜。四气兼有,但推其多者为胜。(《三因》) 别证诸说 男子妇人初患香港脚,其病寒热,或头痛,忽然脚弱,有筋一条,自脚胫骨至臀及腰而起作痛,皆因风寒暑湿之气相感而成。(《得效》) 《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又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盖脾主四肢,足居于下而多受其湿,湿郁成热,湿热相搏,其病作矣。是以先从气冲穴隐核痛起,及两足胫红肿,或恶寒发热,状若伤寒,筋挛掣痛,是其候也。或一旬或半月,复作如故,渐渐而致于足筋肿大如瓜瓠者,多有之矣。东南卑湿之地,比比皆是;西北高燥之方,鲜或有之。原其所由,非止一端,有从外感而得者,有从内伤而致者,所感虽有内外之殊,其为湿热之患则一也。(《正传》) 轻者止于足痛,重者由足痛入阴器,抵小腹,历胁肋上头,又重者则香港脚冲心,误治立死。(《苍生司命》) 香港脚之疾,多生于水湿,亦有夹风夹寒夹暑者。其发时则或肿或痛,湿热胜者成水泡疮,或成赤肿丹毒,或如疝气攻上引下,皆宜审脉验证,详悉内外血气虚实而分治之。(《医彀》) 香港脚乃肾火挟湿,见于皮肉,红肿如云痕,或隐见红色,按之热且痛者是也。红肿自足起,渐行至股,其势必上升,升至心者不治。急宜治之,勿令上升为妙。(《订补明医指掌》) 湿香港脚一证,始初甚微,人皆认为内外 疮,治不合,因渐重,则中陷边突者有之,四旁紫黯龟拆者有之。 此毒已攻透外,无服走肌充皮等剂,其疮愈添愈开。只宜以荷叶心、 本或甘松煎汤淋洗,收其湿,拔其毒,仍服宣麻飞步丸,疮口自然渐敛。不可以紧药急收,疮口急合,毒却上攻,为祸亦急。疮虽可恶,却无入腹攻胃冲心之危,为可喜。(《续易简后集》)(按∶香港脚生疮,既见《外台》引萧亮,及《圣惠方》,宜考。) 香港脚,跟注一孔,深半寸许,每下半日疼异常,此乃脚气注成漏,以人中白于火上 ,中有水出,滴入疮口。(《要诀》) 道士王裕曰∶有忽患脚心如中箭,发歇不时,此肾之风毒,泻肾愈。(《医说》引《泊宅编》) 死证 《葛氏方》云∶脚弱满而痹。至少腹而小便不利,气上者死。(《医心》) 凡小觉病候有异,即须大怖畏,决意急治之。伤缓气上入腹,或肿或不肿,胸胁逆满,气上肩息,急者死不旋踵,宽者数日必死,不可不急治也。但看心下急,气喘不停,或自汗数出,或乍寒乍热,其脉促短而数,呕吐不止者,皆死。(《千金》)(按∶《圣惠》更有上气脉数不得卧者死。) 香港脚之病,传于心肾,则十死不治。入心则恍惚忘谬,呕吐,食不入,眠不安宁,口眼不定,左手寸口脉乍大乍小、乍有乍无者是也。入肾则腰脚俱肿,小便不通,呻吟不绝,目额皆见黑色,气时上冲胸腹而喘,其左手尺中脉绝者是也。切宜详审矣。(《中藏经》) 治不得大补大泻 凡香港脚之疾,皆由气实而死,终无一人以服药致虚而殂。故香港脚之人,皆不得大补,亦不可大泻,终不可畏虚,故预止汤不服也,如此者皆死不治也。(《千金》) 治须顺四时 夫疗香港脚者,须顺四时,春秋二时,宜兼补泻,夏时疾盛,专须汗利,十月以后,乃用补药,虽小小变通,终不越此法。(《外台》引苏) 凡患香港脚者,虽苦虚羸,不得多服补药,服之胪胀,非泻不瘥,但益虚羸也。唯冬月得用补药,如冬月仍患气不除者,亦不得服之,可斟酌此。大都患气寻常须微利,但不得大利益虚耳。凡脚顽至冬则定者多,所以然,冬肾王,王则不受邪,所以腰脚得利也。(同上) 入冬以后,须量人之盛衰,微加滋补;不然则气血日衰,必使年年遇蒸热而作,理之必然也。(《济生》) 禁吐 凡香港脚上冲心者,不宜吐之。(《医心方》引《医门方》) 禁淋洗 服补药与用汤淋洗者,皆医之大禁也。(《活人书》) 最忌用热药蒸泡,恐逼邪气入于经络,为难治也。(《集成》) 最忌补剂及淋洗,并冷草药摊罨。若犯此禁,则毒瓦斯入心,小腹顽痹不仁,或气喘呕吐。(《岭南卫生方・附录》) 《活人书》云∶凡香港脚服补药及用汤渫洗者,皆医之大禁也。《发明》谓此为南方外感湿气乘虚袭人为肿痛而言,非为北方内受湿气注下肿痛而言也。盖湿气不能外达,宜淋渫开导泄越其邪也。(《玉机》) 续生诸病治法 夫因患香港脚续生诸病者,则以诸药对之。或小便不利,则以猪苓、茯苓及诸利小便药治之。大便极坚者,则以五柔麻仁丸等治之。遍体肿满成水病者,则取治水方中诸治水之药治之。余皆仿此,更无拘忌。(《千金》) 外发诸方 越婢汤,治风痹脚弱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白术(四两) 大附子(一枚)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五枚) 上七味 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再沸,掠去沫,入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覆取汗。(《胡洽方》只五味。若恶风者,加附子一枚。多淡水者,加白术四两。)(《千金》) 小鳖甲汤,治身体虚胀如微肿,胸心痞满,有气壮热,小腹浓重,两脚弱方。 鳖甲 黄芩 升麻 麻黄 羚羊角 桂心 杏仁(各三两) 前胡(四两) 乌梅(二十枚) 薤白(三十枚)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此常用,若体强壮欲须利者,加大黄二两。(同上) 犀角麻黄汤方。(按∶又大犀角汤,疗香港脚毒冲心,变成水,身体遍肿,闷绝欲死。方后曰∶若服汤竟不下,气急不定,仍服后犀角麻黄汤。) 犀角 麻黄 防风 独活(崔氏用茯苓) 防己 芎 白术 当归 羚羊角(崔氏用附子) 黄芩(各二两) 石膏(四两) 生姜 甘草 杏仁(崔氏用细辛) 桂心(各三两) 上十五味 咀,以水二斗,煮麻黄去沫,取汁八升,下药煎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讫覆取汗。 若不瘥,五日后更一剂,取汗同前。(同上) 附子汤,治湿痹缓风,身体疼痛如欲折,肉如锥刺刀割方。 附子(三枚) 芍药 桂心 甘草 茯苓 人参(各三两) 白术(四两) 上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同上)(按∶此仲景方加桂心、甘草。) 六物附子汤,治四气流注于足太阴经,骨节烦疼,四肢拘急,自汗短气,小便不利,恶风怯寒,头面手足时时浮肿。 附子(炮去皮脐) 桂心(各四两) 白术(三两) 甘草(炙二两) 防己(四两) 茯苓(三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七片,煎七分,去滓温服。(《三因》)(按∶仲景甘草附子汤,《千金》名四物附子汤,曰∶体肿者,加防己四两。悸气小便不利,加茯苓三两。今陈氏合为一方也。) 风湿汤,大治风寒湿痹香港脚,筋挛着床,不能行步。(大名竹赵二方) 附子(炮去皮) 白术 甘草 当归(焙) 防风 桂枝 薏苡仁(各一两) 乳香 没药 茯苓(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盏半,煎至七分,和滓温服食前,日三夜一。(《施丸端效方》) 治香港脚,五积散,每服加槟榔一枚切碎,根据法同煎,服药了,用被盖覆,令腿股间出少汗为佳。(《是斋》) (按∶《易简》香港脚加茱萸、木瓜云云,又《要诀》香港脚迫肺,令人喘嗽,宜小青龙汤,每服加槟榔一钱重煎服。其意相近。) 加味败毒散,治三阳经香港脚流注,脚踝上 热赤肿,寒热如疟,自汗恶风,或无汗恶寒。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枳壳(麸炒去 ) 桔梗 甘草(炙) 人参 茯苓 川芎 大黄(蒸) 苍术(米泔浸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姜三片,薄荷一头,煎七分,去滓热服,不过二服愈。皮肤瘙痒赤疹,加蝉蜕煎。(《三因》)《朱氏》败毒散加木瓜,专治香港脚。(按∶五积散、败毒散,并系类证之治,姑存之。) 内疏急治诸方 茱萸汤,治香港脚入腹,困闷欲死,腹胀方。(苏长史方) 吴茱萸(六升) 木瓜(两颗切) 上二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进一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即瘥,此起死人方。(《千金》)又方,加青木香三两,犀角屑二两,亦云此汤起死人。(《外台》)《圣惠》治脚气冲心,闷乱不识人,手足脉欲绝,于本方加槟榔、生姜(《得效》名木瓜茱萸汤)。又治湿香港脚上攻,心神闷乱,不能下食。于本方加槟榔、木香为末,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温酒下三十丸。《三因》茱萸丸(即本方),等分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酒饮任下。 唐侍中疗苦香港脚攻心,此方甚散肿气,极验。 大槟榔(七枚合子碎) 生姜(各二两) 橘皮 吴茱萸 紫苏 木瓜(各一两) 上六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三合,分再服。(《外台》)又苏恭寻常气满三日两日服一剂汤,于本方去紫苏、木瓜,加浓朴。又苏恭肿满小便少者紫苏汤,于本方(紫苏茎)去吴茱萸、木瓜,加甘草。又许仁则曰∶但觉脚肿疼闷沉重,有时缓弱,乍冲心腹满闷,小腹下不仁,有时急痛,吴茱萸汤,于本方去木瓜,加桂心。《圣惠》治香港脚,心腹胀满,烦闷喘促,槟榔散,于本方,去吴茱萸,加猪苓、桑根白皮。又治妇人香港脚冲心,闷乱不识人,于本方去生姜,加松木节,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次入童子小便二合,更煎三两沸,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万安方》《卫生良剂方》槟茱汤,治风湿毒瓦斯中于足经,遂为香港脚下注,两脚肿胀疼痛,履地不得,及内攻心腹,手足脉绝,闷乱烦喘,气不得息,极有神效。此药大能散肿下气(即本方)。(此方宜与次缓治方木瓜散、槟榔汤互参。) 《广济》疗香港脚急上冲心,闷欲死者方。 槟榔仁(三颗细末) 生姜汁(三合) 童子小便(二升新者不须暖) 上三味搅顿服,须臾即气退,若未全瘥更服,最佳利三两行,无所忌。(《外台 》)《近效》救香港脚冲心,此方甚效,槟榔仁六颗,上一味捣筛,取童子小便半升微温,和末强半顿服。如一炊久不转动,更取半准前服令尽,得通即好,甚良。(同上)(《本草》引《广利方》同)治湿香港脚上攻心胸,喘促闷绝,槟榔二两,吴茱萸三分,为散,每服用童子小便一小盏,入生姜汁一茶匙,暖令温,不计时候调下二钱。(《圣惠》) 又疗香港脚,心烦闷气急,卧不安方。 半夏(一升汤洗去滑) 生姜(八两) 桂心(三两) 槟榔仁(一两半末)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减半,内槟榔仁末,煎取二升八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服后相去如人行五六里,进一服。(《外台》)利结,加大黄,增槟榔,以微利为度。加木瓜二两,尤有神验。(《万安方》) 文仲香港脚冷毒闷,心下坚,背膊痛,上气欲死者方。 吴茱萸(三升) 槟榔(四十枚去皮取碎) 青木香(二两) 犀角(三两屑) 半夏(八两汤洗) 生姜(六两)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大效。破毒瓦斯尤良。(同上) 《必效》疗香港脚方。 大半夏(三两净削去皮) 生姜汁(三升) 上二味,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空腹一服尽,每日一剂,三剂必好。(同上)又文仲疗香港脚入心,闷绝欲死者。(即本方,生姜汁煮,不用水。) 唐柳柳州纂《救三死方》云∶元和十二年二月,得香港脚,夜半痞绝,胁有块,大如石(《鸡峰》作得干脚气,夜半痞绝,左胁有块如大豆),且死,因大寒不知人三日,家人号哭。荥阳郑洵美传杉木汤,服半食顷,大下,三下气通块散。杉木节一大升,橘叶切一大升,北地无叶,可以皮代之,大腹槟榔七枚,合子碎之,童子小便三大升,共煮取一大升半,分两服。若一服得快利,即停后服。(《证类本草》)《续易简后集》曰∶伫见毒胜,痰逆闷绝,喘急汗流,昏塞搐搦,咬齿上视,致垂死者,惟杉木节汤为至妙,百发百中,垂死复生。 治香港脚冲心,烦闷气喘,坐卧不得方。 黑豆(一合) 生姜(一两) 杉木节(一两) 沉香(一两) 紫苏茎叶(二两) 槟榔(二两) 童子小便(三升) 木瓜(二两干者) 上件药细锉,先炒黑豆、生姜令熟,后入小便并诸药,煎至二升去滓,不计时候,暖一小盏服。(《圣惠》) 若觉此证(按∶此上文全取《肘后》,见前证状中,宜阅),先与犀角旋复花汤方。 犀角 旋复花(各二两) 橘皮 茯苓 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一枚) 香豉(一升) 紫苏茎叶(一握) 上八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之,以气下小便利为度。(崔氏名小犀角汤,如其不下,服后大犀角汤。)(《千金》)又大犀角汤,疗香港脚毒冲心,变成水,身体遍肿,闷绝欲死者,于本方加白术、桂心、防己、黄芩、前胡、桑白皮。《圣惠》治瘴毒香港脚,初觉呕逆烦闷,头昏不食方,于本方去大枣,加木香、槟榔、半夏、甘草。(又治干香港脚欲发,恶心头旋,吐痰水,旋复花散,亦此类方。)《鸡峰》传信散,疗风毒,腰脚无力,肿痛腹胀,心烦闷,气上冲咽喉,头面浮肿,呕逆之候,于本方加桑白皮。 治香港脚冲心,烦闷喘促,脚膝酸疼,神思昏愦,宜服沉香散方。 沉香(一两) 赤芍药(一两) 紫苏茎叶(一两) 木通(一两锉) 诃黎勒皮(一两) 槟榔(一两) 红雪(二两)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又治妇人香港脚忽发,冲心闷乱,四肢烦疼,犀角散,于本方去沉香、木通、诃黎勒、吴茱萸,加犀角、赤茯苓、木香、红蓝花。(按∶此二方俱去芍药为宜。又木香散方中用紫雪。) 沉香降气汤,患香港脚人,毒瓦斯上冲,心腹坚满,肢体浮肿者,尤宜服之。(《和剂》)(方见《诸气》中) 崔氏疗香港脚,毒遍内外,烦热,口中生疮者方。服紫雪,强人服如两枣大,弱者减之,和水服,当利热毒。(《外台》)(按∶又引苏恭同)紫雪方,鉴真云∶若香港脚冲心,取一小两和水饮之。(《医心》)大烦躁者,紫雪最良。(《活人书》)(按∶此本于《伤寒括要》。) 茱萸散,治香港脚心闷不通,及干霍乱等方。 炼成朴硝(一斤) 茱萸末(八两) 上相和捣罗调匀,以不津瓷器贮之,凡患服一匙匕。(《千金月令》) 三将军丸,治香港脚入腹冲心,大便不通。 吴茱萸(去皮枝汤泡) 宣木瓜(去 ) 川大黄(等分) 上为细末,米糊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粳米枳壳煎汤吞下。未应,加丸数再服,以通为度。(《澹寮》) (按∶此方本出《续易简方后集》。) 搜风丸,治香港脚肿痛,大便不通。 大黄(半两) 槟榔(半两) 枳实(半两) 黑牵牛(一两生) 上为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汤下,食前。(《仁存孙氏方》) 若香港脚之患,入腹冲心,或见呕逆之证,无法可疗,《千金》以大黄利之。大黄性寒,病既深入,必难导达,是速其呕吐也。不若用养正丹或黑锡丹、来复丹之类,煎降气汤咽下。更须多服,以大便通利为度。香港脚无补法,此有利性,即非补药,服之无疑。(《易简》)(养正丹、黑锡丹方见《中风》中,降气汤即苏子降气汤。) 甘草汤,治脚弱,举身洪肿,胃反,食谷吐逆,胸中气结不安而寒热,下痢不止,小便难。 甘草 人参(各一两) 半夏(一升) 桂心 蜀椒(各三两) 小麦(八合) 大枣(二十枚) 生姜(八两) 吴茱萸(二升)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小麦取一斗,去小麦,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为六服。(《千金》)又半夏汤,治香港脚上入腹,腹急上冲胸,气急欲绝。于本方去小麦、大枣、生姜、吴茱萸,加干姜、细辛、附子,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初稍稍进,恐气冲上格塞不得下,少少服,通其气耳。(按∶此二方无类可属,盖其意主在温散,而上冲呕逆一时或有宜此者,仍附于兹。先教谕尝用《千金》治痰饮半夏汤,半夏、生姜、附子、吴茱萸四味方,以治冲心危证,大奏奇验,即此方之单捷者也。《千金》又有紫苏子汤,治脚弱上气,《和剂》苏子降气汤是,然卢祖常论之曰∶香港脚初发,早服亦可成功,若曰入腹攻胃冲心,略难觊效云云。此言信然,今仍举其方于咳嗽中,兹不录入。) 内疏缓治诸方 治香港脚春夏防发,宜服此疏风调气槟榔散方。 槟榔(一两) 独活(半两) 赤茯苓(半两)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羚羊角屑(半两) 沉香(半两)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芎 (半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圣惠》) 三和散,治香港脚上攻,胸腹满闷,大便不通。(《和剂》)《究原方》治香港脚发肿,大便涩气满,《局方》三和散,加大黄煎服。(《万安》)香港脚稍愈,可服沉香三和散,不特愈时服之,病香港脚常服尤妙。(《经验良方》) 木瓜散,治香港脚冲心,胸膈痞滞烦闷得效方。 大腹(一个) 紫苏(一分) 干木瓜(一分) 甘草(一分炙) 木香(一分) 羌活(一分) 上件药细锉为饮子,分作三服,每服用水一升,同煎至三合,通口服之。(《传家秘宝》)《活人》大腹用皮。《奇效》木瓜汤,于活人方中,加茯苓、陈皮。 轻者与香苏散,加干木瓜、槟榔、生姜煎服,然后随证治之。(《管见良方》) 《和剂方》香苏散,加槟榔、木瓜,名槟苏散,治风湿脚痛,疏通气道。 紫苏 香附子(各二两) 陈皮 甘草 槟榔 木瓜(各一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葱煎服。(《大成》)《经验良方》槟苏散,凡觉香港脚初发,先服此药,去风湿及损郁气脉,多服不伤人(即本方)。大便秘滞,加大黄二钱半。《济生》槟榔汤,治一切脚痛,顺气防壅,于本方加五加皮。如大便秘结,虚弱者加枳实,壮盛者加大黄。 钝斋彭先生传神效槟苏散,治香港脚如神。 槟榔(三钱) 苏叶梗 防风 羌活 当归 木瓜(各二钱) 乳香 没药(各一钱半) 上为末,分二服,每服姜葱各五,酒二碗,煎八分,入片糖一指大(《试效要方》砂糖一片,如指大)溶化,热空心服,酒随量饮,醉为度。绵被盖脚痛处,待药力寻到痛处,汗出避风,以有汗为愈。(《普济良方》) 主香港脚大便涩方。 大黄(五两) 大麻仁(三两熟研) 上捣罗大黄为末,和麻仁以蜜为丸,酒下五丸,渐加至十五、二十丸,微利为度。气胀手脚肿,加槟榔一两,人参末一两。(《千金月令》) 渗利涤泻诸方 崔氏疗香港脚遍身肿方。 大豆(三大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豆) 桑根白皮(一握切) 槟榔(二七枚碎) 茯苓(二两切) 上四味,将三物以前豆汁浸经宿,煮取二升,绞去滓,添酒二合内药中,随多少服之。或不利即更服,利多量减服之。(《外台》)又文仲疗香港脚满,小便少者,于本方去茯苓。若冷胀,加吴茱萸二升,生姜二两。 《圣济》治一切风毒香港脚软脚等,黑豆饮,于本方去茯苓,加郁李仁。 苏恭防己汤,主通身体满,小便涩,上气,上下痰水。不能食,食则胀者方。 桑白皮(五两切) 大豆(五升以水三斗并桑白皮煮取一斗去滓) 防己 橘皮 赤茯苓 麻黄(去节各三两) 生姜(五两) 旋复花(一两) 杏仁(八十枚去尖皮两仁碎) 紫苏茎叶(二两切) 上十味切,以前件药汁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身弱者分为五服,相去六七里久,微覆,当大汗,小便利,肿气消下。冷多,加茱萸四两,热多,加玄参四两。忌酢物。(《外台》) 唐风引汤,疗痹满上气,遍身胀,膝疼,并去风湿痛方。 大豆(三升) 附子(三两炮) 枳实(炙) 泽泻 橘皮(各四两) 甘草(炙) 茯苓 防风(各二两) 上八味切,以水二斗,酒二升,煮大豆取一斗,去滓内药,煮取三升,分三服,三剂肿消,去大豆、泽泻,更服三剂瘥。(同上) 治湿香港脚,通身浮肿,小便不利,气壅烦闷,腹胁连膀胱虚胀,上气喘促,坐卧不得、宜服汉防己散方。 汉防己(三分) 桑根白皮(一两锉) 泽泻(半两) 赤茯苓(半两) 木通(三分锉) 郁李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微炒) 猪苓(三分去黑皮) 槟榔(一两) 紫苏茎叶(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 又治香港脚肿满,小便不利,喘促不食,汉防己散,于本方去泽泻、郁李仁。 治香港脚,大小便秘涩,膀胱气壅,攻心腹妨闷,宜服泽泻散方。 泽泻(三分) 赤茯苓(三分)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 木通(一两锉) 猪苓(一两去黑皮) 槟榔(一两) 牵牛子(二两微炒)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用水煎生姜葱白汤,调下二钱,日二三服,以利为度。(同上) 《近效》疗香港脚冲心,肺气气急,及水气卧不得,立验方。 曹州葶苈子(四分,好者纸上熬令紫色,别捣如膏,纸裹,两瓦子合,床脚下压去油。) 杏仁(四分,去尖皮两仁,切碎,纸上熬令黄,捣如膏。) 甘草(四分炙) 海蛤(四分别研如面) 郁李仁(四分去皮尖如麻子仁别捣) 汉防己(五分) 吴茱萸(二分) 槟榔仁(六分) 大黄(七分) 上九味捣筛为散,合研令调和,取蒸饼中枣膏二分去皮,搅和白蜜少许,更于臼中捣一千二百杵方止,空腹一服十五丸,如梧子,渐渐加至下泄为度。服良久,待丸散后可食。(《外台》) 崔氏疗香港脚,及腰肾膀胱宿水,及痰饮,桃花散方。 收桃花阴干,量取一大升,但随虚满,不须按捺,捣为散,纱罗下之,温清酒和,一服令尽,通利为度。(同上) 滋养诸方 三阴受寒湿,着于脚膝上,枯瘦色淡,小腹不仁,腹急疼痛,上气喘急,八味丸加沉香。(《医通》) 治肝肾风虚气弱,脚膝不可践地,腰脊疼痛,风毒流 下经,行止艰难,小便余沥,思仙续断丸。 思仙木(即杜仲也,去皮锉,炒令黑,五两。) 五加皮 防风(去叉股) 薏苡仁 羌活(洗去土) 川续断(洗锉焙干) 牛膝(洗锉焙,酒浸一宿,再焙,各三两。) 萆 (四两) 生干地黄(五两) 上细末,好酒三升,化青盐三两,用大木瓜半斤,去皮子,以盐酒煮木瓜成膏和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温酒盐汤下。膏子少,益以酒糊。(《本事》)《鸡峰》思仙丸,于本方加干蝎、天麻、白术。《和剂》思仙续断丸,于本方去五加皮、羌活、地黄,加川乌头。 去风,补血益气,壮筋骨,强脚力,虎骨酒。 虎胫骨(真者酒浸酥炙) 萆 牛膝(洗净锉焙酒浸一宿再焙) 仙灵脾 薏苡仁 熟干地黄(酒洗九蒸九曝焙干秤各二两) 上细锉,绢袋盛,浸酒二斗,饮了一盏,入酒一盏,可得百日。妇人去牛膝。(《本事》)(按∶《千金》虎骨酒,单用一味) 四斤丸,治体虚气弱,风寒湿毒客于经络,血脉凝滞,腰腿沉重,筋骨缓弱,四肢酸疼,麻痹不仁,间或肿痒,脚膝无力,隐痛拘挛,不能履地,一切久新诸肿香港脚悉治之。 宣州木瓜(去 切焙干) 牛膝(去芦切) 苁蓉(洗净切焙) 天麻(去芦细锉各一斤) 以上四味,如前修事了,用无灰酒五升浸,春秋各五日,夏三日,冬十日足,取出焙干,再入虎骨一两,附子二两炮去皮脐。 上同为细末,用浸前药酒,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煎木瓜酒下,或盐汤吞下,食前服。(《和剂》)《叶氏》增添四斤丸,于本方(虎骨八两,余同)去附子,加没药四两,川乌头四两,炼蜜和丸。《杨氏》五斤丸。于《叶氏》方加山药。《济生续方》加味四斤丸,于《叶氏》方加乳香。(《三因》加味四斤丸,见《痿》门) 湿热香港脚治方 中书粘合公,年四旬有余,躯干魁梧。丙辰春,从征至扬州北之东武隅,香港脚忽作,遍身肢体微肿,其痛手不能近,足胫尤甚,履不任穿,跣以骑马,控两镫而以竹器盛之,以困急来告。予思《内经》有云饮发于中, 肿于上。又云诸痛为实,血实者宜决之。以三棱针数刺其肿上,血突出高二尺余,渐渐如线,流于地约半升许,其色紫黑,顷时肿消痛减,以当归拈痛汤重一两半服之,是夜得睡,明日再服而愈。(《宝鉴》)(按∶《类案》引东垣有廉平章治验,与此相近,不录) 当归拈痛汤,治湿热为病,肢体烦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下疰于胫,肿痛不可忍。 甘草(炙) 茵陈蒿(酒炒) 酒黄芩 羌活(各半两) 防风 知母(酒洗) 猪苓(去皮) 泽泻当归身(各三钱) 苦参(酒洗) 升麻 黄芩(炒) 人参 葛根 苍术(各二钱) 白术(一钱半) 上 咀,每服一两,水二盏半,先以水拌湿,候少时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待少时美膳压之。(同上) (按∶此方亦出《兰室秘藏》。《统旨》曰∶北方香港脚,古虽原其情,而治法无所见,惟罗氏尝以当归拈痛汤治之,上下分消其湿,使壅滞之气得宣通也。) 灸法 凡香港脚,初得脚弱,使速灸之,并服竹沥汤,灸讫可服八风散,无不瘥者,惟急速治之。若人但灸而不能服散,服散而不灸,如此者半瘥半死。虽得瘥者,或至一二年复更发动。觉得便根据此法速灸之及服散者,治十十愈。此病轻者,登时虽不即恶,治之不当,根源不除,久久期于杀人,不可不精以为意。初灸风市,次灸伏兔,次灸犊鼻,次灸膝两眼,次灸三里,次灸上廉,次灸下廉,次灸绝骨。(《千金》)(原有详说宜考。又曰∶既得病后,毒瓦斯外满,则灸泄其气。) 崔氏∶若香港脚上入少腹,少腹不仁,即服张仲景八味丸,仍灸三里、绝骨。若脚数转筋,灸承山。若脚胫内稍不仁,灸三阴交。(《外台》) 苏∶诸毒瓦斯所攻,攻内则心急闷,不疗至死。若攻外,毒出皮肤则不仁,不仁者膏摩之差。若未出皮肤,在荣卫刺痛者,随痛处急宜灸三五炷即瘥,不必要在孔穴也。远方无药物处,急宜灸之,腹背手足诸要穴,皆能疗此病,纵《明堂》无正文,但随所苦,火艾彻处,痛便消散,此不可知也(按∶程衍道本,知上补不字)。 又候灸疮瘥后,瘢色赤白,平复如本,则风毒尽矣。若色青黑者,风毒未尽,仍灸勿止,待肢体轻乃休矣。(同上) 苏恭云∶若香港脚盛发时,自腰以上,并不得针灸,当引风气上则杀人。气歇以后,有余病者,灸无妨。唯冬月得灸,春夏不可灸,自风市以下固宜佳耳。(同上) 又若胸中气散,而心下有脉洪大跳,其数向下分入两髀股内,令人心急忪悸者,宜以手按捻小腹下两旁,接髀大斜文中,有脉跳动,盒饭文上,灸跳三七炷即定。灸毕皆须灸三里二十炷,以引其气下也。(同上) 《唐论》又若心胸气满,已灸身胫诸穴及服汤药,而气犹不可(程刻可改下),烦急欲死者,宜灸两足心下当中陷处各七炷,气即下。此穴尤为极要,而不可数灸,但极急乃灸七炷耳。凡灸不废汤药。药攻其内,灸泄其外,譬如开门驱贼,贼则易出;若闭户逐之,贼无出路,当反害人耳。(同上) 调摄法 凡香港脚之病,极须慎房室,羊肉牛肉鱼蒜,蕺菜菘菜,蔓菁瓠子,酒面酥油乳糜,猪鸡鹅鸭,有方用鲤鱼头,此等并切禁,不得犯之,并忌大怒。惟得食粳梁粟米,酱豉葱韭薤,椒姜橘皮。又不得食诸生果子酸酢之食,犯者皆不可瘥。又大宜生牛乳、生栗子矣。(《千金》)(按∶又《食治》门中,引扁鹊云∶患香港脚虚胀者,不得食甜瓠,其患永不除。) 苏∶生姜蒜豉当食大佳,不宜食面及羊肉萝卜蔓菁韭。酒醉房室,久立冷湿,船行水气,夏月屋中湿气热气,劳剧哭泣忧愦,如此等类,好使气发也。(《外台》) 又第一忌嗔,嗔即心腹烦,烦即香港脚发。第二忌大语,大语即损肺,肺损亦发动。又不得露脚当风入水,以冷水洗脚,脚胫尤不宜冷。(同上) 又昼日莫多卧,须力遨游,舒畅情性,以勿睡也。(同上) 又患香港脚,每旦早食任意饱,午后少食,日晚不食弥佳。(同上)(《宝鉴》此下曰∶恐伤脾胃营运之气,失其常度。况夜食则血气壅滞而行阴道,愈增肿痛。) 唐∶若头面及项,少似热气上,即露背膊取冷,勿使腰肾冷,其背膊冷,极浓着衣,须如此将息必渐瘥。 若不解将息,立见危殆困笃,转加易发,至损性命。洗面及脚,皆须热汤,小添冷水洗之。又不得食酸饭,不用乘马。若能步行,劳筋力,其香港脚自然渐瘥。(同上) 又凡香港脚病患不能永瘥,至春夏还复发动。夏时腠理开,不宜卧睡,睡觉令人按挪,勿使邪气稽留,数劳动关节,常令通畅,此并养生之要,拒风邪法也。寻常有力,每食后行五百步,罢倦即止,此脚中恶气随即下散,虽浮肿气不能上也。(同上) 患香港脚人,不可吃鲫鱼,甚验。(《琐碎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