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者,此不即病之伏气为患也。盖风木之气,内通于肝,肝木乘脾,脾气下陷,日久而成泄泻。经云:"邪气留连,乃为洞泄"。皆为伏气而成。然而尚有寒泻、火泻、暑泻、湿泻、痰泻、食泻等,本不因乎伏气,但为便于区别,亦分述如下。盖飧泄则完谷不化;洞泻则直倾于下;寒泄则脉迟溺白,腹中绵痛;火泻则脉数溺赤,阵痛阵泻;暑泻则烦渴面垢;湿泻则胸痞不渴;痰泻则时泻时止;食泻则暧气吞酸,泻下腐臭。腹泻之病,盖于斯矣。 《灵枢经》云:"春伤于风,夏生后泄肠 。"肠僻者,古之痢名也。夫痢:有风、寒、热、湿、噤口、水谷、休息、五色之分。均宜详辨。风痢:似肠风下血而有痛坠;寒痢:下稀水而清腥,腹痛甚;热痢:便似鱼脑而稠粘,窘迫而痛("窘":窘急。"迫":迫切。"窘迫而痛":是很急切,迫不及待的要解大便,而又腹痛,便不爽。);湿痢:色如豆汁,胸闷腹痛;噤口痢:下痢不食或呕不能食;水谷痢:糟粕脓血杂下;休息痢:时发时止;五色痢:脓血混杂而下。总之,痢症类型很多,宜分别治之。所谓夏生后泄肠 者,是指风痢而言。其余之痢,在夏为少,在秋为多。兹将诸痢特点分述如下 『总括』 春伤于风夏飧泄,春不即病夏成痢。 飧泄洞泻皆伏气,风木内通肝乘脾。 脾气下陷久成泻,分寒火暑湿痰食。 飧泄直倾洞完谷,寒泻腹痛溺白迟。 火泻阵痛溺赤数,暑泻烦渴面垢题。 湿泻胸痞口不渴,痰泻时泻而时停。 食泻嗳气酸腐臭,泄泻之别如斯矣。 肠 为痢有多型,风热寒湿噤口称。 水谷休息五色等,八者症象各区分。 风痛坠血肠风似,热痢窘痛鱼脑形。 寒痢清腥便稀水,湿痢豆汁闷腹疼。 噤口不食或痢呕,水谷糟粕便血脓。 休息时发而时止,五色脓血混杂成。 夏生后泄指风痢,余痢秋多夏少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