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实用书 > 中医名词词典 -- 经络、俞穴

俞穴

书名:《中医名词词典》  作者:

 

郄穴

郄(同郄Xi),含有孔窍或缝隙的意义。郄穴是指体内气血聚会于某些空隙处的重要穴位。其中除十二正经外,奇经中的阴跷、阳跷脉和阴维、阳维脉都有郄穴,一般多用于内脏急性痛症,其名称是:肝--中都小肠--养老心--阴郄大肠--温溜脾--地机膀恍--金门肺--孔最三焦--会宗肾--水泉阳跷--跗阳心包--郄门阴跷--交信胆--外丘阳维--阳交胃--梁丘阴维--筑宾

 

()

指在骨节之间部位的统称。有些穴位名称,也是根据这种解剖特点予以命名的。

 

阿是穴(天应穴,不定穴)

即“以痛为俞”,取穴的部位不是按照经络、经穴的位置,而是根据局部症状(疼痛及其它异常)的发生或被发现的部位进行针灸等治疗,如那里有病痛就在那里取穴,也就是患病局部的体表刺激点。(见《千金要》方卷二十九)。

 

八风穴

位于足背部,五个足趾间歧骨部中央,趾蹼边缘上,每侧四穴,左右共八穴,主治足部疼痛、麻木、红肿等症。

 

八会穴(会穴)

是古人概括了八个和全身某些生理机能有关的重要穴位,根据其不同的作用而命名的,其中包括:“气会”--擅中穴“血会”--隔俞穴“骨会”--大抒穴“筋会”--阳陵泉穴“髓会”--绝骨穴(即悬钟穴)“脉会”--太渊穴“脏会”--章门穴“腑会”--太仓穴(即中脘穴)

 

八邪穴

位于手背部、五个手指间的歧骨部中央,由拇指到小指依次叫做“大都穴”、“上都穴”、“中都穴”和“下都穴”。每侧四穴,左右共八穴。主治手指疼痛,脉木及头项强痛等症。

 

背俞

指位于背部脊柱两侧体表和五脏六腑生理、病理反应有密切关系的一些反应点(穴位)。它们都是脏腑经气输注的地方。即:心俞、心包俞、肺俞、肝俞、脾俞。肾俞、胆俞、胃俞、膀胱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

 

合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肘关节或膝关节的部位。《体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入为合。」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各处的江河会合流入大海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合穴,其名称是:肺--尺泽大肠--曲池心包--曲泽三焦--天井心--少海小肠--小海脾--阴陵泉胃--足三里肝--曲泉胆--阳陵泉肾--阴谷膀胱--委中手脚三阳经合穴:指下合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合治内府。」)。足三阳经合穴与五俞穴同(即太阳,委中;少阳,阳陵泉;阳明,足三里),手三阳经穴与五俞穴不同,其名称是:手太阳--下巨虚手少阳--委阳手阳明--上巨虚

 

华陀夹脊穴

位于背部正中线,两侧离脊椎棘突五分处,有两种取法:自第一颈椎至第四骶椎,各旁开五分左右各二十八穴,共五十六穴;自第一胸椎之下至第五腰椎之下为止,各旁开五分,左右各十七穴。共三十四穴,夹脊穴的临床适应范围较广,主要是调整内脏机能的紊乱,和治疗脊背部的局部症状。

 

肓之原

肓指心下隔上部位,肓之原是脏腑的原穴之一:指气海穴部位,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肓之原出于脖(勃央)」,脖即肚脐,这里指气海穴,在脐下一寸五分处。指关元穴。

 

会穴

即两条或两条以上经脉相互交会的部位。由于经脉的循行方向并不完全是直线的,而是曲折交错的,所以往往出现经脉交叉或相互邻接的情况,这种交叉和邻接的部位,这就是会穴。全身的会穴根据书籍记载统计约有一百多个。这些会穴因同时有多数经脉分布,所以可兼治数经的疾病。即八会穴的略称,参见该条。

 

经外奇穴

明代以后的医家按照传统的观念把不见于我国早期医书(《内经》、《甲乙经》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书)中的穴位统称为经外奇穴,实际上这些穴位都是我国历代针灸家不所发现的一些新穴位,近年来,在推广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又陆红发现了很多临床有效的新穴位,称之为新穴。

 

经穴

指分布在经脉体表循行路线上穴位的总称,其中包括十二正经的经穴和奇经中任、督二脉的经穴(即“十四经经穴”)。至于奇经中的其它六脉均没有专穴。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腕关节或踝关节附近。《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行为经。」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较大的河水迅速流行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经穴。其名称是:肺--经渠大肠--阳溪心包--间使三焦--支沟心--灵道小肠--阳谷脾--商丘胃--解溪肝--中封胆--阳辅肾--复溜膀胱--昆仑

 

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少商大肠--商阳心包--中冲三焦--关冲心--少冲小肠--少泽脾--隐白胃--厉兑肝--大敦胆--(足)窍阴肾--涌泉膀胱--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络穴(别络、别)

全身十五脉络各有一个穴位与经脉相联络。其中包括十四经脉发出的十四条络脉的穴位,和由脾脏分出的一条络脉的穴位,共十五个络穴。即:手太阴络(手太阴之别)--列缺穴;手少阴络(手少阴之别)--通里穴;手厥阴络(手心主之别)--内关穴;手太阳络(手太阳之别)--支正穴;手阳明络(手阳明之别)--偏历穴;手少阳络(手少阳之别)--外关穴;足太阴络(足太阴之别)--公孙穴;足少阴络(足少阴之别)--大钟穴;足厥阴络(足厥阴之别)--蠡沟穴;足太阳络(足太阳之别)--飞扬穴;足阳明络(足阳明之别)--丰隆穴;足少阳络(足少阳之别)--光明穴;任脉络(任脉之别)--尾翳穴(即鸠尾穴);督脉络(督脉之别)--长强穴;脾之大络--大包穴。

 

募穴

指位于胸腹部体表和脏腑生理、病理反应有密切关系的一些反应点(穴位)。它们都是脏腑经气聚集的地方。即:肺募--中府穴心募--巨厥穴肝募--期门穴脾募--章门穴胆募--京门穴心包募--膻中穴(一作天池)胆募--日月穴胃募--中脘穴小肠募--关元穴三焦募--石门穴大肠募--天枢穴膀胱募--中极穴

 

荣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足部的远端。《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溜(一作“流”)为荣。」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刚流出泉源时的细小水流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荣穴,其名称是:肺--鱼际肝--行间心包--劳宫肾--然谷心--少府大肠--二间脾--大都三焦--液门小肠--前谷胆--侠溪胃--内庭膀胱--通谷

 

十宣穴

位于十个手指尖端的正中,左右手共十个穴。常用于中风、中暑出现昏迷时的急救。

 

同身寸

针灸取穴的一种长度标准,均用患者本人体表的某些标志作为测量的单位,主要有四种方法。“中指阿身寸”:即让患者屈指,取其中指中节两侧横纹头的距离为一寸,进行测量。这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拇指同身寸”:即以患者拇指末节的横纹宽度为一寸;“目横寸”:即患者的目内眦角至外眦角为一寸;“夫”:就是在第二至五指合并时(即四横指)其横经的最大宽度为一夫(“夫”是古名,相当于近代取穴时所用的指横径单位)。

 

五俞穴(五腧穴)

也称“五输穴”,这是一些位于四肢远端(上肢在肘部以下,下肢在膝部以下)常用穴位的总称,其中属于五脏(五条阴经)的穴位各有五个俞穴,即井、荣、俞、经、合共二十五穴。左、右侧共五十穴。叫“脏俞五十穴”。用于六腑(六条阳经)的穴位各有六个俞穴,即在井、荣、俞、经,合穴之外,又加一个原穴,共三十六穴。左、右侧共七十二穴,叫“腑俞七十二穴”。这些穴位在临床上大多是此较常用和有效的穴位(《灵枢.本输篇》及《素问.气血论》)。

 

溪谷

“谷”和“溪”均指肢体肌肉之间相互接触的缝隙或凹陷部位。其中大的缝隙处叮做“谷”或“大谷”,相当十二经络循行的部位,小的凹陷处叫做“溪”或“小溪”相当全身三百六十五个经穴的部位。如《素问.气穴论》:「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又:「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素问.五藏生成篇》:「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

 

穴(穴位,穴道,气穴)

是经络气血在身体表面聚集、输注或通过的重点部位。它可以通过经络联系对身体内部脏腑的生理或病理变化产生一定的反应,也可以接受周围环境的各种剌激(如针、灸、按摩、指针、电针等)以达到调整体内机能的目的,从而获得治疗的效果。

 

俞穴

也叫“腧穴”或“输穴”。即广泛地指穴的总称,也即穴的别名。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或足部。《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注为俞」。也就是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逐渐淮集输注到更大的水渠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俞穴,又称“十二俞穴”,其名称是:肺--太渊大肠--三间心包--大陵三焦--中渚(音“煮”)心--神门小肠--后溪脾--太白胃--陷谷肝--太冲胆--(足)临泣肾--太溪膀胱--束骨

 

原穴

五俞穴的一种。其中在手、足三阳经方面每经均有一个原穴(共六个)。其位置在腕或踝关节附近。《针灸聚英》:「所过为原。」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渠中的水流,源源不所地流过一样。而手、足三阴经则均是以本经的俞穴代替原穴(共六个,也称原穴),连同阳经的原穴,合称“十二原穴”。其名称是:肺--太渊心包--大陵心--神门脾--太白肝--太冲肾--太溪(按:以上六穴本是六阴经的“俞”穴,均用以代替“原”穴)。大肠--合谷三焦--阳池小肠--腕骨胃--冲阳胆--丘墟膀胱--京骨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中医名词词典 总目录
脏象
脏腑功能及其关系
体表部位
神气精
经络、俞穴
经络
俞穴 (当前页面)
病因、病理
病因
病理
诊法
四诊
辨证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四诊
  2. 外科病症
  3. 脏腑功能及其关系
  4. 体表部位
  5. 时病
  6. 俞穴
  7. 病因
  8. 五行
  9. 辨证
  10. 针法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