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趣闻

芍药殿春风(芍药)

手机端链接    来源:中药方大全  作者:易达超

“牡丹为王、芍药为相。”意思是说牡丹雍容华贵、艳冠群芳,是花中之王;而花容绰约、姿态娇美的芍药是次于牡丹的“花相”。不过,追溯它们的历史来,芍药最早在三四千年前就以其美貌受到人们的青睐,它是“百花”中得名最早的花卉之一。《诗经》中就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离骚》中的“留夷”也是芍药的古称,古人形容女子体态柔美为“绰约”就是以芍药相比而得来的,可在那时候牡丹尚不见经传呢!后来,牡丹从荒野中走出来,逐渐得到人们的赏识,因其外观与芍药很像,就被称为“木芍药”(牡丹与芍药的显着区别是:牡丹木质茎;芍药草质茎,秋后地面以上部分就会枯萎)。古人说:“芍药着于三代(指夏商周)之际,风雅所流咏也。今人贵牡丹而贱芍药,不知牡丹初无名,依芍药得名。”即是指此。究其原因,主要是唐代牡丹受到上层权贵的赏识宠爱,大走红运被捧为花中之王,芍药只好屈居第二,降为“花相”。宋时有“洛阳牡丹、广陵(扬州)芍药”之说,且称“扬州芍药名于天下,与洛阳牡丹俱贵。”所以有人把芍药、牡丹比作姊妹花,成“艳友”、“花中二艳”,我看是恰如其分的。

花谚说:“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朝看芍药”,芍药与牡丹一样婀娜多姿,且芍药是春天百花园中的压台名花,自然成为御苑、寺院、庭园的名卉,亦成了历代文人吟咏的对象。唐代元稹的“芍药绽红绡,笆篱织青锁。繁枝蹙金蕊,高焰当炉火”。宋代苏东坡的“一声鸪觖画楼东,魏紫姚黄扫地空。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都生动地描绘了芍药的美妙特色。当年杨万里在其寓所多稼堂前栽有两槛芍药,红白对开二百余朵,曾作七律:“红红白白定谁先,翊翊娉娉各自妍……”一些人误以为开白花的芍药的根即是药材白芍,开红花的芍药的根即为药材赤芍。其实在较早的《神农本草经》等医药学专着中,“芍药以根入药”是不分白芍、赤芍的,南北朝医学家陶弘景在其《图经本草》里,最早分为白芍、赤芍两种,而今将人工栽培长得肥大的根切去头尾须根并刮皮,入沸水煮透、晒干,所得的药材叫白芍,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的功效。传统认为以浙江产的杭白芍质量最佳,以安徽产的毫白芍产量最大。野生芍药的根(除去根头和须根)晒干不刮外皮的药材叫赤芍,具有活血散瘀、清热凉血的功效,传统以内蒙多伦赤芍质佳。白芍养血平肝,长于敛阴;赤芍凉血活血,长于散瘀。故于补血、养阴及调经方中,常用白芍;于清热凉血及活血祛瘀剂中,常用赤芍。金代成无己说,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是对白芍、赤芍功效的简明扼要概括。

芍药殿春风,妙药能回春,汉代张仲景《伤寒论》130方中,含芍药方31个,占27.4%;现在日本厚生省制定的210种汉药处方中,芍药出现率为32.9%,名列第四,足以证明其治疗功效之大。近些年来,国内外的临床实验证明,芍药还有解痛、降压、增加冠脉血流量、抗炎抑菌等作用。

与观赏的要求不一样,药用的芍药重其根而不重其花。芍药种下后要到第三年才开花,四年至七年才采挖,其花多为原种型,每当春末夏初,产区药芍地里红白紫三色花闭锦簇,鲜艳夺目。遇上心爱的花枝,人们可随心折取,这是因为花开得过繁会妨碍根部的生长,于是家家桌案窗台上的花瓶里都插满了芍药花,到处弥散着芍药的馨香。

芍药有“将离”、“余容”、“没骨花”等多种雅号,“日烧红艳排干朵,风递清香满四邻”,唐宋文人还称之为“大器晚成”的“婪尾春”(春也可作洒解)。把它比做春之盛筵中的“压轴戏”、最后一樽美酒,如此怎能不惹人喜之不尽、醉之如泥呢?

 

tags: 芍药
返回顶部
下载芍药殿春风(芍药)word格式文档
下载芍药殿春风(芍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中医典故——追溯刮痧疗法的历史起源
  2. 自学中医的林彪元帅
  3. 奇妙的药方
  4. 意想不到的药方
  5. 中药之最
  6. 武则天顶礼谢医
  7. 中医行医的招牌——葫芦
  8. 孙思邈开棺救妇
  9. 神农尝百草
  10. 一味黄土救太子
强制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