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目经大成 -- 卷之三

散阵

书名:《目经大成》  作者:黄庭镜

邪客肌表,急逐勿矣,因循日久,势必深入。汇散方∶

 

胜风汤一

柴胡 黄芩 白术 荆芥 枳壳 芎 桔梗 白芷 甘草 羌活 前胡 独活 薄荷 防风

风热不制,此方主之。

风,虚象也。久风不散,势必变热,病则实矣。益以外邪,热复转风,乃头痛鼻塞,目肿泪多,暨脑巅沉重,眉骨疼紧。不服药或误服,又伤脾胃,风固不止,而热愈莫能制,则眵障,睑痒烂等症生焉。是故以术、枳、芩、草、桔梗疏其土,俾肺金有权,乃足以平木。羌独活、柴前胡等散其风,使心火弗炽,乃不上蒸溽。曰胜风者,风刚劲,以此汤投之,胜于风矣。

诗曰∶柴前胡复羌独活,芎 白芷荆防薄,要知术草枳桔芩,亦是胜风汤里药。

 

珠珀镇惊丸二

(白矾泡水,合生姜自然汁,酒为丸,小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看效)

牛胆南星(二两) 丹砂 牛黄 全蝎(各一两) 黄连 犀角(各六钱) 防风 薄荷(各四钱) 青黛 珍珠 琥珀(各三钱) 麝香 冰片(各二钱)

诸风热壅,痰涎上溢,发源多禀湿土。盖湿生痰,痰生风,风生热也。若徒散风而不清热,徒清热而不豁痰,则眼斜头痛,何由而去。是方以牛胆南星为君,佐以丹砂、牛黄、矾、蝎可镇其风痰;黄连、犀角为臣,佐以珠、珀、青黛可祛其痰热;防风、薄荷,风药卒使,佐以冰、麝、生姜,无地不到,可祛其风湿。治前症外,凡眉眶额板痛不可忍,及指臂不仁,此风机先兆,急进以收其威。

诗曰∶犀牛黄角胆南星,可并珠冰麝珀灵,新得唇朱眉黛子,蝎风连薄不须惊。

 

独活寄生汤三

独活 桑寄生 当归 地黄 杜仲 续断 牛膝 黄 人参 白术 鹿茸 虎骨羊膏(炙酥各等分) 秦艽防风 细辛 芎 茯苓 甘草 肉桂均减半。

肝肾虚极,风寒湿三气内攻,腰膝痛楚,手足冷痹,此方主之。

肝筋肾骨,屈伸之专任也。今而虚极,故三气凑之,腰膝手足,痛痹不便。上方独活、细辛、秦艽、防风,疏风药也,偕寄生、续断兼养气而能祛湿。杜仲、牛膝、虎骨、鹿茸,强健药也,入十全大补兼益精而能御寒。

凡气凝滞,肢体不仁,及口眼相邀,并宜准此。

诗曰∶秦仲独活桑寄生,细餐桂术草芎苓,无防虎鹿人牛扰,当续 仙缩地能。

 

升阳除湿汤四

羌活 防风 蔓荆 白芷 芎 苍术 天麻 白附 人参 黄 当归 姜枣煎。

风湿相搏,头痛如破,或两睑肿满,脉浮缓无力,此方主之。

风,天气也。湿,地气也。经曰∶湿上甚为热,则阴逐阳矣。故相搏而头痛睑胀,法当凉降处方。然脉举浮缓,表之则易,下之则难。脉按无力,温之为是,凉之为非。乃用羌、防疏风之品,和以芎、归,驱湿从汗散。

苍、麻、姜、附燥湿之物,监以参、 ,使风从气化。

诗曰∶风湿莫浪用羌防,蔓芷芎麻白附苍,窃恐黄 参不便,当监南枣蜀生姜。

 

地黄饮子五

地黄 巴戟天 山茱萸 肉苁蓉 麦冬 五味 附子 肉桂 茯苓 远志 石斛 石菖蒲 或加人参、当归、草。

风痱风痹,此方主之。

风痱,舌强语涩,足废步蹇。风痹即内经行痹、痛痹之谓。盖脾肾素虚,运化水火不及,风气杂合而成。治宜和脏腑、通经络,河间地黄饮子主之。余考其方,地黄、巴戟天、山茱萸、苁蓉、麦冬、五味,滋水药也,水足可以制飞越之火。附子、肉桂、茯苓、远志、石斛、菖蒲, 湿药也,湿去足以回厥逆之阳。再加人参补其气,当归养其血, 草兼驱风湿。进数剂稍减,更等分各一两,以姜汁煮红枣肉为丸,尽料而痱、痹已矣。风湿内外障,取法乎此,当亦有效。

诗曰∶风痱风痹古方奇,地黄饮子桂附施,石枣菖蒲巴戟斛,麦蓉远志五味齐,火生水中水生木, 草参归加不须。

 

人参败毒散六

人参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芎 枳壳 桔梗 茯苓(各一两) 甘草(五钱) 虚者倍参除羌活、前胡;风湿甚加金银花、连翘、荆、防。

感冒时气,目赤头痛,壮热憎寒,此方主之。

风寒暑湿四气,人感其一,便有前症。倘四气互传,则为疫矣。法当汗以驱之,凉以平之,乃用羌、独、柴、前、芎、枳苓、桔。然邪实则元虚,药虽外行,气从中馁,轻者半出不出,重者反乘药势缩入,发热无休。是必人参之大力,少佐甘草奠安中正,使邪不敢争而退听。再进一二剂,自尔元气充满,病根一涌而尽。故独名其能曰人参败毒。俗医谓伤寒无补法,减去人参,得活甚少。凡饥荒兵火之余,致患时眼疫气,及发斑恶疮者,治亦宜。

 

二术胜湿汤七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芎 枳壳 茯苓 甘草 人参 白术 苍术 泽泻 防风 薄荷 蔓荆子

小儿善食易饥,小便如膏,不时不利,体或虚肥而黄,俗谓之肥疳,此方主之。

上症全不为父母姑息,饲以果饼脯醴、肥甘滞腻之物。盖本儿肌理疏,寒暑乘之。真元微,饮食耗之。父母以其纯阳耶,深秋不为裳。父母以其 弱耶,盛夏不解衣。既乳矣,恐饥虚,旋饱以饭。既饭矣,觉倦怠,强抱而睡。有独母氏懒憨者,征逐不护持,堤防客忤。母氏贫寡者,风雨不能庇,安问肉糜。甚而后母,嫡母已无生育,爱憎或近人情。一有所出,则金石瓦砾,劳筋饿肤,固其本分。稍不快意,怒迁夏楚,疾之甚于偷儿。父或痴愚而懦,若阿姑,若阿翁,当局无得闻言。又或昏庸而淫,怜其才,怜其貌,知情而不忍言。就使父幸明察,不碍于势要,定畏其悍妒,可怒而不可言。再则幸而严肃,非经商久出,即游学远方,不见不得尽言。而小儿天日无知,幽元不能自言。洎之无惭识,饮恨不敢自言。故百般酸苦,外乘内伤,因循渐积,酿而成疳也。法当根据经曰∶清阳发腠理,芎、防、薄、蔓、柴前胡、羌独活且散且升;浊阴出下窍,参、草、二术、泽泻、枳、苓载平载导。进五六剂有效,除羌活、苍、枳、前胡,入郁金、使君子、归、芍,服十余日,俾上下表里各还其位,不反其常,入其彀也。而曰必得蟾蜍、芦荟等丸为治,岂通论乎?

诗曰∶羌独活,柴前胡,枳壳芎苓参草俱,泽薄蔓防苍白术,肥疳风湿病咸除;败毒散即前九味,方中增减更详推。

 

消风活血汤八

荆芥 蔓荆 丹参 白芷 蒲黄 桃仁 防风 芎 红花 芍药 石斛 当归 山慈菇 土茯苓

目赤肿痛有障,岁月不痊。稍减,亦痒涩难耐,此方主之。

赤痛肿障合见,盖风热流注元府。攻散不如法,徒虚其体,而邪愈深入,故久久不瘥,时痒时痛,是亦风热不制之病也。上方芷、蔓、荆、防,偕红花、桃仁可以疏风,亦可以去热,风热退则痛痒宜罢;芎、归、芍、斛,得参、蒲、山菰、土苓能行血风,更能理湿热,湿热除而赤肿合消。虽然上症男妇常见,经余治数阅月,而卒无能为者。市医一症一方,自张旗鼓,遇此决致双盲。学人知之,毋忽。

诗曰∶红桃白芷蔽青瞳,参斛芎归药用工,荆蔓菰蒲苓化土,防风不出稍惺松。

 

省风汤九

全蝎 半夏 防风 胆星 甘草 木香 生白附 生川乌

口眼 斜,痰涎上涌,此方主之。

木必先枯也,而后风摧之。人必先虚也,而后风入之。气虚之人,腠理不密,则外风易袭。血虚之人,肝木不平,则内风易作。是以脏虚中脏,腑虚中腑,脉络虚中脉络。中脏多滞九窍,故口噤失音,目瞑上视,大小便不通。中腑多着四肢,故半身不遂,手足不用,痰涎壅盛,喘声如雷。中脉络为最轻,只口眼 斜,沉沉欲睡而已。此盖风满胸中,蒸其津液,结为痰涎,上涌头面。爰用防风、白附、全虫、川乌,以活经络之风痰而正口眼,胆星、半夏、甘草、木香,以疗胸次之风痰而开壅塞焉。服后其风稍减,曰省风。若夫中腑者宜汗,从乎阳也。中脏者宜里,从乎阴也。则又当集思广谋,于各症各阵之方而消息之。

诗曰∶省风汤,选全蝎,夏附川乌胆星列,草木甘香鼓胃中,宁防风壅痰涎塞。

 

小续命汤十

麻黄 杏仁 人参 黄芩 芎 芍药 甘草 防风 桂枝 附子 当归 防己

古人以此方混治中风,不无精义。盖麻黄、杏仁,麻黄汤也,仲景以治太阳症之伤寒。桂枝、芍药,桂枝汤也,仲景以治太阳症之伤风。如此言之,则中风而有头痛、身热、脊强者,皆在所必用也。人参、甘草,四君子之二也,局方收以补气。当归、芎 ,四物汤之二也,局方拣以养血。如此言之,则中风而有气虚、血虚者,固在所必需也。风淫末疾,佐以防风。湿淫腹疾,佐以防己。阴淫寒疾,附子佐之。阳淫热疾,黄芩佐之。夫疾不单来,故使药亦兼该也。然当根据易老六经减增,尤为稳便。药行病去,性天自若。故乎为小续命云。

诗曰∶芎桂秋高芩草黄,药炉归制杏麻霜,辽人恭己防风中,附子煎充续命汤。

 

大秦艽汤十一

秦艽 石膏 当归 芍药 羌活 防风 黄芩 生地 熟地 甘草 芎 白芷 白术 茯苓 独活 细辛

风邪散见,不拘一经,故用驱风散热兼而治之。羌活理游风,得防风可以去太阳肢节之风痛。独活理伏风,协甘草可以疗太阴表里之风湿。三阳数变之风,责在细辛秦艽。三阴内淫之风,责在茯苓、白术。阳明之风,白芷驱之。厥阴之风,芎 行之。风热干乎气,清以枯芩、石膏,风热干乎血,养以归、芍、二地。若中风暴仆,痰响气粗,此浊邪壅塞咽喉,先以稀涎散吐其痰沫。盖牙皂开关,白矾去污,药只二味,固夺门之神帅也。然能进汤液便止,不可过多。不观凡病患易箦时必有痰,务欲尽逐而去,顷刻毙矣。

诗曰∶大秦艽,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归芍石膏苓草术,风邪散见号通方。

 

桂枝汤十二

桂枝 芍药 生姜 大枣 甘草

头痛发热,恶风自汗,脉缓,太阳中风也,此方主之。

风之伤人也,头先受之,故头痛。风在表则表实,故发热。风伤卫故恶风,卫伤则津液无以固,故汗出。其脉缓者,卫气不能鼓也。上件皆太阳症,故曰太阳中风。桂枝味辛甘,经曰辛甘发散,乃所以治风。然恐渠走泄真气,故用芍药之酸以收之。佐以甘草、姜枣,散而兼和之意。若阳邪去表入里,此投承气之会。忌下、急下,惟明者裁之。

 

麻黄汤十三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太阳伤寒,头痛发热,遍身疼痛,不则恶寒,无汗,脉紧,此方主之。

足太阳经,起目内 ,循头背腰 ,故所过疼痛不利。寒邪外束,阳气不能宣越,故发热。邪在表,不复任寒,故恶寒。寒主闭脏,故无汗。寒气刚劲,故脉紧。麻黄辛温中空,能通腠理而散寒邪,为太阳无汗必用之药。

佐以桂枝,取其解肌。佐以杏仁,取其利气。乃甘草者,甘以缓之,不致汗出过多。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此方是已。风寒交作,筋急强直,无汗恶风,名曰刚 。合前方除杏仁、入葛根主之。

 

小青龙汤十四

桂枝 芍药 甘草 麻黄 大枣 五味 半夏 细辛 干姜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或噎,或喘,此方主之。

表不解者,头痛、发热、身疼尚在也。发热必渴,饮水过多,水形已散,水气长存,格于心下,水寒射肺,故无物可吐而但有声,曰干呕。或咳、或喘、或唾,皆此故也。爰用麻黄、桂枝、甘草发其表邪,半夏、细辛、干姜散其水气,芍药敛阴,五味收耗。名曰青龙,取东方木神伏邪之义。又龙兴则云升雨降,品物咸亨。

 

大青龙汤十五

即桂枝、麻黄汤加石膏而除芍药也。夫桂枝主中风,麻黄主伤寒。今比人头痛身热,无汗恶寒,脉来不紧而缓,为伤寒且中风矣。欲以桂枝解肌驱风,而不能已其寒。欲以麻黄发汗散寒,而不能去其风。仲景所以合二方而两治之。风寒外感,人身之阳必郁为内热、非质重气轻之物,不足以 其化成。此芍药之所以出,而石膏之所以加也。名曰大青龙,其嘘气成云,泮涣而游天池之意乎。

诗曰∶桂枝芍药生姜枣;麻黄杏仁仍桂草;二方相合杏枣除,半辛味入青龙小;大青龙合又不同,去芍加膏功用好。

 

升麻葛根汤十六

就二物再用芍药、甘草。

伤寒目痛鼻干,无汗恶寒,发热不眠,阳明经症也,此方主之。

阳明经脉抵目挟鼻,故目痛鼻干。又经属于胃,寒邪伤则气血为之壅滞,故无汗恶寒,而不能安卧。阳明之药,凉平可使达表,葛根、甘草凉平者也。苦寒可使去热,升麻、芍药苦寒者也。小儿发热壮盛,为痘疹、为风寒莫能的辨,此方亦稳。

 

柴葛解肌汤十七

柴胡 葛根 羌活 白芷 黄芩 芍药 桔梗 甘草 石膏 姜枣煎。

头目肿痛,鼻干不眠,恶寒无汗,脉微大,此阳明太阳合病。节庵制此方以代葛根,用亦有效者,盖羌、芷、柴、葛,皆能升提清阳,而散在经之风寒。寒将变热,石膏、芩、桔以清之。风将越经,芍药、甘草以平之。

诗曰∶升麻葛根芍草辅,柴葛解肌羌芷助,桔芩草芍石膏烧,或入枣姜防药误。

 

三友丸十八

石膏(八两) 麻黄(四两) 杏仁(二两) 糠米糊丸。

睑肿睛赤,发热头痛,无汗口渴,此风寒失表,邪气传入肠胃,非三物味轻力重,相友为用,不能内通外达。

经曰∶症有内外,治有轻重。又曰∶病有远近,方有大小,近者奇之,制小其服。此之谓也。

诗曰∶石也高而洁,麻公实若虚,近仁文杏子,三友是吾师。

 

九味羌活汤十九

羌活 防风 苍术 细辛 芎 白芷 生地 黄芩 甘草

此解表通剂,本科用之专治头目肿盛。夫肿盛由于湿,在头目则兼风。经曰∶上盛为风。盖无风则湿不能自上于高巅清阳之分。是方羌活、防风、苍术、细辛、芎 、白芷皆辛散之品,可以疏风,亦可以除湿,所谓辛药能疏风,风药能胜湿也。其芩、地、生草,风湿相搏,必有内热,凉平协镇,荣卫乃和。然阴虚、气弱人,即见前症,当于补阵求方,此九味八用不着,羌将焉活。

诗曰∶生地黄如芩,苍术白于芷,草上过辛风,芎 活无比。

 

清空散二十

前方去苍术、生地,加薄荷、菊花、僵蚕、黄连。

风热上攻,头痛目坏,此方主之。

周天阳气鼓于凭虚,列于海,曰 风。通身阳气聚于头,因类感召,则邪实而狂痛。累于目,曰风变。理宜羌、防等风药升发阳邪,所谓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必用芩、连者,风动火生,二物苦寒降火,火降风息,自能去疾于空清之上,故名。

诗曰∶九味减术地,连薄菊蚕加,别名清空散,一样散阳邪。

 

十神汤二十一

麻黄 葛根 芎 升麻 白芷 紫苏 橘皮 香附 芍药 甘草

此阳经外感通剂也。吴鹤皋曰∶古人治风寒必分六经,见症用药。然两目暴病,发热头痛,而六经不甚显明,总以疏风利气之药主之。是方除芍药、甘草,余皆疏利。故可以解感冒气塞之症。又必用斯二者,欲阴阳之气无尽向汗中泄也。吴绶曰∶此方用升麻、葛根,能解阳明时疫。若太阳伤寒发热,用之则引邪入胃,传变发斑。此矛彼盾,正在司业者,细心审视耳。

诗曰∶谁家葛地生甘草,何处芎香似紫苏,芍药栏前升远眺,橘麻黄落芷扶疏。

 

胃风汤二十二

升麻 白芷 葛根 柴胡 本 蔓荆 黄连 当归 甘草 苍术 草豆蔻 姜、枣煎。

上睑肿盛而 ,能食,或飧泄,或下血,此方主之。

睑肿而脉肉动,责以胃风。善食易饥,即瘅成消中之理。飧泄,食已即出,盖风居肠胃,如扇扬尘。下血者,阳明多血,遇风则善行故也。爰用白芷、葛根、柴胡、 本、苍术、蔓荆、草蔻,群队升散之药,驱逐胃风,使从外解。黄连、升麻、当归、甘草,苦降甘缓,遏抑风威,不致变热。经曰∶风淫所胜,平以清凉,佐以苦甘。

此之谓也。若久病而有前症,此胃虚外风袭入,宜用人参、茯苓、白术、粟米健脾而除湿,芎、当归、白芍、肉桂养血以驱风。

诗曰∶胃风何自来,苍葛餐多矣,微芷蔓柴升,病本当不起,所以黄连氏,草果甘不饵。

 

麻桂饮二十三

肉桂 当归 甘草 麻黄 生姜

此麻黄、桂枝二汤之变方也。无论诸经、四季,凡阴寒邪盛,热散忌早、寒散忌过者,与是药。盖姜、桂之性,愈老愈辣。和以甘草不防发伤气之内寒。麻黄之资,能散能收,监以当归,自可解阴虚之表热。

诗曰∶肉桂偕麻黄,当归合草姜,署名麻桂饮,功效匪寻常。

 

大温中饮二十四

人参 黄 白术 当归 地黄 肉桂 干姜 柴胡 麻黄 芎 甘草

元气大虚,阴邪难解,及素禀薄弱,忽感风寒,恶寒头痛,此方主之。

辛温散寒,辛凉散热,举世尚矣。至阴阳互为其根,汗化于液,元虚之人,须从补散,浅人思不及此。景岳以十全诸物,阴阳平治,微用姜、柴、麻黄解其寒热,可谓拾仲景之遗。服后不畏寒反觉热燥,乃阳回作汗佳兆。

更以理阴煎、麻桂饮二方参而用之,万不可既疑且悔,将改用凉剂也。

诗曰∶大温中,十一味,参 术草姜麻桂,芎归柴胡熟地黄,饮毕风寒应渐去。

 

神应散二十五

当归 防风 蒺藜 芎 细辛 菊花 白芷(各三两) 甘草(两半) 石膏(六两,半生、半煨熟) 草乌(五两,黑豆一升,同 熟,去豆)

目赤肿一二日,头眩头风,此方主之。

头痛有六经,便应分经论治。然病已一二日,此盛热生风、久风动痰而致。故君以石膏泄其风热。臣以草乌散其风痰。芎、防、蒺藜、细辛、芷、菊,且佐且使,宣其风气。再用当归养血于疏风之后,又以济风药之燥。

甘草调胃于降火之余,而兼缓风邪上逆。定风止痛,此散有神应者欤,故曰神应。

诗曰∶辛防芎芷拣当归,白菊川乌刺蒺藜,甘草石膏生熟用,散名神应语非虚。

 

升阳散火汤二十六

柴胡 防风 葛根 升麻 羌活 独活 人参 芍药 甘草(半炙半生)

经曰∶食以养生。又曰∶安谷者昌。胃虚过食冷物,填寒至阴升生之气,致所食不化,郁而生火,肌表热,五心烦热。久郁不达,则销灼真阴,而皮肤筋骨皆为之热。故宜味薄气辛如柴胡、干葛、羌独活辈以举之。清阳既出上窍,则郁火随升麻凉而退矣。再有芍药微收其耗,人参大补其元,甘草生仍退热,从而炙之,人参之侪偶也。得此因、见此症,不处此方,徒以为火,知降而不知升,知夺而不知散,是绝其谷食也,安望其养生。

诗曰∶升阳柴胡家干葛,防风升麻羌独活,甘草半生半炙煎,散火宁须参和芍。

 

黄防风汤熏蒸法二十七

阴邪缠于目系,头疼睛痛,发散不退,宜以汤气蒸之。用生黄 一斤,防风半斤,作汤数斛,盛以大浴盆,盆上置一小板。令病患赤身横坐于上,周遭以席簟围定,勿令风入。汤冷再换再添,俟汗大泄,即以本汤浴之,周时可瘥。若阳邪传阴,攻散有碍,则用青橘叶煮汤,熏洗如前,亦效。或曰熏蒸徒欲发汗,但白水亦可,何必药。是又不然,盖人身窍窦内通脏腑,一切诸气由窍而入,呼吸传变,无处不之。黄 甘温善补,得防风而功弥速,驱风辅正,两得之矣。橘叶香浊善散,乘青用而力益猛,第入腠理,不丧元神。所取在气,非专藉其热而发汗也。经曰∶开者发之,适事为故。

 

艾葱熨法二十八

诸经头痛,攻散不退,用生葱白、干艾叶、生西附子等分,同捣如泥,作薄饼,布包,着病患头上,用熨斗置明火徐徐熨之。焦则再换再熨,痛止为度。盖葱、艾能通气,西附能暖气,从而熨之,则邪从气散,亦热因热用之治。针砭艾灸,仍是宣泄其热,功效虽速,出乎无奈,未若此法之稳便,病患乐而从事。炒米、炒盐,袋盛熨痛处,亦佳。

 

通天散二十九

鹅不食草(二钱) 羊踯躅花 白芷 青黛 雄黄(一钱) 细辛当归 芎 附子(各七分) 麝香(五分) 药俱生用,为极细末,锡罐收藏。吹鼻中。

目暴赤肿,气血郁壅肝脾,法当搐鼻两窍,使邪从涕泪而出,则痛稍止,乃敢开视。故以鹅不食草、羊踯躅花、青黛、雄黄解其风毒,芎 、当归、白芷、附子行其气血。乃麝香、细辛香燥之品,欲其壅郁速开。经曰∶暴者夺之。是盖汗、吐一变法也。然药虽少,而性实锐,搐之宜缓而不宜急,体弱及久病患禁用。方名通天何义?天气通于肺,肺窍开于鼻也。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目经大成 总目录
卷之三
补阵
和阵
寒阵
热阵
散阵 (当前页面)
固阵
因阵
诸药外治
甲午中秋后一日书事
甲午中秋后一日书事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补阵
  2. 因阵
  3. 因寒二
  4. 痰核三十五
  5. 钩割针烙
  6. 气翳六十九
  7. 凝脂翳变十一
  8. 头风
  9. 视惑五
  10. 垂帘障十九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