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近现代 > 名师垂教 -- 正文

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痛,阵发加剧,近发4天

书名:《名师垂教》  作者:余国俊

北京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博士  江杨清

患者李X X,男,44岁。住院号:48853。近1年来,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因近发4天,阵发性加剧,急诊室以毙砸??? 腺炎,胆囊炎急性发作”,于1988年9月8日收入院。

患者自去年7月以来,右上腹及中上腹部反复发作疼痛,阵发加剧,发作时痛势颇剧,每用解痉止痛西药而缓解。今年4??? 5月份曾2次在本院做B超,均提示ㄊ檠字⒅靖。今年6月曾因类似上述发作,收住本病区。当时以禁食、补液、抗炎、解痉及清热通腑、行气止痛之中药汤剂,治疗47天,临床症状消除,于1988年8月10日出院。出院时诊断:胆石症、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出院后病情基本平稳。4天前由于劳累过度,饮食不节,加之情绪紧张,致使旧病复发,上腹及右上腹疼痛,阵阵加剧,痛时呻吟汗出,先由急诊室给予抗炎、解痉、补液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而收入我区。

刻诊 全上腹疼痛,右上腹呈胀痛,中左上腹呈绞痛,剧烈难忍,按之加甚,转侧翻滚,汗出如珠。无明显放射痛,无恶心呕吐。尿黄便结,纳谷不思,神萎软。舌苔黄腻,脉沉弦滑。检:T36.7℃,P80次/分,R20次/分,BPl4.63/9.31 kPa(110/70 mmHg)。急性痛苦病容,双巩膜淡黄色,腹平坦,上、中腹明显压痛,尤以中上腹为甚,轻度肌紧张,无反跳痛,墨菲氏征(?,余(?。中医诊断:①胃脘痛;②胁痛;③黄疸。西医诊断:①胆石症,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②急性复发性胰腺炎。

老师查房后医嘱 ①禁食;②中药以清热利湿,通腑泻实为法:柴胡10g,法半夏12g,元胡10g,川楝子10g,生大黄10g(后下),芒硝10g,黄芩10g,枳实10g,金钱草30g,白芍10g。

9月9日老师查房 病人主诉药后大便日行3?次,稀水状,泻后右胁胀痛消失,中上腹绞痛减轻,触之仍轻度拒按,腹肌稍紧。小便色转淡黄,苔黄腻化薄,嘱停禁食,改为全流。认为胆胃湿热清而未尽,通降不利,继服原方4剂。

9月12日老师查房 病人主诉上腹疼痛基本消除,纳食可,大便偏溏而不泻,尿色淡黄,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双巩膜黄染基本消退。原方去川栋子,加茵陈30g续眼。

9月16日复查尿、血淀粉酶均在正常范围,GPT降至49u,余均正常。B超示:①胆结石伴胆囊炎;②胰腺炎不除外。患者自觉症状消除,腹无压痛,无肌紧张,舌暗红,苔黄腻,中间呈黑褐色,证属肝胆湿热未净。再驱余邪,化湿利胆,通腑清热兼治:茵陈30g,金钱草30g,广郁金10g,炙大黄10g,芒硝10g(分冲),山栀10g,海金砂15g,苍术10g,川朴6g,枳壳10g,法半夏10g。

此后病情一直稳定,10月5日在无任何诱因情况下,又出现右上腹疼痛伴呕吐,予西药处理,次日老师查看患者,呈痛苦面容,被动体位,体温最高38.6C,上腹持续疼痛以中上腹为甚,呈绞痛、胀痛,已2天未进食,大便不通,口干喜饮,舌暗红,苔薄腻中呈黄褐色,脉弦细数。检体:全上腹压痛(十),反跳痛(+),腹肌轻度紧张。老师重新处方:柴胡10g,生大黄15g(后下),枳实10g,金钱草30g,银花15g,蒲公英30g,虎杖12g,赤芍10g,黄芩10g,黄连5g,郁金10g,芒硝10g冲服。另给番泻叶20g/天,分次代茶饮,至10月7日,体温降至正常,腹痛明显减轻,大便畅通,10日起压痛、反跳痛消失,腹软。

10月14日因咽痛低热、扁桃体轻度肿大,舌红苔黄腻,老师嘱从湿热内蕴、复感外邪论治。蒿芩清胆汤加减。处方:银花15g,青蒿15g,黄芩10g,碧玉散12g,茯苓15g,法半夏10g,竹茹6g,薄荷6g,大贝母10g,清豆卷12g,3剂后外感症除,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转从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治之:太子参20g,北沙参15g,枸杞子12g,白芍10g,川朴10g,茯苓15g,枳壳10g,郁金10g,黄芩10g,鸡内金6g,金钱草30g。并嘱择期转外科手术。

11月上旬全身情况明显好转后外科手术,摘除胆囊,见胆囊内有结石300余块。

病例讨论

【老师】该患者两度住院,住院期间用中药治疗,很快好转,但不能免除反复,最后依靠外科手术,摘除了胆囊和结石,铲除了病根。尽管如此,但从内科角度看,治疗是成功的,不能认为内科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就否定中医药的成绩。是辨证施治,正确用药才得以及时控制症状,防止进一步发展。没有内科的保守治疗,就不能认识疾病的顽固性,就下不了手术的决心。内科保守治疗是必要的,采用中医药为主治疗更是必要的。疗效不是跟外科比,而是看比西医内科有哪些优越性。

【医师甲】请老师谈谈该患者的病位、病理和治法。

【老师】病位主要在胆,因肝胆互为表里,故与肝也有一定关系。胆囊炎、胆石症导致转氨酶增高、肝功能不正常,当胆囊炎症得到控制后,这些指标都下降了,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肝胆的表里密切关系。该病的病理性质是湿热,湿热蕴结肝胆成石,胆石蕴阻,又使胆腑湿热难以排除,互为因果,使胆腑通降失司,蕴郁为患,表现为胁痛、胆胀一派实象,甚至胆汁泛溢为黄。治法不仅要清利肝胆湿热,更重要的是泻实通腑,使腑气一通,胆汁随胃气下行,不致蕴郁或泛溢。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方中一直用生大黄、芒硝,即使便稀次频,仍不放弃“攻”和“通”,使肠胃空虚,以利于胆汁的通降下行,充分体现了“以通为用”的原则,这和现代医学的认识基本一致。西医认为胆汁郁积不畅,胆囊内压力增高是比胆囊内细菌感染更为重要的原因。因此抗生素发挥其抗炎作用就不如中药通腑泻实、利胆通降在控制胆囊感染上更容易发挥作用,这是中医的优势所在。

【进修医师乙】老师上次给我们讲课时讲过ㄆ魃、??? 气春升则余脏从之”,可是在治疗上又一味主张“降”、“通”,这不矛盾吗?

【老师】不矛盾。胆主升是指胆的生理功能,其升发的是正常的胆气,它和肝的升发作用一样,像东方之木,主升清,而且胆内寄相火,如果肝胆疏泄正常,相火即为少火,化为春升之清气。但我们同时应知道,胆汁、胆火是主降的,胆汁、胆火宜降。因为胆为清净之腑,胆汁下行则安,上逆或壅郁则病。胆汁一面借肝气疏泄、分泌、下泄、蛰藏于胆,一面借胃气通降下行,降达于肠,使其盈虚更替,以协助水谷的消化吸收。如果胆汁不降反逆,或壅积于胆,可以导致胆胀胁痛;或上逆于胃,形成胆瘅口苦、呕吐胆汁。因此,通之又通,降之又降,泻下通便目的是使胆汁和胆火承胃府下降之性以下泄,使胆腑保持清净,恢复胆胃的顺降之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胆气发挥正常的升发作用,更有利于肝胆湿热的清除而不致壅郁为害,这就叫相反相成。

【进修医师甲】为什么病愈后,在没有任何诱因可寻的情况下又复发?

【老师】关键还是结石在作祟。从手术后和B超均可获知,结石充满了胆囊,晚上平卧,胆囊的结石下移,嵌顿在胆囊管口,导致局部发炎、水肿,胆汁排泄不畅,蕴郁为害,不通则痛。

【医师甲】可这次发作用方与上次不同,大黄用量更大,又用芒硝,还加了番泻叶,这是何故?

【老师】还是着眼于“通”、“降”。因为泻药用多了,―方面导致抗药性的产生,一方面耗伤肠腑津液,影响大肠的传送功能,反而会使大便渐渐变干。这时如果不加重泻药的用量,就难以达到泻下的目的;而不泻下,肠胃就不能空虚,胆汁就难以顺降,这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加上发烧,局部疼痛拒按,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便干,脉弦、苔黄腻等一派湿热实证、重证,故加重了清化湿热药如金钱草、银花、蒲公英、黄连等以求控制。

进修医师甲,这次再控制后,老师没有守方,反而大幅度调整用药,这又何故?

【老师】那是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医治病必须做到症变药也变。如10月14日,由于病久,加之久攻,正气已伤,一方面湿热之邪未尽,一方面正虚复感外邪,故用了蒿芩清胆汤。此方本来是治疗少阳热重,兼有痰湿内阻和暑湿之症的,这里借用该方,并加清豆卷、薄荷、大贝母、银花兼散表邪。清豆卷加银花、薄荷,用于表热兼脾湿者最为适宜;大贝母化痰止咳治咽痛;青蒿苦寒芬芳,清透表里之邪;芩、茹苦降清泄胆经之余热;碧玉散清热利湿;茯苓、半夏和中化湿,共奏透表清热、利湿化痰、调和脾胃之功。故3剂后外感症除,舌转淡红,苔转为薄白腻。然后转用益气养阴、平补正气、兼清湿热之太子参、北沙参、枸杞子、白芍等。药后患者体力恢复较快,为能胜任手术创造了条件。

【医师甲】老师首次处方,用了大柴胡汤,是否因为开始诊断“胰腺炎”的缘故。

【老师】大柴胡汤用于伤寒少阳阳明合病,借用于胆胃实证有便秘者很适宜,不一定胰腺炎才可使用。

 

tags: 腹痛 反复发作 反复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名师垂教 总目录
正文
感冒的辨证治疗
咯血反复发作3年,加重28天
豁痰丸的卓效
水肿日久宜化瘀
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痛,阵发加剧,近发4天 (当前页面)
遗精
关节疼痛,行动困难
小便淋涩已经数年
阳痿1年余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慢性胆囊炎证治一得
  2. 不寐案析
  3. 阳痿1年
  4. 涤饮通络治胁痛
  5. 胸背疼痛、胸闷压气案析
  6. 阳痿1年余
  7. 妊娠6个月头晕肢体麻木
  8. 暴吐、暴泻、虚脱
  9. 慢性肝炎案
  10. 呃逆案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