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伤寒悬解 -- 卷四・太阳经中篇 五十六章

太阳坏病入阳明去路 十五章

书名:《伤寒悬解》  作者:黄元御

阳明从燥金化气,阳旺之人,表郁则燥动。然不经误治,津液未耗,燥气之作,何至遽盛?及其汗、下、温针,伤津亡液,燥气大发,经腑合邪,乃成下证。虽不如三阴之险,然阴亏阳亢,亦伏危机,未可率然也。

 

太阳坏病入阳明桂枝证一 太阳五十六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桂枝汤主之。方在太阳五(方【1】)。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设内有腑热,则下之当愈,若使脉浮,则表邪未解,必不能愈。以浮为邪在表,遗其外邪,而反下之,故令不愈。当须解外则愈,宜主桂枝也。

此太阳表证未罢,而内有腑证,固当下也,然必外解,而后可下。若发汗未解,而遽下之,设脉犹见浮,则外必不愈,故仍以桂枝解外。

 

发汗亡津证二 太阳五十七

【59】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土湿金郁,气不化水,土湿木郁,不能行水,皆令小便不利。小青龙、五苓散证之小便不利,悉缘土湿而水停,则小便之不利,必因湿旺。若汗下之后,而见小便之不利,是津液亡泄,澡而非湿也。然别无热渴之证,则其燥未甚,勿用治之,俟其津液续复,得小便一利,必自愈也。

汗下之后,小便不利,阳虚之人,则阳亡而病湿,阴虚之人,则阴亡而伤燥,此不见阳亡湿动之证,故知是亡津伤燥也。此亦人参白虎证,而燥热未作,则病势最轻,故不须治之。

 

麻杏甘石证三 太阳五十八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汗后表寒未解,郁其肺气,热蒸皮毛,窍开而不能透泄,故汗出而喘,表得汗泄,故外无大热。麻黄发表,杏仁降逆,石膏清金,甘草培土,则表里俱解矣。此大青龙证之轻者,以在汗后,故不用青龙。

汗后不可更行桂枝,亦大概言之,他如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可更发汗,宜桂枝汤,未尝必禁桂枝也。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十七 (方【25】)

【25】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去节,四两 杏仁去皮尖,五十个 甘草炙,二两 石膏碎,绵裹,半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汗后作喘证四 太阳五十九

【75】发汗后,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推原上章喘字之义。汗出亡津液,燥渴饮水,饮水太多,而汗后阳虚,不能消散,水停则肺气壅遏,故必喘。以水灌之,皮毛外闭,肺气郁阻,故亦喘也。

 

麻杏甘石证五 太阳六十

【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下后表寒未解,郁其肺气,肺郁生热,蒸发皮毛,而不能透泄,故汗出而喘。表寒里热,宜麻杏甘石双解之可也。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亦大概言之。他如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章,救表宜桂枝汤,又,伤寒大下后复汗,心下痞章,解表宜桂枝汤,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章,当须解外则愈,桂枝汤主之,未尝必禁桂枝也。

 

人参白虎证六 太阳六十一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揭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在太阳三十九(方【8】)。

服桂枝汤后,汗出表解,而津液亡泄,里热则增,是宜白虎清里。而大汗之后,大作烦渴,而脉又洪大,是亡津而气亦泄也。津由气化,《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为气,此当益气以生津,故加人参。《素问・评热论》:脉躁疾,不为汗衰者死,以精气消亡,无以渗灌其枯燥也。白虎而加人参,使清气降洒,化而为露,滋润枯涸,涤洗烦躁,莫善于此矣。

 

人参白虎证七 太阳六十二

【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在太阳三十九(方【8】)。

吐下之后,气夺津伤,七八日不解,燥热内盛,而自里达表,表里俱热,热蒸窍泄,时时恶风,舌上干燥,而心内焦烦,欲饮水数升之多,主以人参白虎,清金而泻热,化气而生津也。

 

表里俱虚证八 太阳六十三

【93】太阳病,先下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则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得里未和,然后下之。

太阳病,先下之而不愈,伤其阴液,因复发汗,伤其阳津,表阳里阴,以此俱虚。表阳虚则阴气外束,里阴虚则阳气内郁,阳气内郁而不外达,其人因致昏冒,冒家汗出则自愈,所以然者,汗出则卫气外达,经脉和畅,阴退而阳宣也。表和之后,得里未和,然后下之。

 

调胃承气证九 太阳六十四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反恶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方在阳明二十(方【13】)。

阳虚之人,汗则亡阳,阴虚之人,汗则亡阴。汗后恶寒者,气泄而阳虚故也,故防入少阴,不恶寒,反恶热者,津伤而阳实故也,是已入阳明,将成大承气证,宜早以调胃承气和其胃气,预夺其实也。

 

阴阳俱虚证十 太阳六十五

【111】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齐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太阳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一被火热,血气流溢,而失其常度,外劫之火与内郁之阳,两相熏灼,其身发黄。上之阳盛则欲衄,下之阴虚则小便难。阴液阳津,俱至虚竭,身体则枯燥不润。阳气上燔,但头汗出,际颈而还。里气郁,而为胀满。肺气壅阻,而为微喘。火炎于上,口干而咽烂,其时或不大便。久则卫郁莫泄,浊气熏心,而为谵语。甚者胃气冲逆,而为呕哕,或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凡此诸证,总以表里壅遏,热无泄路,故郁闷懊烦乱如是。宜以辛凉之药,双泄表里。若小便利者,是阴气未绝,其人可治也。

此证湿热郁蒸,宜以麻黄、石膏泻其表热,大黄、芒硝泻其里热,半夏、生姜降其逆,猪苓、滑石渗其湿,表里双清,则神气慧爽矣。

 

火热入胃证十一 太阳六十六

【110】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太阳病,皮毛被感,表郁为热,内尚无热。俟其表热传胃,日久失清,乃见烦躁。今二日之内,方入阳明,不应躁而反躁,其胃阳素盛可知。乃不用清凉,反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炎就燥,邪热入胃,胃中水竭,乃生烦躁。燥热熏心,必发谵语。若十余日后,微阴内复,忽振栗而自下利,则胃热下泄,此为欲解也。方其熨背取汗,火热蒸腾,上虽热而下则寒,故从腰以下绝无汗意。外寒郁其内热,故膀胱闭涩,欲小便而不得。阳气升泄,不根于水,膀胱无约,时欲失溲,如此则小便当数而反不数者,津液枯也。水枯则大便干硬。便干肠结,胃热不得下达,故气逆作呕。火热上逆,故足下逆冷而恶风寒。及振栗下利,大便已行,则谷气宣畅四达,头痛而火从上散,足热而阳从下达,胃中燥热,解散无余,缘谷气以便通而下流故也。便通而头痛者,如炉底壅塞,火焰不升,一通则火即上炎也。

 

火邪圊血证十二 太阳六十七

【114】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清与圊同。

太阳病,当以汗解,乃以火熏之,又不得汗,内热愈增,其人必躁。到经尽之期,当解而不解,热伤血分,必当圊血,此名火邪也。

 

火逆助邪证十三 太阳六十八

【116】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

脉浮,宜以汗解,乃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外火而更盛,病从腰以下必重浊而痹塞,此名火逆。

 

火逆吐血证十四 太阳六十九

【115】脉浮热甚,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故咽燥吐血。

脉浮热甚,当汗之以泻其热,反灸之,此为实证。实证而用灸,是实以虚治也,内之实热,因外火而大动,必伤阴气,故咽燥而吐血。

 

火邪内攻证十五 太阳七十

【116】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微数之脉,营血虚亏,慎不可灸,误灸而因火为邪,则为烦躁而气逆。追阴气之已虚,逐阳火之原实,因令血散脉中,耗亡失守。一灸之火虽微,而其煎熬内攻,则甚有力,焦骨伤筋,日就枯槁,营血消烁,终难复旧也。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伤寒悬解 总目录
卷三・太阳经上篇 五十三章
太阳伤寒抵当证 四章 (太阳入阳明去路)
太阳传经 五章
太阳解期 一章 太阳五十三
卷四・太阳经中篇 五十六章
太阳坏病
太阳坏病入阳明去路 十五章 (当前页面)
太阳坏病入太阴去路 二十一章
太阳坏病入少阴去路 十七章
太阳坏病入厥阴去路 一章
卷五・太阳经下篇 二十五章
太阳坏病结胸痞证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伤寒杂病论序
  2. 笔画索引
  3. 太阳中风 十五章
  4. 寒热死生
  5. 伤寒论序
  6. 阳明虚证 阳明入太阴去路
  7. 卷一・脉法上篇 三十一章
  8. 病 三章
  9. 阳明经病腑病汗下总纲 一章 阳明十二
  10. 阴阳易 一章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