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初生儿期保健
小儿初生,乍离母腹,如嫩草之芽,脏腑柔弱,气血未充,全赖悉心调护,若稍有疏、忽,易致患病,甚至夭折。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一生最高峰,因而,初生儿期保健值得高度重视。
新生儿有几种特殊生理状态,不可误认为病态。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碎米大小隆起颗粒,称为“马牙”,会于数周或数月自行消失,不可挑刮。生后3-5天乳房隆起如蚕豆到鸽蛋大小,可在2-3周后消退,不应处理或挤压。女婴生后5—7天阴道有少量流血,持续l-3天自止者,是为假月经,一般不必处理。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个脂肪垫隆起,称为“螳螂子”,有助吮乳,不能挑割。还有新生儿生理性黄疽等,均属于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一、拭口洁眼
小儿出腹,必须立即做好体表皮肤粘膜的清洁护理。应用消毒纱布探入口内,拭去小儿·口中秽浊污物,包括羊水、污血及胎粪等,以免小儿啼声一发咽入腹内。同时,要轻轻拭去眼睛、耳朵中的污物。新生儿皮肤上的胎脂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要马上拭去。但皮肤皱折处及二阴前后应当用纱布蘸消毒植物油轻轻拭擦,去除多余的污垢。
二、断脐护脐
胎儿在腹,脐带是母体与胎儿气血经络相通的纽带。婴儿降生,啼声一发,口鼻气通,百脉流畅,小儿开始独立生存。婴儿出生后随即需要断脐。我国古代已认识到,新生儿断脐护脐不可不慎,若处理不洁会因感受邪风而患脐风。新生儿娩出1-2分钟,就要结扎脐带后剪断,处理时必须无菌操作,脐带残端要用干法无菌处理,然后用无菌敷料覆盖。若在特殊情况下未能保证无菌处理,则应在24小时内重新消毒、处理脐带残端,以防止感染及脐风。
断脐后还需护脐。脐部要保持清洁、干燥,让脐带断端在数天后自然脱落。在此期间,要注意勿让脐部为污水、尿液及其他脏物所侵,洗澡时勿浸湿脐部,避免脐部污染,预防脐风、脐湿、脐疮等疾病。
三、祛除胎毒
胎毒,指胎中禀受之毒,主要指热毒。胎毒重者,出生时常表现为面目红赤、多啼声响、大便秘结等,易于发生丹毒、痈疖、湿疹、胎黄、胎热、口疮等病证,或造成以后好发热性疾病的体质。
自古以来,我国有给初生儿祛除胎毒的传统方法,给小儿服用少量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液,可以减少发病。常用的方法有:
1.银花甘草法银花6g,甘草2g。煎汤。可用此药液拭口,并以少量给儿吸吮。
2.黄连法黄连1—3g。用水浸泡令汁出。滴汁人儿口中。黄连性寒,胎禀气弱者勿用。
3.大黄法生大黄3g。沸水适量浸泡或略煮。取汁滴儿口中。胎粪通下后停服。脾虚气弱者勿用。
4.豆豉法淡豆豉10g。浓煎取汁。频频饮服。
四、洗浴衣着
初生之后,一般当时用消毒纱布拭去体表的血迹,次日绐小儿洗澡。洗澡水要用开水,待降温至与小儿正常体温略高时使用,也可在浴汤中加入一枚猪胆之汁以助解毒。洗浴时将小儿托于左手前臂,右手持纱布,蘸水后轻轻擦拭小儿体表。不要将小儿没入水中,以免浸湿脐部。洗毕后可在体表涂以少量消毒花生油或鱼肝油。第3天再给小儿洗浴,称为“三朝浴儿”,浴毕将全身拭干,皮肤皱折潮湿处扑以松花粉或滑石粉。洗浴时注意动作轻柔,防止冒受风寒。
小儿刚出生,必须注意保暖,要防止着凉或受暑。新生儿衣着要适宜,衣月啦柔软、宽松,容易穿换,不用钮扣、松紧带。临产前应将给婴儿准备的衣服取出吹晒,藏衣服的箱子里不可放樟脑丸。我国传统上给新生儿夏季只围一只布肚兜,既凉爽又护腹。天冷时将婴儿包人襁褓,包扎松紧要适宜,过松易被蹬开,过紧则妨碍活动。尿布也要柔软而且吸水性强,尿布外不可加用塑料或橡皮包裹。
五、生后开乳
产妇分娩之后,应将小儿置于母亲身边,给予爱抚。一般生后半小时左右即可给小儿吸吮乳房,鼓励母亲按需哺乳。一般足月新生儿吸吮能力较强,吞咽功能基本完善。早期开乳有利于促进母乳分泌,对哺乳成功可起重要作用。开始2-3天乳汁分泌不多,但也可能满足婴儿的需要,若婴儿有明显的饥饿表现或体重减轻过多,可在哺乳后补授适量糖水或牛奶,但切不可以糖水或牛奶取代母乳。为了保证母乳喂养成功,必须坚持哺乳,代乳法不利于泌乳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