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在过去是一种不被人们注意的野生灌木,如今已被生态学、营养学、医药学、经济学的专家们纷纷列为科研课题,进行培育、开发和利用。它广泛分布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和高寒地区,植物分类学家把它命名为沙棘。
人类对沙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在古希腊,人们就发现那些被他们丢弃的病马、瘦马,在随处可见的一种灌木丛中游荡一段时间之后,竟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变得膘肥体壮,毛皮也闪闪发光。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沙棘的叶子和果实滋养了这些病瘦的马匹,于是他们就给这种灌木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闪闪发光的马。
相传在三国时期,蜀国的一次冬征中,也是因为这种神奇的植物,才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当时,蜀国大军来到金沙江和澜沧江畔地带,由于山路险恶,人疲马乏,后继粮草又接济不上,很快就陷入了饥饿和体弱多病的危境中。这时,有人在荒山野岭中发现了一种被称为"刺果"的植物,鲜艳果实的挂满枝头,可是却没人敢吃。直到几天以后,士兵们发现一些战马吃了这些野果后迅速恢复了体力,才纷纷采食,因此渡过了难关。这种植物就是广泛分布在四川、云南山岭中的亚乔木植物:沙棘。
在古代,沙棘除了可作水果食用外,它还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种很好的药物。公元8世纪下半叶,杰出的藏族医学家宇妥·元丹贡布(708~833)的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就记载了沙棘的神奇妙用,说它对呼吸系统有祛痰利肺的功效,能协调肝、胃、肾、心的功能平衡,对循环系统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创伤有止痛、促进愈合的再生功能等。17世纪的学者罗桑却佩所着《藏医学选编》,更明确了沙棘对胃、肝、肠、痞病和妇科疾病的治疗作用。
沙棘一直是维吾尔、蒙、藏等民族的传统药物。青海省的祁连、大通等地群众,将野生沙棘的成熟果实加工后,用于治疗哮喘和胃病。新疆和田地区的乡民常用沙棘自制果酱或熬汤食用,具有补肺、散瘀、增进食欲之功效。今天人们用沙棘嫩叶制成的沙棘绿茶,不但对治疗心脏病有效,且有增进胆汁分泌、利尿、促进合成、消炎止痛等作用。
1977年我国卫生部将沙棘正式列入《中国医典》,肯定了它的药用价值。80年代我国许多科研和医疗单位进行沙棘医用研究,证明小小的沙棘果、种子甚至叶片,可用于治疗烧伤、烫伤、辐射损伤、褥疮及其他皮肤病;可治疗胃肠疾病、静脉曲张,甚至对治疗癌症,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也比较显着。迄今人类在自然界里还未能找到另一种可与沙棘比拟的植物,因此权威人士称沙棘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保健药材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