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气转凉,空气干燥,加上花粉飞扬,风沙四起,故是皮炎的多发季节。患上皮炎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心情,严重者可转为慢性者甚至导致心身疾病。为此,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就常见秋季皮炎的中药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皮肤瘙痒症
指仅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的一种皮肤病。在中医属于“痒风”、“风瘙痒”等范畴。多见于年老体弱或兼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特点是仅有全身性瘙痒和伴有继发性抓痕、血痂、脱屑和色素沉着,而无原发性皮损。对于长期瘙痒者应排除内脏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存在。
用药参考1.内服法:可口服乌蛇止痒丸,每次3—5克,每天2 次;或口服湿毒清丸,每次3粒,每天3次;或六味地黄丸,每次5克,每天2次;或安神祛痒冲剂,每次1 包,每天3次。2.外治法:可外涂祛风止痒霜,每天2—3次;或涂1%薄荷三黄洗剂,每天2次;或用防风 15克,生地25克,白芍12克,细辛6 克,白藓皮12克,蛇床子15克(另包),地肤子20克(另包),甘草6 克,煎水洗澡,每天1次。
二、神经性皮炎
主要发生于暴露易磨擦部位,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以秋季多发或者加重。在中医属于“皮疴’’等范畴-o多见于青壮年,主要见于颈后、两侧、肘后、骶尾以及外阴等处。病起之初有瘙痒而无皮损,后因搔抓出现抓痕、脱屑、血痂,以后逐渐苔藓化,形如皮革,坚厚无比。
用药参考1.内服法:可口服健脾渗湿冲剂,每次20克,每天3 次;或龙胆泻肝丸,每次1丸,每天 3次;或神经性皮炎口服液,每次 1支,每天3次。2.外治法:可用消炎止痒洗剂外洗患处,每天 2次;或飞扬洗剂外洗患处,每天2次;或先用10%硫磺(或风油精)均匀薄薄地涂于患处,然后用电吹风微吹患处,温度以可以忍受为宜,每天1次,每次20分钟;或用丹参15克,生地30克,柴胡12克,茯苓12克,黄芩15 克,甘草6克,煎水洗患处,每晚1次。
三、急慢性荨麻疹
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血管反应性过敏性皮肤病,在中医属于“瘾疹”等范畴。起病先有皮肤瘙痒,后有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略高出于皮肤,呈散发性,可融合成环状、地图状;风团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不等,消退后不留痕迹,时隐时现。进食鱼虾等可加重。
用药参考1.内服药:可口服防风通圣丸,每次6克,每天3次;或玉屏风散丸,每次6克,每天3次;或逍遥丸,每>知克,每天3次;或归脾丸,每次9克,每天3次;或乌鸡白风丸,每次1丸,每天2次。2.外治法:可用路路通60克,蚕沙50克,厚朴 30克,防风20克,加水适量,煎水熏洗患处;或用百部20克,明矾10 克,50%酒精100毫升,浸泡2周后,外涂患处,每天3-4次。
四、急慢性湿疹
是一种全身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在中医属于“湿疮”、“湿疡” 等范畴。本病以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脱屑等多种皮损为特征,并且常呈对称性分布,伴有剧烈瘙痒和心情烦躁,容易并发感染,对患者精神、心理、工作和学习影响极大。
用药参考1.内服法:可口服龙胆泻肝丸,每次6克,每天3次;或炎必克胶囊,每次3粒,每天3 次;或黄连上清丸,每次1丸,每天 3次;或甘露消毒丹,每次9克,每天3次;或二妙丸,每次9克,每天2 次;或归脾丸,每次9克,每天3次;或六味地黄丸,每次9克,每天3 次。2.外治法:以渗出、糜烂为主者,可用皮炎外洗1号,冷湿敷或外洗,然后外搽皮炎1号油膏;以红斑、丘疹、瘙痒为主者,可用三黄洗剂或黄柏六一散外扑;以肥厚、苔藓样变为主者,可用皮炎外洗2号外洗,然后用黄连皮炎膏或苦参膏外搽。
五、手足皲裂症
是发生于秋冬季的一种物理性皮肤病,在中医属于“皴裂疮”、 “干裂疮”、“皲裂疮”等范畴。多发于工人、农民、渔民和手工行业 (如饮食业、理发业和环卫业等者)。主要表现为手掌、足跖部位皮肤增厚、干燥、粗糙、皲裂÷出血,容易并发细菌感染。患者局部严重疼痛不适,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用药参考1、内服法:可口服四物汤加减(白芍15克,熟地黄20 克,鸡血藤30克,何首乌15克,桃仁10克,桑白皮12克,黄精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1剂。2外冶法:可用蛤蜊油外涂,每天数次;或白芨软膏(白芨细末10 克,凡士林50克,混合调均)外涂,每天数次;或用蜂蜡、麻油各适量,加温溶化,趁热滴于患处(以可忍受为宜);或用新楝树果,去核,取肉,加猪油适量,捣烂如泥,外搽患处-,每天2—3次。 陈金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