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伤寒悬解 -- 卷五・太阳经下篇 二十五章

太阳坏病痞证 十二章

书名:《伤寒悬解》  作者:黄元御

痞者,异日之太阴,今日误下而成者也。阳性虚而阴性实,人之心下虚空者,清阳升而浊阴降也。升降清浊之权,在乎中气,下伤中气,升降失职,浊气上逆,则生(月真)胀,清气下陷,则生飧泄,故痞证与下利兼见,悉因中气之败也。

太阴之证,腹满自利。腹满者,痞之根本,而未至成痞,下之而胸下结硬,乃成痞焉,痞乃太阴之坏病也。太阴脏寒,温宜四逆,阳旺寒消,自无余事。及其成痞,则下寒而兼上热,四逆不受,故变为泻心,清上温下,寒热并用,灵思妙解,神化无穷矣。

 

太阳坏病痞证桂枝人参汤证一 太阳百二十三

【163】太阳病,外证未解,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太阳病,外证不解,而数下之,外热不退,而内寒亦增,遂协合外热,而为下利。利而不止,清阳既陷,则浊阴上逆,填于胃口,而心下痞硬。缘中气虚败,不能分理阴阳,升降倒行,清浊易位,是里证不解,而外热不退,是表证亦不解。表里不解,当内外兼医,桂枝人参汤,桂枝通经而解表热,参、术、姜、甘,温补中气,以转升降之机也。

太阴之胸下结硬,即痞证也,自利益甚,即下利不止也。中气伤败,痞与下利兼见,人参汤(即理中汤)助中气之推迁,降阳中之浊阴则痞消,升阴中之清阳则利止,是痞证之正法。诸泻心则因其下寒上热,从此而变通者也。

〖桂枝人参汤〗四十五 (方【66】)

【66】桂枝人参汤

桂枝别切,四两 甘草炙,四两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二 太阳百二十四

【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方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方在太阳五(方【1】)。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下后复汗,阳亡土败,遂成痞证。而外见恶寒者,表未解也。盖阴气外束,阳郁不达,则见恶寒。外见恶寒,则内必发热,内热痞郁,法应攻之。而表未解者,不可攻也,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从中风例,用桂枝汤,病在汗下后,是以不用麻黄,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去其痞郁之上热也。

上章用桂枝人参汤双解表里,此用桂枝汤解表,大黄黄连攻痞者,以上则外热而内寒,此则外寒而内热,攻补不同也。温中解表,可以并用,攻里发表,不可双行,故仲景于宜攻之病而有表证,皆先表而后下。

〖大黄黄连泻心汤〗四十六 (方【60】)

【60】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臣亿等看详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后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后但加附子也。故后云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也。)

 

附子泻心汤证三太阳 百二十五

【151】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15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脉浮而紧,应以汗解,而复下之,紧反入里,浮紧变为沉紧,则作痞证。痞证阳气格郁,必生上热,阴气凝塞,必生下寒,寒热相通,二气抟结,则心下石硬,而关脉沉紧,是当用诸泻心清上温下之法。若按之心下自濡,诊之关上脉浮者,是下寒未生,但是阳气痞塞,郁生上热,宜用大黄黄连泻其上热,无用温药也。若下寒已生,则心下不濡而关上不浮,其上热逼蒸,别无去路,是必开其皮毛,泄而为汗。如是心下痞硬,而复恶寒汗出者,是其下寒已动,宜附子泻心汤,大黄、芩、连,泻其上热,附子温其下寒也。

此以下伤其中气,土败胃逆,胆心不降,君相二火皆升,大黄泻胃而降逆,黄连泻其心火,黄芩泻其胆火。第曰泻心者,相火以君火为主也。

〖附子泻心汤〗四十七 (方【61】)

【61】附子泻心汤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炮,去皮破,别煮取汁,一枚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十枣汤证四 太阳百二十六

【152】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是有水湿在内,于法可攻,然必表邪外解,乃可攻之。其人内有水气,格阳于外,气蒸窍泄,汗出者,而阴阳胜复,发作有时。水饮阻格,浊气不降,头为之痛。阴邪上填,心下痞结硬满,而引胁下疼痛。胃气上逆,而生干呕。肺气上逆,而苦短气。使非水饮郁格,何以至此!若其汗出而不复恶寒者,是表邪已解而里气未和也,宜十枣汤,大枣保其脾精,芜、遂、大戟,泻其水饮也。

〖十枣汤〗四十八 (方【59】)

【59】十枣汤

芫花 甘遂 大戟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匕,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匕;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生姜泻心汤证五 太阳百二十七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伤寒,汗出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水谷不消,陈宿停留,浊气冲胸,而干呕食臭。胆邪克土,土虚不能制水,水郁胆部,而积于胁下。土败木贼,阴气激宕,腹中雷鸣,而病下利。生姜泻心汤,生姜、半夏,降其浊阴,黄芩、黄连,清其心胆,姜、甘、参、枣,温补中气,以转枢轴也。

〖生姜泻心汤〗四十九 (方【62】)

【62】生姜泻心汤

生姜切,四两 甘草炙,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洗,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

 

甘草泻心汤证六 太阳百二十八

【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其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伤寒、中风,应当解表,医反下之,败其中气,水谷不化,土木皆郁,升降倒行。脾陷而贼于乙木,则腹中雷鸣而下利。胃逆而迫于甲木,则心下痞硬而干呕。君相二火皆升而心烦。医以痞为结热,而复下之,其痞益甚。不知此非结热,但以胃中阳虚,不能堤障阴邪,阴中客气,上逆阳位,故使心下结硬也。甘草泻心汤,甘草、姜、枣,补中而温下寒,半夏、芩、连,降逆而清上热也。

〖甘草泻心汤〗五十 (方【63】)

【63】甘草泻心汤

甘草炙,四两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黄连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升,日三服。

(臣亿等谨按上生姜泻心汤法,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今详泻心以疗痞。痞气因发阴而生,是半夏、生姜、甘草泻心三方,皆本于理中也,其方必各有人参,今甘草泻心中无者,脱落之也。又按千金并外台秘要治伤寒□食,用此方,皆有人参,知脱落无疑。)

 

赤石脂禹余粮汤证七 太阳百二十九

【159】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伤寒,误服寒凉汤药,伤其中气,利下不止,心下痞鞭。服泻心汤已,下利未止,谓其中有积热,复以他药下之,阳气脱陷,下利不止。医又意中寒,以理中与之,其利益甚。理中者,但理中焦,此之下利,在于下焦滑脱,何以能止?宜赤石脂禹余粮汤,固下焦之滑脱,利乃可止也。若使复利不止者,必由土湿水停,前窍不通,而后注二肠,当利其小便,水道开而谷道合矣。

〖赤石脂禹余粮汤〗五十一 (方【64】)

【64】赤石脂禹余粮汤

赤石脂碎,一斤 太一禹余粮碎,一斤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五苓散证八 太阳百三十

【15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方在太阳四十二(方【32】)。

本以攻下之,故得心下痞证,是宜服泻心。乃与泻心汤,而痞不解,其人土湿水停,口渴心烦,小便不利者,宜五苓散,泄水燥土,以利小便,土燥则中气转运,浊降清升,痞硬自消也。

痞证必兼下利,上章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利小便之法,五苓散是也。五苓痞证与下利兼医,此但言痞而不言下利者,省文也。

 

旋覆代赭证九 太阳百三十一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花代赭石汤主之。

伤寒,汗、吐、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以外证虽解,而汗下伤中,土败胃逆,碍胆经降路,胃口痞塞,肺气郁蒸,而化痰饮,胃土壅遏,而生哕噫。旋覆花代赭石汤,参、甘、大枣,补其中脘,半夏、姜、赭,降其逆气,旋覆花行痰饮而开郁浊也。

浊气上填,痞闷噫气,以旋覆花代赭石汤补虚降逆,噫气立除。若除后再用,则病下陷,不可常服也。

〖旋覆花代赭石汤〗五十二 (方【65】)

【65】旋复代赭汤

旋复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一两 甘草炙,三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瓜蒂散证十 太阳百三十二

【166】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诸亡血家,不可与。

病如桂枝汤证,但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其内则胸中痞硬,气上冲于咽喉,不得喘息,此为胸有寒痰,阻塞窍隧,故令肺气壅塞,不得布散也。法当吐之,宜瓜蒂散,香豉行其滞,小豆泻其湿,瓜蒂涌其寒痰。若诸亡血之家,血惯上逆,不可与也。

〖瓜蒂散〗五十三 (方【67】)

【67】瓜蒂散

瓜蒂熬黄,一分 赤小豆一分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经脉动惕证十一 太阳百三十三

【160】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吐下而又发汗,阳虚生烦,脉甚微弱,至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疼痛,缘阳亡土败,胃气上逆,碍胆经降路。胆脉自胃口而循两胁,胆经壅塞,故心下痞而胁下痛,胃口堵塞,肺气不得下行,故上冲咽喉。肺胃上逆,阳气升浮,旋转不宁,故头目眩冒。浊气郁蓄,而不疏通,经脉莫容,故动惕不安。如是者,久而成痿。盖肝司营血,而主筋脉,血旺筋柔,是以不痿。甲木逆升,相火上炎,乙木下陷,郁而生风,营血瘀涩,经气不畅,风木抑遏,是以动摇。久而经脉失养,故成痿病也。

《素问・痿论》:治痿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络之海,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冲,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而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阳明下降,则化金水,金水收藏,相火下秘,而温肾肝,木气滋荣,故筋脉轻健,而不痿软。阳明不降,胃逆胆升,火泻而水寒,生气枯槁,筋脉不荣,是以成痿。

 

表里俱虚证十二 太阳百三十四

【153】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者,难治。令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太阳病,医发其汗,营卫俱虚,卫气内陷则发热,营血外束则恶寒。医见汗之不愈,因复下之,阳亡土败,心下痞结。汗泄其表,下泄其里,表里俱虚,内外之气并竭。表里阳亡,但有独阴,复加烧针,以泻心肺之气,因而胸膈生烦。若面色青黄,皮肤动者,是土败木贼,风动而经郁也,其病难治。若色微黄而不青,手足温暖而不冷,是土气续复而无木邪,四末阳回而非独阴,其病易愈也。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伤寒悬解 总目录
卷四・太阳经中篇 五十六章
太阳坏病入厥阴去路 一章
卷五・太阳经下篇 二十五章
太阳坏病结胸痞证
提纲 一章
太阳坏病结胸证 十二章
太阳坏病痞证 十二章 (当前页面)
卷六・阳明经上篇 五十章
提纲 二章
外证 五章
来路 四章
阳明经病腑病汗下总纲 一章 阳明十二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伤寒杂病论序
  2. 笔画索引
  3. 太阳中风 十五章
  4. 寒热死生
  5. 伤寒论序
  6. 阳明虚证 阳明入太阴去路
  7. 卷一・脉法上篇 三十一章
  8. 病 三章
  9. 阳明经病腑病汗下总纲 一章 阳明十二
  10. 阳明瘀血证 三章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