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伤寒悬解 -- 卷六・阳明经上篇 五十章

来路 四章

书名:《伤寒悬解》  作者:黄元御

 

阳明来路一 阳明八

【179】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热,大便难是也。

阳明之病,或自太阳传来,或自少阳传来,或由本经自入。自太阳来者,谓之太阳阳明。太阳阳明者,小便数而大便难,膀胱津涸,脾胃失润,因而脾气约结,粪粒坚小也。本经自入者,谓之正阳阳明。正阳阳明者,胃家阳实,不俟别经之传,一有表邪外郁,腑热自发也。自少阳来者,谓之少阳阳明。少阳阳明者,发汗利水,胆液枯槁,因而胃中燥热,大便艰难也。太阳阳明者,寒水之枯,少阳阳明者,相火之旺,正阳阳明者,燥金之盛也。

 

阳明来路二 阳明九

【181】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是名阳明也。

阳明病,来自太阳者多,少阳者少。阳盛之人,太阳病感,汗、下、利水,亡其津液,以致胃中干燥,因而转属阳明。燥热内实,大便坚硬,此名为阳明也。

 

阳明来路三 阳明十

【185】本太阳病,初得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太阳病,汗出透彻,则表解而里气亦达。若汗出不彻,表邪未解,腑热郁生,因而转属阳明也。

 

阳明来路四 阳明十一

【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拂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拂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烦躁,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病传阳明之腑,而太阳表证未罢,谓之二阳并病。以太阳初病,发汗不彻,经热内蒸,因而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而不恶寒,便是腑热作矣。腑热宜下,若太阳表证不罢者,不可下,下则表阳内陷,此之谓逆。如此可小发汗,以泻其表。设表邪外盛,面色缘缘正赤者,此阳气拂郁在表,不得出路,郁蒸头面之故,当内解外熏,令其透彻。不得小汗,以致邪留。若发汗不彻,阳气拂郁,不得外越,其人胃气内遏,必至烦躁,又觉疼痛,其痛不知其处,或在腹中,或在四肢,按之绝不可得,而且隧路壅阻,呼吸短气。凡此诸证,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其汗则愈。此何以知是汗出之不彻?以其脉涩,故知之也。涩者,阳郁而不滑利也。

拂郁,抑郁之意,《汉书・邹阳传》:大后拂郁泣血,《楚辞・七谏》:沉江心拂郁而内伤。熏法:以盆盛滚水,入被热熏,取汗最捷,宜于下部用之。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伤寒悬解 总目录
卷五・太阳经下篇 二十五章
太阳坏病痞证 十二章
卷六・阳明经上篇 五十章
阳明实证
提纲 二章
外证 五章
来路 四章 (当前页面)
阳明经病 七章 腑病连经
阳明腑病 二十七章
阳明瘀血证 三章
阳明解期 一章 阳明五十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伤寒杂病论序
  2. 笔画索引
  3. 太阳中风 十五章
  4. 伤寒论序
  5. 寒热死生
  6. 阴阳易 一章
  7. 阳明虚证 阳明入太阴去路
  8. 卷一・脉法上篇 三十一章
  9. 病 三章
  10. 阳明经病腑病汗下总纲 一章 阳明十二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