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素问悬解 -- 卷六 病论

腹中论四十三

书名:《素问悬解》  作者:

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岐伯对曰:胞之络绝也。帝曰:何以言之?歧伯曰: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

重身,怀子也。胞之络脉系于肾,足少阴之脉贯肾而系舌本,胎在胞中,压其络脉,络脉不通,连及少阴之脉,牵引舌本,舌本强直,故不能言。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刺法》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然后调之。所谓无损不足者,身羸瘦,无用石也。无益有余者,腹中有形而泻之,泻之则精出而病独擅中,故曰疹成也。

当十月复,十月胎生,则胞络松缓,而言语复旧矣。疹,病也。腹中有胎而泻之,欲以去其痼病,泻之徒伤正气,而痼病独留,其势弥大。本以泻之,适以益其有余,反成大病,故曰疹成也。二段旧误在奇病论中。篇名腹中论,义取腹中有形语也。

帝曰:善。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岐伯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

怀子将生,则身有病而脉无邪,是以知之。

帝曰: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

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胆气上逆而不下,精气离根,并居上位,神气迷乱,故令子感之,发为癫疾也。此段旧误在奇病论。

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

胸胁支满,胆胃之上逆也。腥,肺气。臊,肝气。臭,肾气。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血枯则肝燥,若夫醉入房中,恣淫纵欲,泄其肾气,以致气竭而肝伤,风动血耗,肝木亦燥,故月事衰少不来。

木以升达为性,肾气亡泄,则水寒脾湿,己土陷遏,乙木不达。既不上达,则必下冲,风木冲决,疏泄失藏,故前后血下。肝脾既陷,胆胃必逆,中气不治,则升降皆反,相因之事也。胃位于中,胆位于左,胃逆则胸满,胆逆则胃口及左胁支满,胆脉自胃口行两胁。上脘填塞,故妨于食。足少阳之脉起目锐眦,经阳升浮,故目眩转。胆胃逆则肺金亦升,故腥气先闻。臊臭者,肝肾下郁,气随心胆而上发。心肾表里,肝胆表里,故肝肾之气随心胆上发。出清液者,胃逆而涎涌也。唾血者,肺气逆冲也。四肢清者,水寒土湿,胃逆脾陷,不能行气于四肢也。此病清浊易位,升降反常,而发由中气,中气一郁,则诸病至矣。

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岐伯曰:以四乌骨、一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乌骨消磨固涩,行经血枯闭,止经脉崩漏,茹行血通经,止崩收漏,雀卵温精暖血,补肾益肝,鲍鱼汁通利肠胃,行血疏肝,皆血枯肝燥之良药也。

帝曰:有病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

肾风者,风伤肾脏,水泛土湿,胆胃逆升,故善惊而不食。惊已而心气痿者,胆木拔根,心火伤败,水邪横逆,是以死也。此段旧误在奇病论。

帝曰:病肾风者,面然,壅害于言,可刺不?岐伯曰: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后五日其气必至。帝曰:其至何如?歧伯曰:至必少气时热,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目下肿,小便黄,腹中鸣,身重难以行,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则咳,病名曰风水。论在《刺法》中。

面然,面貌肿胀,然浮大也。肾脉循喉咙,抉舌本,肾病则脉络壅阻,害于言语也。《刺法》,古书。

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诸有水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帝曰:何以言之?歧伯曰:水者阴也,目下者,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正偃则咳甚,上迫肺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腹中鸣者,病本于胃也。薄脾则烦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膈也。身重难以行者,胃脉在足也。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邪之所凑,其正气必虚,阴盛于里则虚于表,阳弱不能与里阴相抗,则外乘阴虚之所,而浮散于表。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小便黄者,脾湿肝陷,温气下郁,少腹中有热也。目下肿者,诸有水人,微肿先见于目下也。以水者阴物也,目下亦阴地也,腹者至阴之所居,同气相感,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水旺土湿,胃气不降,则二火失根,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所以不能正偃者,因胃中不和,正偃则气阻咳甚,上迫于肺也。诸水病者,水泛气阻,故不得卧,卧则中气壅塞,胆逆惊生,惊则胆火上炎而刑肺金,于是咳甚也。腹中鸣者,病本于胃土之湿,木郁而不畅也。气薄于脾,则烦不能食,以脾主消化,胃主受盛,饮食不化,则中脘胀满,胃失受盛之职,不能再纳新谷,浊气上填,君火莫降,故心烦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阻隔不开也。身重难以行者,水泛胃土,胃脉在足,湿胜阳亏,筋骨不健也。月事不来者,胞脉闭塞,阻其经血下行之路也。心主脉,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血温则行寒则凝。血温之行,心火之力,今逆气上迫肺部,心气不得下通,血脉凝涩,故月辜不来也。二段旧误在评热病论。

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岐伯曰:肺者,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论在《奇恒阴阳》中。

肺者,五脏之华盖也,肺气盛者,胃土上逆,肺金莫降,壅满于胸中也。肺气上盛则脉浮大,脉浮大者,肺胃上逆,故不得偃卧。《奇恒阴阳》,古书。

帝曰:人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寄,则卧不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脏有所偏伤及,精有所偏寄,则卧不安,故人不能悬度其病也。二段旧误在病能论。

帝曰: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脏使然?愿闻其故。

息有音,喘息有声音也。得卧行而喘者,能卧能行而喘也。

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络脉不得随经上下,故留经而不行,络脉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帝曰:善。

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足阳明之上逆也。足之三阳,自头走足,气本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以阳明者,胃之脉也。胃者,六腑之长,其气亦下行,经腑相同,下行则浊气降摄,仓廪开而水谷入。胃气不降,则经气上逆,不得从其故道而下,经腑皆逆,浊气上填,故不得卧也。《下经》曰古书。胃腑不和,则卧寐不安,正此谓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络脉壅碍,不得随经脉上下,则留滞而不行,络脉之病人也微,非如经脉之病,能改起居之常,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上客也。水者,随津液而流行也,肾者水脏,职主津液,水位在下,而循津液逆行,客居肺部,气被水阻,故不得偃卧,卧则气闭而喘作也。二段旧误在逆调论。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素问悬解 总目录
卷五 病论
评热病论三十九
卷六 病论
举痛论四十 统举诸痛而言,故曰举痛。
气厥论四十一
逆调论四十二
腹中论四十三 (当前页面)
奇病论四十五
标本病传论四十六
本病论四十七
卷六 治论
汤液醪醴论四十八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黄帝内经素问序
  2. 阴阳类论六十七
  3. 刺法论五十六
  4. 痹论三十三
  5. 血气形志二十二
  6. 经络论二十七
  7. 诊要经终论十七
  8. 阴阳应象论五
  9. 刺疟六十四
  10. 第六卷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