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先去医院再说」的人,是医生的「肥羊」
这样的医生真的亲切吗?
患者一出现咳嗽就往医院跑,医生只要听到「好像有点感冒的样子」,就开出止咳、退烧、消炎、抗生素、胃药……等,一大堆药。
「要不要顺便量个血压?啊,稍微高了一点。开点药给你吧。还有血糖值也要注意。」像这样地建议你接受一项又一项检查。
你觉得「这个医生真亲切」,而心存感激吗?
另外,每年注射流行性感冒疫苗,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和癌症筛检。听到「血压太高」「肺部有阴影」等就脸色发白,乖乖地照医生的指示吃药,或是接受精密检查。
被诊断出癌症时,就立即接受「手术、化疗、放疗」的标准治疗。
医疗是一种商业行为,医生也要生活。医生必须尽可能增加病人,让他们就医。如果被医生的花言巧语所骗,就会成为他们的「肥羊」。将珍贵的时间和金钱奉献给医生,却缩短了自己的寿命。
●心得 越常看医生的人越早死
对医疗感到满意,死亡率却提高26%!?
有一项最新而且相当有趣的资料。美国医师学会出版的着名杂志,于2012年刊登了一篇报导《满意的代价》,引起广大回响。
这是为了调查医疗费用与健康的关系,以超过5万名参加医疗保险的美国人为对象,花了五年时间所得到的惊人结果。
这5万人每年平均就医次数大约五次。对于一年间接受的医疗服务,以五个问题来调查病患的满意度:
?是否注意倾听病人说话?
?是否以容易理解的词汇来说明?
?是否尊重病人所说的内容?
?是否花费充分的时间?
?是否满意医疗工作人员的服务?
当然,遇到亲切的医院或医生,接受到越多的体贴医疗服务的人,满意度也越高。
这项调查的结果分成四级,满意度最高的群组,住院天数比满意度最低的群组多了9%。花费在医疗或药品上的费用也高出9%。对医疗满意的人属于「未雨绸缪型」,身体出现某些异状就立即就医、吃药或住院。但是追踪四、五年后发现,满意度最高的群组,死亡率却比满意度最低的群组高出26%。
在医院和药品上花了高额的金钱,而且住院越久寿命却越短,可以的话,美国医师学会大概不想公开这项资料吧!
●心得 「血压130,生病了!」没这回事
不能只看数值就以为生病
日本高血压患者有4000万人,高血脂患者有3000万人……
「病人」的数目相当可观。
高血压和高血脂都有所谓的「标准值」。超过此数值就会被诊断为疾病。
例如,血压的标准值,最高血压(收缩压)为140mmHg,最低血压(舒张压)为90mmHg。超过此数值就是高血压。
这个标准值很乱来,完全靠不住。
每一种疾病的标准值都由它的专门学会制定,但是这些数值都是经过协商,在没有根据下做出决定的。特别是高血压的标准值,「操作」的痕迹非常明显。
1998年,厚生省全国调查时的标准值为160╱95以上。
但是到了2000年,在没有明确理由的状况下降为140╱90。依照1998年的标准值,日本的高血压患者约有1600万人,但根据新标准,患者人数即增加到3700万人。
2008年开始的代谢症候群健康检查,19至64岁的人,若合并患有糖尿病或肾脏病,则血压在130╱80以上就被列为治疗对象。
高血压有九成以上原因不明。而且,日本也没有关于降低血压可使死亡率下降,或减少心脏病、脑中风发生率的实证资料。
成年之后,动脉会逐渐老化、变硬,将血液送出的力量相对减弱。
因此,为了将血液不断送至脑部和手脚的每个部位,血压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如果使用药物让血压下降,就可能造成失智或脚步蹒跚。
芬兰曾经观察521名「未服用降血压剂」的75至85岁男女高龄者,结果发现80岁以上,而且最高血压超过180的人生存率最高,不到140的人,其生存率则明显下降。
但是日本却认为最高血压超过130就是异常,而要求以药物来降低。
●心得 吃药降血糖没意义,而且副作用大
不要吃药,多多走路!
1990年代,英国曾进行一项大规模的试验。
试验对象为没有自觉症状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未达标准的120%,血糖值在110~270mg╱dL之间的3800人。以抽签方式分成二组,A组以饮食疗法为主,只有血糖值超过270时才进行药物治疗。B组则使用降血糖药,使血糖值保持在110以下。
经过长达十年的观察,「死亡、肾衰竭、失明等征状,经统计后发现并没有多大的差异」。
相对地,B组因低血糖造成的身体不适则达A组的三偣。
降血糖药在并发症的预防和延长寿命上没有任何效果,但是副作用大,很容易引发过敏症状、腹泻、头痛、耳鸣、倦怠感、体温下降、嗜睡、浮肿、视力障碍、肠阻塞、肝功能障碍等,且常为这些药物副作用所苦。
因此,以药物控制血糖,一旦出现「经常倦怠」「容易焦虑」「脚部浮肿」「失智」等症状的话,即可怀疑是药害所引起。
糖尿病确实是可怕的疾病,但是「准患者两千万人」则有些夸大。日本糖尿病学会1999年时,将诊断标准的空腹血糖值由原来的140改为126。这项变更并没有根据,只是追随美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将标准订得更严格,结果使得糖尿病患者大幅增加。
根据运动疗法的资料已知,很多人透过长期有恒地「走路、骑自行车、游泳、伸展」等有氧运动降低了血糖值。
适度的运动在防止身体钝化方面也相当重要。发现「血糖值偏高」时,不妨多多走路。
●心得 不要养成动不动就找医生开药的习惯
别当药罐子,以免被抗药性细菌杀死
很多病人看了病不拿药会不满也是一大问题。
大量使用抗生素或抗菌剂,会产生「细菌抗药性」的问题。日本今天就是世界上「院内感染」最严重的国家。
从传染病患者身上检出的黄色葡萄球菌中,会引起院内感染的抗药性菌「抗药性金黄葡萄球菌(MRSA)」所占的比例,意大利为42%、美国为40%、英国为37%、西班牙为36%、德国仅9%、荷兰为0%。日本则高达「70%~80%」,在先进国家中最为严重。
细菌或病毒中,抗生素和抗菌药无法杀死的称为「抗药性菌」或是「细菌产生抗药性」。细菌产生抗药性后,过去的药物无法再发挥效果,即使是很容易治疗的疾病也会恶化,甚至致命。最近引起更大问题的「多重抗药性菌」,更不只对一种药物具有抗药性,同时对多种药物都有抗药性。
容易被抗药性菌感染的,包括手术后的病患和高龄者等抵抗力较弱,以及长期服用抗生素的人。
在日本不只有人过度使用抗生素的问题,就连家畜或宠物也广泛使用。以养猪业为例,除了治病之外,还添加在饲料中作为生长促进剂。这也是日本抗药性菌蔓延的原因之一。
有人说「日本因为医疗发达,因此日本人寿命排名世界第一」,但其实还有更重要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导致日本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肠胃炎、肺炎、结核病等传染病。战后由于营养和卫生改善,才大幅延长寿命。
由欧美国家19世纪以后的死亡统计来看,结核病、猩红热、麻疹、伤寒等都可藉营养和卫生的改善而减少,在引进抗生素和疫苗之前,死亡率已经降低。
现今几乎没有非依赖药物不可的疾病。因此不要过度仰赖药物,以免被抗药性菌杀害。
●心得 规画持续工作到百岁的人生
工作至百岁成为常态的时代
2012年9月,一位「百岁的上班族」接受媒体访问时说:「我从七十岁起任职至今的公司,是我人生中工作最久的地方。」并且表示,现在每天仍转乘电车通勤。
同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百岁以上的国民已超过5万人。并推算到2052年时,达到百岁以上的人将突破70万人。
也就是说,现在60岁以上的日本人中,有70万人40年后仍然活在世上……
不久的将来,「百岁的上班族」不会再引起媒体注目,因为,一般人持续工作到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的时代不久即将到来。
2013年4月,「老年人就业稳定新法」正式实施,退休年龄可延至65岁,但另一方面,政府的国家战略会议中却有人大胆提出「四十岁退休制」。这项提案的意图是,「未来为了让大家工作到七十五岁以上,不妨以四十岁左右作为人生的一个区隔。」
如果到了六十多岁大家都靠年金悠闲度日,相信社会很难承受。而且每个人对于自己成了社会包袱,时间还长达四十年之久,大概也会感到不安吧。
离死亡还很久
最近,摸索「死亡方式」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不希望失智或卧床拖累家人」、「不想因治疗而受苦」、「不希望被视为社会包袱」……为了避免晚年吃苦头而思考如何死亡。
但是,在进入天国之前,还有数十年的「缓冲时间」。
《日经商业》杂志2012年9月10日号的特集《从隐居到持续工作至百岁的时代来临》中,刊载了退休后如何度过充实生活的心得。
?早日学习适合社会环境的技术
?自发性的进行健康管理,以期能够长期而健康的工作
?思考如何将过去培养的「人脉资产」转移给下一代
?上班族时代的地位和自尊有百害而无一利
摸索着走向人类史上空前超长寿时代的我们,必须大幅改变想法。
退休后不是被社会环境「淘汰」,而是「走在前头」。
不是永远健康的「存活」,而是注意健康管理,以「持续工作下去」。
过去所培养的人际关系,不是「加深旧交」,而是「活用以反馈社会」。
上班族时代的地位和自尊,不再「拥抱不放」,而是「遗忘」。
这篇特集中还介绍了大贸易公司的退休职员,为了提升所有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而成立的「经营支持NPO俱乐部」。会员大约有160人,虽然平均年龄达70.1岁,但对于大量请求协助的案件仍能全力因应。
我过了六十岁后,曾觉得「或许大限之日即将到来」,但是看到「2052年时,一百岁以上的国民有七十万人」的数字后,我改变了想法,认为如果每天等待大限之日到来,人将会麻痹,因此开始摸索人生的新舞台。
近藤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