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小说 > 古代的医生 -- 古代的医生之十四--张景岳

古代的医生之十四--张景岳(2)

书名:《古代的医生》  作者:罗大伦

 

家里的温暖

 

这个时候,张景岳已经是三十六岁了,回到北京后一看,一幅凄惨的景象,那是“亲益老,家益贫”,父亲已经老了,家里也还是没有什么钱,当年幻想的功名早就烟消云散了,父子两人的生活那是日间窘迫啊。

张景岳仰天长叹,唉,这个世道不好啊!想要用热血报国,结果却换来了如此凄凉的下场,我们还是用自己的技术,能帮助老百姓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吧!

于是,他又拿出了医书,开始专研医学。

其实他的医术一直都没丢,相反,在外面闯荡的这些年,让他的医术得到了锻炼,此时再看书,那进步可就不是一星半点儿的了。

 

我们开看个例子吧。

这位患者是北京城里的驻军,姓吴,是个参军,这位吴参军有天路过菜市场,看到有卖蘑菇的,“肥嫩可爱”,于是就让自己的仆人买了些回去做汤,谁想到,当时的菜市场管理不严格,没有准入制度,这蘑菇也不知道打哪儿来的,这位吴参军吃了以后,是上吐下泻,他一边痛骂销售伪劣食品的奸商,一边让下人快去请医生,结果先请来的是一些当地的普通医生,这些医生一看,蘑菇中毒?这得解毒啊!于是就马上用黄连、黑豆、桔梗、甘草、枳实等药给服了下去,结果病的更重了,而且还出现了胸部和腹部发胀的情况,同时开始气喘,连水都喝不下去。

您看看,这可要命了,本来这蘑菇毒就够厉害的,现在又增加了这么多的症状。

直把这吴参军难受的,那是痛不欲生啊。

突然,他想起来了自己的战友张景岳,于是就让仆人,赶快去把张景岳给我请来!

张景岳听说以后,也很着急,就急忙跑来了。

诊断以后,张景岳就开了方子,方子如下:人参、白术、甘草、干姜、附子、茯苓等。

这位参军一看,差点没背过气去:老大!我是让你来解毒的,你开了这么多的温阳的补药是干什么嘛!我现在腹胀、气急、口干,那里还敢服用这么多的温补之药呢!(腹胀气急口干如此,安敢再服此药)

张景岳劝也没有用,就回家了。

第二天,这位参军愣是挺了一天,结果病势更重了。(而病愈剧,若朝露矣)

没办法,又把张景岳给请来了,张景岳诊了脉,还是同样的病机啊,于是开的方子和昨天的一样。

这位吴参军是实在没有办法了,心里是既怀疑又害怕,可是怎么办呢?已经没有办法了,于是就走进里屋,和家人一一告别(这哪里是服药啊,简直和自杀的阵势差不多),还和老婆说:“如果必须服这个药,那么能够救活我的可能是这个药,杀死我的也可能是这个药,‘余之生死,在此一举矣’!”

然后冲着张景岳说:“老大,我的命就托付给你了!”

然后,“遂不得已含泪吞之。”感觉特壮烈。

张景岳简直是哭笑不得,这就跟要害死他一样啊,把我当什么人了!

 

结果是,喝完了一付药以后,吐就开始止住了,嘿!有希望,这位吴参军的眼泪终于可以擦干了,于是就又喝了一付,结果腹胀也减轻了。

于是张景岳就在方子里加入了大份量的熟地黄(这位张景岳是使用熟地的专家,后来的外号叫“张熟地”,这个我们以后再聊),结果吴参军的情况是一天天见好,等到二十多付药以后,这个病就彻底地好了。

 

啊?这是怎么回事儿?吴参军也看过两天的医书,很是不理解,就问张景岳,说:“老大,你这个治病的路子我怎么琢磨不透啊,我中的是毒,他们用解毒的药反而重了,你不用解毒的药,用了温补之药,反而却好了,您这也太匪夷所思了,给俺讲讲呗?”

张景岳说:“毒有不同,谁说的黄连、甘草什么的就解毒啊?象你吃的这种蘑菇,肥白鲜嫩,一定是生长在深坑枯井里的,是属于阴寒之毒,看你的症状也是一派寒证,此时热药就是解毒药,黄连等寒凉药就是助毒药,你整天的听收音机里那些搞坐堂讲座的大夫说:‘我们门诊辨证论治’,搞的很神秘的,其实一点都不神秘,在这次的蘑菇中毒上,辨证论治就是看你中毒的性质,你中的是热毒,我就用凉药,这凉药就是你的解毒药,你中的是寒毒,我用的就是温热的药,这温热药就是你的解毒药,这就是辨证施治啊,那些用一个思路治病的方法就不是辨证施治,明白了吗?”

吴参军听了,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老大,简直太感谢了,如果不是这个辨证论治,我恐怕就要挂了啊!”

 

无独有偶,这里还有一个中毒的医案,和上面的大致相似。

这是北京的一户普通家庭,有天,父亲带着五岁的小女儿出去逛,正好路过一个药铺,药铺正好在晒晾巴豆,这个药铺也真是有毛病,您说这巴豆您怎么能随便搁外边晒呢?这东西它有毒啊。

但是如果不碰到这位父亲也没事儿,正巧赶上这位父亲也是一个好贪便宜的主儿,看见了巴豆,以为是松子仁儿呢,顺手摸了一粒,对小女儿说:“姑娘,来,张嘴,爹给你顺了一粒松仁。”您瞧瞧他这出息,还美呢。

这个小姑娘哪儿知道啊,一张嘴,就给嚼了,但立刻感到味道很辣,您别看才五岁,也知道这不是松仁,马上就吐了,结果还是有半粒给吞了下去。

没多大一会儿,就开始大泻,一共泻了十余次,您说这个小便宜贪的,给女儿带来多大的麻烦,等到第二天,肚子可就都肿胀了起来,全身也肿了,已经无法吃下去东西了,这位父亲被他老婆暴打了若干顿,脑袋肿起了N个大包,痛定思痛之后,终于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来请张景岳。

张景岳来的时候,正有一大帮人在这出主意呢,什么主意都有,什么喝绿豆、黄连的,什么用五苓散、五皮饮泄水的,总之很乱。

张景岳在诊断过后,说:“现在大泻之后,脾胃之气已经虚了,还能用苦寒的黄连吗?泻出了那么多的水,还能在用泄水的药吗?这个时候应该补脾胃之气啊!”

于是,就开了独参汤和温胃饮,(独参汤,一味人参叫做独参汤;温胃饮:张景岳创立的方子,成份为人参、白术、扁豆、陈皮、干姜、炙甘草、当归,用来治疗中寒呕吐,吞酸泄泻,不思饮食等证)结果喝了几付,就彻底地痊愈了。

这就奇怪了,这巴豆不是热毒吗?怎么张景岳用的温补脾胃的热药,还把病给治好了呢?

原来,小姑娘服用的只是很少的一点巴豆,热的力量并不大,但是泻的力量大,她这么一泻,就把脾土的阳气给泻没了,结果出现的肿胀等都是阳气不足导致的水湿泛滥,所以张景岳给温补脾胃,反而就把这个病给治好了。

这也是辨证施治,是根据患者此时的体质来判断的,我们从这两个中毒的医案来看,人家随证而变,不同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的问题。所以这位张景岳的诊断水平,还真不是盖的。

爷俩都喜欢喝两盅

 

我一直觉得张景岳和他的父亲是一对儿很有趣的父子,两人有很多共同的爱好,比如在军事方面的,两人也都喜欢医药,张景岳的父亲显然对医学很是爱好,从他在张景岳十四岁就送去跟人家学医就可以看出来,除了这些,这对儿父子还都喜欢喝点儿小酒。

没事儿的时候,父子俩坐在院子里,望着北京湛蓝的天空(那会儿污染还不严重),心情舒畅地喝上二两,其乐融融啊!

但是,这喝酒分别都给他们带来了一些麻烦,这从张景岳的书里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比如这位父亲张寿峰同志,他就不但是喜欢喝两盅,而且那简直就算是“善饮”了,结果在四十岁以后,就开始感觉身体不行了,患了“痰饮之疾”,经常出现往上呕酸水、胃里胀满的情况,饮食也开始减少,感到眩晕、惊惕恍惚,总之是毛病一大堆,他自个儿也明白,这是酒喝多了,体内出现了痰饮,于是就开始求医,到处治疗,一点也没有效果。

那个时候张景岳还是个少年,心里也很着急,但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这位张寿峰同志情急之下,就想起了一个狠招:应用吐法。

这个吐法其实本来是中医里面常用的一个方法,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就非常的善用这“汗、吐、下”三法,这个吐法并不只是把胃里的毒物或者无法消化的东西吐出来,而是利用呕吐,把上焦和体内的一些废物排出,把这些影响气机运化的障碍排除后,是人体恢复正常的状态,但是这个吐法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了,因为有些痛苦。

看来这位张寿峰同志真是急了,连这种狠招都用了,他开始用的是药物中的催吐剂,结果发现吐了以后,还感觉不错,就开始了接二连三地吐。

在吐过一段时间以后,搞笑的情况出现了,这位张寿峰同志练就了一套不用药就可以吐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早晨睡醒的时候,仰卧在床上,然后用嗳气的方法往上提气(各位千万别跟着学,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练出来的),然后慢慢地,痰涎就开始吐出来了,再接下来吐出的就是一些“紫黑酸恶不堪言者”,然后喝粥调养。

这位张寿峰同志很能坚持,每个月都坚持吐那么一两次,坚持了很多年(根据张景岳的说法,是一直坚持到八十二岁他去世为止)。

估计当年张景岳一定觉得日子过得特难受,见天儿的听见父亲狂呕的声音,这搁谁都受不了(后来连张景岳自己都呕了),于是实在忍不住了,就劝父亲:“您这么吐,难道就不怕伤了正气吗?”(因为中医认为吐虽然可以排出废物,但是也会伤到元气)

张寿峰同志刚刚吐完,很是得意,听到小景岳发问,就回答到:“以前啊,这朱丹溪喜欢使用倒仓法,给人喝牛肉汤,效果那是非常的好,可是这个方法看上去巨恐怖,基本就没人敢用(倒仓之法不易行,亦未敢有用之者),而张子和用药来催吐,虽然很快,但是那个药都是猛烈之药,所以会伤到正气,而我这个自我催吐法,不用药物,很和缓,所以不会伤到正气。”

小景岳不无担心地望着父亲,张寿峰同志意犹未尽:“人体的气机无非是升降而已,可是如果有什么阻碍了升降的道路,那么人就病了,现在我通过吐,把这些障碍排除了,那人还能有什么病呢?所以啊,这是个好方法,来,儿子,让我也教教你怎么吐吧!”

您说,有这样的父亲吗?

结果是小景岳也跟着学起了吐,但是总是不得要领,后来也就算了。

再后来,小景岳长大了,开始游走江湖,又参了军,终于可以摆脱了父亲的呕吐的声音。

等到回家以后,不可避免地,又开始面对父亲的定期呕吐了。

但是现在张景岳倒是觉得父亲说得也有道理,于是就自己也学了几天,但是总赶不上父亲的说吐就吐这个功夫(这的确太难练了,估计对一般人来说难于上青天)。

张景岳后来记载,说他父亲后来干脆就把酒给戒了,然后每个月吐一两次,坚持了四十年,到八十多岁时还能登山,在“灯下抄录古书”,后来也一直没有病,在八十二岁的时候,有一天带着微笑,就去世了。

其实,我写这个故事并不是让大家都吐,这个吐法中医现在已经很少用了,主要的原因是比较难受,但是这个故事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胃肠不宜过份地饱胀,清淡饮食和少食对人是有好处的。

 

要么说这爷俩很象呢,这张景岳没事儿时也跟着老爹喝两盅,后来又碰到了那些号称侠客的朋友,也少不了喝(估计这帮兄弟那是狂喝),结果到了四十岁以后,跟他爹一样,身体也出现了问题。

什么病呢?就是一喝酒,就闹肚子。

这个病现在可多去了,现在很多同志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基本上是拿酒当水来解渴的,单位应酬、朋友交往,都少不了多喝点,所以经常有患者来看病,患的就是酒后泄泻。

张景岳那么大一个名医,四十多岁的时候也被这个病给折腾惨了。

那个时候张景岳刚从部队退下来,揣着大明政府发的军功章就回家了,估计前来串门的老战友也少不了,这是退伍军人的特点嘛,结果喝了酒就闹肚子,有的时候泻得都非常的厉害,连着病了好几年,“其势已窘”(看看古代的名医自个儿患病时的情况)。

人家张景岳自个儿读的书也多,就把以前古代各个医家论述的治疗酒泻的方法都找出来了,什么朱丹溪的,什么薛立斋的,都拿出来看,然后看着合理的,就试着服用。

这些人里面,朱丹溪认为酒是热毒,所以用的是凉药,黄连什么的,薛立斋是补脾的,反正各有说法。

张景岳按照这些说法,服用了什么理中丸、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等,都没有效果。

张景岳算是真没办法了,“技穷力竭,若无再生之望矣”。

此时的张景岳,心情很是复杂,就这么一个小小的闹肚子,居然把自己给彻底地难住了?

他很不甘心,于是就潜下心了,仔细地开始琢磨,这到底是怎么会是儿呢?

琢磨的结果是:他认为这个病是命门火不足造成的,需要峻补命门。

于是,他自己创立了胃关煎、右归丸、一气丹等方子,服用了一年,最后把自己的病彻底给治疗好了。(当然,他把酒也给戒了)

右归丸现在在药方里都有卖的,可谁也想不到,原来是张景岳治疗自己的酒泻时创立的。

下面我把这几个方子给大家聊聊,因为张景岳的方子特实用,他对中医临床的贡献非常的大,在现在的《方剂学》教材中,除了医圣张仲景的方子,收录数量第二多的,那就是张景岳了。

先说胃关煎,这个方子是用来脾肾虚寒导致的泄泻的,有的人闹肚子,就是一见凉就闹,早晨吹到冷气,喝了凉啤酒等时候一定会泻,张景岳的胃关煎是治疗这个的。方子组成是:熟地、炒山药、炒白扁豆、炙甘草、焦干姜、吴茱萸、白术。

我把这个方子给大家解一下:方子里面的第一味药是熟地,这很让人奇怪,您说这不是补命门的吗?命门是肾阳啊,怎么出来一个补肾阴的药物呢?

而且,张景岳说这味药在这里少用可以用三五钱,多用可以用一两,这么大的量,是干什么的呢?

原来,张景岳是精通《易经》的人,中医里面有句话,叫“医易同源”,这个观点就是张景岳明确提出来的,其他人说的都含含糊糊的,张景岳小时候的国学功底厚啊,他深知阴阳互根的理论,中国古代哲学认为,阴阳是互相转化的,是互根的,一个方面的生发,是以另一个方面的发展为基础的,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系统观,它很恰当地解释了矛盾对立双方的依存关系。所以在中医里,认为阳气不足,也会导致阴气不足,而阴气不足,也会导致阳气的不足。换成现在的话说就是,物质基础的不足,也一定会导致功能的不足,好比油灯里的油少了,那么火苗燃烧的时间也一定地少。

所以张景岳提出了一个中医里面的千古名句,这句话是学中医的人必须会的,就是“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在临床中,你反复琢磨这句话,确实有提纲挈领的感觉,很是受益。

张景岳对熟地那是十分的看重,因为熟地“大补血衰,滋培肾水,填骨髓,益真阴。专补肾中元气,兼疗藏血之经”,而且张景岳认为熟地可以入脾经,滋养脾阴,所以是一味兼顾脾肾的药物,在这里,熟地可以补足脾肾之阴,使得阳气的生发有了物质基础。

干姜是味辛热的药物,可以温中散寒,起到止泻的作用,炒焦后尤其可以起到收敛的作用;吴茱萸温中下气,方子里只用了五、七分,非常的少,但是可以起到暖肝经的作用,因为中医认为这个泻是和肝经有关的;白术、山药和白扁豆都是补脾的,我们以前讲过了,对于脾不足的人,这些药非常的好,很平和,可以自己磨粉,熬成糊喝;方子里的炙甘草是坐镇中州的,起到补脾胃的作用。

总的看来,这个方子有补脾胃的,有温中的,但是最高明的用法就是使用了熟地,起到了从阴转阳的过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

 

那么右归丸是怎么回事儿呢?我们现在药店里卖的这个药,是用来治疗什么的呢?原来,这是张景岳的《景岳全书》里的新方八阵中补阵里的方子,组成是:熟地、炒山药、炒山萸肉、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

这个方子是根据金匮肾气丸打的底,张景岳觉得金匮肾气丸里有泻的成份,但是有的患者肾阳非常的虚,根本就不用泻,所以他就把金匮肾气丸里面的茯苓、泽泻、丹皮三味泻的药给去掉了,他说这样补的力量就专一了,然后又给加上了些补的药物,我给各位解一下:张景岳首先加上了枸杞子,这枸杞子是一味药性甘平的药,我们在药店,超市可以经常看到,红红的,嚼起来甜甜的,很好吃,以宁夏产的为好,这味药的叶子也可以用,春天采的枸杞叶叫天精草,夏天采的枸杞花叫长生草,秋天采的果实叫枸杞子,冬天挖的根皮叫地骨皮,其中地骨皮比较常用,是退骨蒸潮热的,枸杞子可以滋养肾精,它补的是肾精,是属于补阴的药物,但是这味药阴中含阳,同时可以微补肾阳,因此过去说“离家千里,不食枸杞”,意思是肾阳补足了,该想老婆了。因为枸杞子同时可以入肝经,因此对肝肾不足造成的眼睛不好很有疗效,有的人眼睛干,见风就流泪,尤其是老人,服用含有枸杞的杞菊地黄丸就很有好处。

方子里的鹿角胶我再说一下,这味药是用梅花鹿的鹿角,在每年的冬天,熬制而成的胶,我国的东北为主产区,过去北京一些老字号如鹤年堂等都在南苑那里有自己的鹿场,就是为了自己控制质量,这梅花鹿的一身都是宝贝,梅花鹿在刚长出角的时候,角还没有骨化,那叫鹿茸,一般在清明的时候踞,那叫“头茬茸”,秋天踞叫“二茬茸”,鹿茸踞的时候,是把它赶到一个特制的小木头屋子里,动弹不得,然后再踞,踞下来后,鹿茸要烫好多次,把里面的血烫出来,然后再烤干,这些都是手艺,一般人掌握不好,这个茸就废了。记得当年鹤年堂的九十多岁的刘老掌柜跟我说,如果这个梅花鹿的茸长得太漂亮了,这个鹿就倒霉了,就要连头砍下来,最后做得特漂亮的,放在架子上,过去这是皇宫里面或者王公贵族来用的。

当这个鹿角骨化了以后,就叫鹿角了,这在药店里是两味药,不同的。

鹿茸是峻补肾阳的药,补的力量大,而鹿角补的力量弱些,但是鹿角有活血、化瘀、消肿毒的作用,因此您在一些跌打损伤的药里可以看到鹿角的影子。

如果把鹿角熬成了胶,那么就变成温补肝肾,滋养精血的药物,是兼入血分的,鹿角胶可以温补下元,补阴中之阳,通督脉之血。走的是后背的督脉,而龟板胶走的是前面的任脉,因此这两味药和起来叫“龟鹿二仙胶”,可以大补任督二脉。有的朋友颈椎出了问题,增生了,以前就有一位老中医告诉我他的治疗秘诀,就是少量地服用鹿角胶,他说能给把增生的部份化开,其实就是补的督脉,让身体自行恢复,我一般是直接用右归丸配合葛根汤来用。

鹿角熬完了鹿角胶以后,剩下的药渣叫鹿角霜,很脆,一捏就碎,这也是补肾阳的一味药,这个药的好处是毫无滋腻之性,对于有痰湿的人都可以用,各位不要看已经是熬剩下的了,其实力量还是很大,我在临床中经常用鹿角霜,便宜,价格不贵,而且补肾阳的作用也很明显。

菟丝子这味药是补肝肾之精的,该药也是补阳的药物,具有辛通之性,补而不燥,一般和枸杞子合用,则阴阳双补,另外这个药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熬水后,用这个水涂抹在脸上,可以去脸上的斑点,这对喜欢美丽的女士们是个好的消息。

杜仲这味药是补肾的,性温,也是偏于补阳的药物,它的特性是对筋骨有好处,可以强筋骨,壮腰膝,中医认为肾主骨,肝主筋,对于腰膝酸软的症状,杜仲是比较适合的,杜仲的药性是入气分的,燥而善走,在应用熟地的时候,为了不使得滞腻,可以同时应用杜仲,就可避免此问题。杜仲在我国特别的多,它的药材是杜仲树的树皮,如果你折断它,用力一拉,会看到很多白色的丝,如同橡胶一样,它的树叶也是,一撕开,可以看到很多的白丝。这味药在买的时候要说清楚,各地药行给药的习惯不同,你写杜仲,在东北药店就给你生杜仲,在北京就给你炒杜仲,生用的时候强筋骨的力量更强,炒用则滋补的力量更强,炒黑了还可以止血。

方子里的当归是用来养血的。

那么这个方子是用来治什么病的呢?张景岳自己说是治疗:“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衰,或劳伤过度,以致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为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翻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泄痢频作,或小水自遗,虚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节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

最后,他还给总结了一下:“总之,真阳不足者,必神疲气怯,或心跳不宁,或四体不收,或眼见邪崇,或阳衰无子等证,俱速宜益火之原,以培右肾之元阳,而神气自强矣,此方主之。”

看来张景岳同志对这个方子是很推崇的,因为中医认为肾阳在右,肾阴在左,所以张景岳给这个方子起名叫右归丸。而这个方子也成为了后世温补肾阳的经典方子,对于肾阳确实不足的人,这个方子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这个右归丸对老年人肾阳虚引起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化),骨质疏松等证都有效果,对肾阳虚引起的阳痿、遗精也很有效果,对女同志的一些阳虚病证也很有好处,很多妇科专家也经常用这个方子,我国的已故妇科大师罗元凯就极其推崇张景岳,甚至他的整个妇科理论都是从张景岳这里发展而来的。

但是我在临床应用的时候,发现这个方子也有个弱点,就是通的力量不够,一下子补进去以后,人体受不了,所谓“虚不受补”是也,所以有的患者反应怎么服上以后腰开始痛了,这个时候我通常用桑枝十克、丝瓜络十克,这都是通络的药物,让患者熬水,然后用这个水来送服右归丸,就起到了补而不滞的作用了。

 

在治疗好了自己的酒泻以后,张景岳同志的心并没有完全安定下来,他在四十九岁的时候(公元1612年),又开始出去游走江湖了。

不知道江湖上到底有什么?让大家魂牵梦绕的?

而这次在江湖上的一个经历,却让张景岳如梦初醒,从此放弃一切,一心专研医术,并懂得了医道的真正含义,最后终于成为一代大家。

而再此之前,张景岳都把医术当作一个好玩的事情,懂很多,却没有细心专研,更没有达到悲天悯人的至高境界。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古代的医生 总目录
古代的医生之十三--黄元御
古代的医生之十三--黄元御(3)
古代的医生之十三--黄元御(4)
古代的医生之十三--黄元御(5)
古代的医生之十四--张景岳
古代的医生之十四--张景岳(1)
古代的医生之十四--张景岳(2) (当前页面)
古代的医生之十四--张景岳(3)
古代的医生之十四--张景岳(4)
古代的医生之十四--张景岳(5)
古代的医生之十四--张景岳(6)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古代的医生之十三--黄元御(2)
  2. 古代的医生之十三--黄元御(3)
  3. 古代的医生之十三--黄元御(5)
  4. 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
  5. 古代的医生之十四--张景岳(2)
  6. 古代的医生之十四--张景岳(3)
  7. 古代的医生之十四--张景岳(7)
  8. 古代的医生之三--李东垣(3)
  9. 古代的医生之三--李东垣(2)
  10. 古代的医生之十二--薛立斋(6)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