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教科书 > 中医饮食营养学 -- 下篇 常用饮食

第四章 健脾消积类

书名:《中医饮食营养学》  作者:

 

消导类

白萝卜(《唐本草》)

【基原】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根。

【异名】萝卜、芦菔、莱菔、温菘、土酥。

【性味归经】辛、甘,凉。入肺、胃经。

【功效】消食化痰,下气宽中。

【应用】

1.反胃吐食:白萝卜捶碎,蜜煎,细细嚼咽。(《普济方》)

2.鼻衄:以白萝卜自然汁和米酒,饮之。(《本草纲目》)

3.食积饱胀:生白萝卜捣汁饮。(《饮食与治病》)

4.咳嗽痰多:消化不良,白萝卜刮丝和面烙饼食之。(《清宫食谱》)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不宜多食、生食。

【按语】

白萝卜品种很多,生吃、熟食都可。其中含有芥子油和淀粉酶,因此有辛辣味,可助消化,增食欲。萝卜中含有一定量粗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通利大便。本品还有止咳化痰作用,对感冒、脑膜炎、白喉等传染病,有一定预防作用。此外还能缓解煤气中毒患者症状。所以适量食萝卜,有利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随息居饮食谱》:“治咳嗽失音、咽喉诸病,解煤毒、茄毒。熟者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止带浊,泽胎养血。”

2.《本草纲目》:“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瘀血,甚效。”

山楂(《本草衍义补遗》)

【基原】为蔷薇料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的果实。

【异名】山里红果、赤枣子。

【性味归经】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

【功效】消食积,散瘀血,利尿,止泻。

【应用】

1.食肉不消:山楂肉120g,水煮食之,并饮其汁。(《简便单方》)

2.产妇恶露不尽,腹中疼痛,或儿枕作痛:山楂百十个,打碎煎汤,入砂糖少许,空心温服。(朱震亨)

3.高血压:用山楂干品,制成糖浆,使每毫升糖浆含山楂干品0.65g,并加适量防腐剂,每天服三次,每次20m1,饭后服。有明显降压作用,能改善消化功能及食欲。(《新中医》1976.1)

4.小儿脾虚久泻:取鲜山楂(去皮核)、淮山药各等份,加适量白糖,调匀后蒸熟,压制成小儿爱吃的山楂饼,有健脾醒胃,消胀除积之作用。(《新中医》1978.2)

【使用注意】

凡脾虚胃弱无积滞、气虚便溏者,慎用。生食大量山楂后,令人嘈杂易饥。

【现代研究】

经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证明山楂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含量和强心作用。体外抑菌试验表明,焦山楂及生山楂均有很强的抑制福氏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等作用。服山楂后,能增加胃中酶类(包括淀粉酶、脂肪分解酶等),促进食物消化。山楂煎剂乙醇浸出物有收缩子宫的作用。

【按语】

山楂多用于消化不良的泄泻,又长于消肉积,体虚而兼有食滞者,山楂应与党参、白术等同用方妥。

【参考文献】

1.《本草求真》:“山楂,所谓健脾者,因其脾有食积,用此酸咸之味,以为消磨,待食行而痰消,气破而泄化,谓之为健,属消导之健矣。”

2.《医学衷中参西录》:“山楂,若以甘药佐之,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其性尤和平也。”

鸡内金

【基原】为雉科动物家鸡的砂囊内壁。

【异名】又名鸡肫皮、鸡肫内黄皮。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健脾消食,止遗溺,化结石。

【应用】

1. 食积不化、脘腹胀满、呕吐反胃、泄泻下痢、小儿疳积:单用此一味,研末服用。

2. 用于遗尿、遗精:鸡内金炒焦研末,早晚以热黄酒半盏冲服。(《吉林中草药》)

3. 用于胆石症、尿路结石:可单用或配伍金钱草同用。

【使用注意】

诸养生不忌。

【按语】

此为健脾养生佳品。适于脾胃薄弱体质以及小儿和无病强身者使用。常用养生方如益脾饼。

麦芽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而制成。

【异名】又名大麦檗、麦檗、大麦毛、大麦芽。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消食和中,下气回乳。

【应用】

1. 用于食积不化等症,尤能消麦面食积:麦芽鸡内金散,取麦芽、鸡内金,炒黄研末,调以白糖,开水送食。

2.麦芽赤豆粥,用于水肿:麦芽、赤小豆、粳米煮粥食用。

3.用于妇女断乳或乳汁郁积所致乳房胀痛:单用即可,用量宜大,如麦芽回乳汤,取麦芽60g炒焦,煮汤食。

【使用注意】

多食消耗元气,催生落胎,回乳断奶,故气虚体弱、孕妇及产妇授乳期不宜食用。

【按语】

日常食之可健脾胃、助消化、疏肝气。适于脾胃虚弱体质、肝郁体质者食用。可煮食或炒熟后研末食。常用养生方如麦芽粥。

 

健脾和胃类

南瓜(《滇南本草》)

【基原】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

【异名】饭瓜、倭瓜。

【性味归经】甘,温。入脾、胃经。

【功效】温中平喘,杀虫解毒。

【应用】

1.哮喘冬季严重者:南瓜五个去籽,入锅内煮成粥,布包绞汁,再入锅煮至一半,加鲜姜汁60g,麦芽1500g,慢火熬膏每晚服150g,重者早晚服2次。(《中医效方精选》)

2.肺痈:牛肉250g,南瓜500g,煮熟食(不加油盐),连服数次后,服六味地黄汤5~6剂,忌肥腻。(《岭南草药志》)

3.蛔虫病:每人每次吃生南瓜子250g以上,儿童按此量酌减,连服2天。(《江西医药》1961年)

【使用注意】

凡患气滞湿阻之病,忌服。

【按语】

老熟南瓜,果实含淀粉、钙、铁、胡萝卜素。嫩南瓜维生素C及葡萄糖较丰富。南瓜品种较多,各地名称有异,功用相似。南瓜子除驱虫外,尚有杀灭血吸虫幼虫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本草纲目》:“甘,温,无毒。补中益气。”

2.《滇南本草》:“横行经络,利小便。”

3.《随息居饮食谱》:“凡时病疳症,疸痢胀满,脚气痞闷,产后痧痘,皆忌之。”

大枣《神农本草经》

【基原】为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

【异名】干枣、美枣、良枣、红枣。

【性味归经】甘,温。入脾、胃经。

【功效】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降血脂,抗癌。

【应用】

1.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血虚萎黄,神志不安:红枣10~20枚,煎汤常服。

2.虚劳烦闷不得眠:大枣20枚,葱白若干,水煎去渣顿服。(《千金方》)

3.过敏性紫癜:红枣10枚煎服,每日三次。(《上海中医药杂志》4:22,1962)

4.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且血清转氨酶活力较高者:红枣、花生、冰糖各30g,先煎花生,再加红枣、冰糖同煎,睡前饮服,每日一剂,30天为一疗程。

5.高胆固醇血症:大枣、芹菜根,煎汤常服。(《饮食治疗指南》)

6.脱肛日久不愈:大枣120g,陈醋250g,同煮至醋干,取枣食。(《家庭食疗手册》)

【使用注意】

凡有湿痰、积滞、齿病、虫病者,均不相宜。

【现代研究】

大枣含维生素C较多,而且具有cAMP活性及抗变态反应、抑制中枢神经、保肝强壮、降低胆固醇、抑制癌细胞增殖等作用。动物实验证实,对因四氯化碳损伤肝脏的家兔,每日喂给大枣煎剂,共一周,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按语】

大枣性质平和,能培补脾胃,为调补脾胃之常用食品。自古被列为“五果之一。”鲜大枣含糖量达20~30%,干枣达55~60%,比甘蔗和甜菜的含糖量还高。维生素B2含量较一般果品高。大枣甘温,少食健脾,多食碍脾。

【参考文献】

1.《本草纲目》:“《素问》言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谓治病和药,枣为脾经血分药也。”

2.《本经逢原》:“古方中用大枣,皆是红枣,取生能散表也。入补脾药,宜用南枣,取甘能益津也。”

栗子(《千金・食治》)

【基原】为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

【异名】板栗。

【性味归经】甘,温。入脾、胃、肾经。《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功效】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

【应用】

1.肾虚腰膝无力:栗子风干,每日空心食七枚,再食猪肾粥。(《经验方》)

2.小儿脚弱无力,三四岁尚不能行步:日以生栗与食。(姚可成《食物本草》)

3.气管炎:板栗肉250g,煮猪瘦肉服。(江西《草药手册》)

4.筋骨肿痛:板栗捣烂敷患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5.幼儿腹泻:栗子磨粉,煮如糊,加白糖适量喂食。(《食物中药与便方》)

【使用注意】

凡遇脾虚消化不好,湿热甚者均不宜食。外感未去,或痞满疳积,疟痢瘟疫,产后,小儿,病人亦不宜多食。

【按语】

栗子主补肾气,肾病宜食之,并善治腰腿不遂。

【参考文献】

1.《名医别录》:“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

2.《本草纲目》:“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肾主大便,栗能通肾,于此可验。”

3.《滇南本草》:“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证俱可用。”

糯米(《千金・食治》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种仁。

【异名】元米、江米。

【性味归经】甘,温。入脾、胃、肺经。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止泻。

【应用】

1.三消渴利:糯米(炒爆)、桑根白皮等分,煮取半碗,渴则饮不拘时。(《三因方》梅花汤)

2.自汗不止:糯米、小麦麸(同炒)为末,每服9g,米汤送下或猪肉点食。(《本草纲目》)

3.脾虚泄泻:糯米、淮山药共煮粥,熟后加白糖食之。(《刘长春经验方》)

4.虚劳不足:糯米入猪肚内蒸干,捣作丸子,日日服之。(《本草纲目》)

【使用注意】

糯米性粘滞难化,故病人忌食。

【现代研究】

糯米中含有脂肪油、淀粉(主要为支链淀粉)、糊精等物质,其中磷的含量比粳米低。

【按语】

因性极粘,故名。可煮粥饭酿酒熬汤,若作糕饼,性难消化。糯稻根须,煎汤可止渴、止虚汗。

【参考文献】

1.《仁斋直指方》:“痘疹用糯米,取其解毒,能酿而发之也。”

2.《本草纲目》:“暖脾胃,止虚汗泄痢,缩小便,收自汗。”

3.《本草经疏》:“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补,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充则身自多热,大抵脾肺虚寒者宜之。”

山药(《药谱》)

【基原】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

【异名】薯药、土薯。

【性味归经】甘,平。入肺、脾、肾经。

【功效】健脾,补肺,止渴,益精固肾。

【应用】

1.虚劳咳嗽:山药捣烂半碗,加入甘蔗汁半碗,和匀,温热饮之,能起辅助治疗作用。

2.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用之),上两味各等份,为细末,稀米饮调服。(《儒门事亲》)

3.消渴:鲜山药蒸熟,每次饭前先吃山药90~120g。(《河北中医验方选》)

【现代研究】

山药除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外,尚含淀粉酶、胆碱、粘液汁酶及薯蓣皂苷等。其中的淀粉酶又叫消化素,能分解淀粉等物质,若与碱性物质相混合,则淀粉酶作用消失。

【按语】

山药在我国各地均有出产,而以河南新乡地区,古怀庆产的怀山药为最佳,质地坚实,粉足洁白。性味甘平入脾、肺、肾三经。补而不腻,香而不燥。历代医家盛赞山药为“理虚之要药”。山药食用,烹可为肴,碾粉蒸可为糕,多做甜食;既可以切片煎汁当茶饮,又可以轧细煮粥喝。

【参考文献】

l.《神农本草经》:“味甘、温。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

2.《食疗本草》:“治头痛,助阴力。”

3.《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健脾化湿类

薏苡仁(《神农本草经》)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

【异名】薏米、米仁、苡米、六谷子、起实。

【性味归经】甘、淡,凉。入脾、肺、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应用】

1.风湿痹痛:薏苡仁粉,同曲米酿酒或袋盛煮酒饮之。(《本草纲目》)

2.脾虚泄泻:薏苡仁为末,同粳米煮粥,日日食之。或薏苡仁、白扁豆各30g同煎服。(《本草纲目》)

3.郁李仁50g研,以水滤汁,煮薏苡仁饭,日二食之。(《独行方》)

4.肠痈:薏苡仁100g,附子20g,败酱50g,上三味杵为末,以水500ml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金匮要略》)

5.脾肺虚弱:山药60g,薏苡仁80g,柿饼30g,加水煮粥。(《医学衷中参西录》珠玉二宝粥)

【使用注意】

大便燥结、滑精、孕妇及精液不足、小便多者不宜服用。

【现代研究】

薏苡仁中,除含有一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少量维生素及无机物质外,并含有薏苡仁酯、薏苡仁素、谷甾醇、生物碱等有效成分。薏苡仁脂对动物的子宫和骨骼肌及运动神经末梢有作用,在低浓度时呈兴奋状态,高浓度时能产生麻痹。

【按语】

薏苡仁作用缓和,微寒而不伤胃,益脾而不滋腻。除治腹泻用炒苡仁外,其它均用生苡仁入药。因为薏米营养丰富,所以常用于久病体虚,病后恢复期。对老人、儿童均是好的药用食物。

【参考文献】

1.《本草纲目》:“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

2.《中国药植图鉴》:“治肺水肿,湿性胸膜炎,排尿障碍,慢性胃肠病,慢性溃疡。”

蚕豆(《救荒本草》)

【基原】为豆科植物蚕豆的种子。

【异名】胡豆。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经。

【功效】健脾利湿。

【应用】

1.膈食:蚕豆磨粉,红糖调食。(《指南方》)

2.生胡豆250g,炖黄牛肉服。(《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使用注意】

老蚕豆多食易腹胀,需煮烂食用。少数人食入蚕豆后,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蚕豆黄病)。

【现代研究】

蚕豆中除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少量脂肪等物质外,尚含巢菜碱苷,这是6―磷酸葡萄糖的竞争性抑制物,为引起蚕豆黄病的因素之一。

【按语】

据载蚕豆由汉代张骞自西域带回栽种。中医传统主治浮肿症。蚕豆的叶、梗、荚壳均含D―甘油酸,它的叶可治肺结核出血、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其花有凉血、止血之功,治咳血、衄血、带下、高血压。其茎可止血、止泻,治各种内出血。其种皮有利尿渗湿作用,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参考文献】

1.《本草从新》:“补中益气,涩精,实精。”

2.《随息居饮食谱》:“健脾开胃,浸以发芽,更不壅滞。”

扁豆(《名医别录》)

【基原】为豆科植物豆角的嫩荚壳及种子。

【异名】娥眉豆、茶豆。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经。

【功效】健脾和中,化湿。

【应用】

1.脾胃虚弱,饮食不进而呕吐泄泻:白扁豆750g(姜汁浸、去皮微炒),人参、白茯苓、白术、甘草、山药各1000g,莲子肉(去皮)、桔梗(炒)、薏苡仁、砂仁各500g,上为细末,每服6g,枣汤调下。小儿按岁数加减服。(《和剂局方》)

2.脾虚有湿,赤白带下:白扁豆用米泔水浸后去皮,加红糖淮山药同煮,熟后,日2次,连续服用,或扁豆炒熟为末,每服6g~12g,糯米酒或温水送服。

【现代研究】

扁豆中含血球凝集素A,为一种毒蛋白,加热后毒性可大为减弱。凝集素B为胰蛋白酶抑制剂,在体内不易消化,并能抑制凝血酶而延长凝血时间。豆荚哌啶一Z为溶血素,高温才能破坏。

【按语】

扁豆的种子有白、黑、红褐色数种。白扁豆可食可药;黑扁豆古名鹊豆,供食不入药;红扁豆广西民间作清肝药,治眼生翳膜。扁豆子入药,健脾清暑化湿,能治疗急性和慢性腹泻,带下诸症;叶中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治吐泻、疮毒、跌打损伤、便血、痔漏、淋浊;扁豆衣(种皮)功效同扁豆,力稍逊。

【参考文献】

1.《药性辨疑》:“扁豆专清暑,故和中而止霍乱;极补脾,故治痢而止脓血,消水湿,治热泄。”

2.《药品化义》:“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

3.《本草纲目》:“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

 

常用食品

姜茶饮(《圣济总录》)

【配方】

绿茶10g,干姜3g,沸水适量。

【制法】

绿茶、干姜切丝,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

【效用】

趁热频频饮用,可用治呕吐、泄泻、烦躁等症。

【按语】

本饮原名为姜茶散。原用于治疗霍乱后期的烦躁不安。为脾胃失于和降,引起吐泻之症所设。绿茶苦凉,佐以干姜辛温。取辛开苦降,凉温并调之意。有调和脾胃,醒神除烦之功效。本品临床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以及胃肠神经官能症。

山楂汤(《简便单方》)

【配方】

山楂100g,冰糖适量。

【制法】

山楂冲洗干净,去核切片,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约20分钟,调以冰糖进食。

【效用】

本品有消食化积功效。适用于食滞不化,肉积不消,积滞腹痛。

【按语】

本品方名为后补。原方用于食肉不消,诸滞腹痛,为治疗肉食积滞常用方。饮食不节,过食油腻肉食,伤害脾胃,运化失常,而成积滞。法宜消食化积。本品单用山楂一味,消食化积,助脾健胃,尤擅消油腻肉食积滞,而为肉食积滞常用方。

本方可用于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

桂圆生姜汤(《泉州本草》)

【配方】

桂圆干14枚,生姜3片,食盐适量。

【制法】

桂圆干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浸泡后,再加入生姜、食盐,煮约半小时即成。

【效用】

本品有补脾止泻功效,适用于脾虚泄泻。

【按语】

本品方名为后补。原方用于脾虚泄泻,为治疗脾虚泄泻方。脾胃虚弱,运化无权,则见泄泻,法宜补脾止泻。方中以桂圆为主,补脾胃以止泄泻;以生姜为辅佐,温中止泻,合用而为补脾止泻之方。本品偏于温补,对脾虚偏寒之泄泻尤为适宜。

《泉州本草》还以本品加大枣煮汤食,变补脾止泻方为补益气血方,用于“妇人产后浮肿”。

本品重在温补,对湿热泄泻者不宜食用。

橘皮粥(《调疾饮食辨》)

【配方】

橘皮50g,粳米100g。

【制法】

橘皮研细末备用。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清水,煮至粥将成时,加入橘皮,再煮10分钟即成。

【效用】

本品有理气运脾功效。适用于中焦气滞,脾失健运,脘腹胀满,不思饮食。

【按语】

本品原用于脾气不运,食物作胀,为理气运脾常用方。中焦气滞,脾失健运,则见脘腹胀满,法宜理气运脾。方中以橘皮为主,理气调中,健脾助运;以粳米为辅佐,补气健脾,合用而成理气运脾之方。本品偏于温燥,气滞偏寒者尤宜。橘皮也可用蜜饯橘饼代替。《寿亲养老新书》以本品加苎麻根、良姜末煮粥,名“陈橘皮粥”,分早、晚空腹进食,用于“妊娠冷热气痛连腹不可忍”。本品辛散温燥,故气虚吐血及阴虚燥咳者不宜食用。

荸荠猪肚羹(《本草经疏》)

【配方】

荸荠250g,猪肚1具,黄酒、生姜各适量。

【制法】

荸荠去皮,冲洗干净备用。猪肚擦洗干净备用。荸荠放入猪肚内,以针线缝合。猪肚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黄酒、生姜,旺火烧沸后转用小火煮。煮至半熟时,以不锈钢针在猪肚上刺若干小孔,再继续用小火煮至糜烂即成。

【效用】

本品有消痞积,健脾胃功效。适用于痞积,腹满胀大,食不消化。

【按语】

本品方名为后补。原用于腹满胀大,为治疗痞积常用方。脾胃升降失常,痰食交阻,气机不利,则见痞积,法宜消痞积,健脾胃。方中以荸荠为主,消痞化积;以猪肚为辅佐,补气健脾。两者合用,一消一补,消中有补,使祛邪而不伤正,对于痰食痞结于中而致脾胃虚弱者尤为适宜。本品加工时不宜用盐。

豆蔻草果炖乌鸡(《本草纲目》)

【配方】

乌骨母鸡1只,草豆蔻20g,草果2枚,葱白、生姜、食盐各适量。

【制法】

乌骨母鸡去毛及内脏,冲洗干净备用。豆蔻、草果烧存性,装入鸡腹中,用棉线扎紧,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黄酒、葱白、生姜,旺火烧沸,撇去污沫,小火炖至熟烂,再加食盐,略炖即成。

【效用】

本品有补脾止泻功效。适用于脾虚久泻。

【按语】

本品名为后补。原用于脾虚滑泄,为治疗脾虚久泻方。泄泻日久,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则成脾虚久泻。法宜补脾止泻。方中以乌骨鸡为主,补脾胃,止泄泻,而无鸡肉之腻;以豆蔻、草果为辅佐,温燥以止泻,兼以增香调味。诸料合用,共成补脾止泻之方。本品偏于温燥,对脾胃虚寒或寒湿未净之泄泻尤为适宜。本品还可用于虚寒久痢。

本品宜空腹进食,湿热泄泻者不宜食用。

参考:山药炒肉片

主料:鲜山药200克,里脊肉300克。

辅料:胡萝卜50克,小黄瓜50克,葱2根(切段),姜片3片,盐、酒、胡椒粉各少许。

药材:黄芪9克,防风9克,白术6克,大枣10颗。

做法:

1.将胡萝卜、小黄瓜用锯齿刀切段。

2.药材加姜片用4碗水煮成1碗药汁备用。

3.里脊肉切薄片并加入所有调味料拌腌。

4.油少许炒香葱段后,放入肉片拌炒至变色。

5.倒入山药、胡萝卜及小黄瓜,淋下药汁后加盐调味炒约1分钟即可。

功效:能预防过敏性体质引起的感冒,有健脾和增强抵抗力的疗效,也适合过敏性鼻炎患者在初期发作时用来杜绝病菌、增强体质。

 

tags: 健脾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中医饮食营养学 总目录
上篇 总论
第四章 饮食的应用
下篇 常用饮食
第一章 解表饮食
第二章 清热饮食
第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饮食
第四章 健脾消积类 (当前页面)
第五章 利尿通便类
第六章 理血类
第七章 补气类
第八章 补血类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第一章 解表饮食
  2. 第十二章 常用药膳中药材
  3. 第十章 滋阴类
  4. 第四章 健脾消积类
  5. 第十一章 其他食物
  6. 第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饮食
  7. 第七章 补气类
  8. 第九章 助阳类
  9. 第五章 利尿通便类
  10. 第二章 清热饮食
至顶 目录 至底